古代政府机构与官职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 部:古代中央主要行政机构。隋初立吏、祠、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部。唐改祠部为礼部,度支为户部、左户为工部、都官为刑部、五兵为兵部,统归尚书省管辖。宋代沿用,元统归中书省管辖,明废中书省,各部独立,相沿到清末。其长官为尚书及侍郎,其中吏部为六部之首。
吏 部: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调动、封赏、改核等事。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汉末又改为选部曹;魏晋以后都称为吏部。置尚书等官。班列秩序在各部之上。
户 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中央六部之一。周礼为地官大司徒之职。秦为治粟内史,两汉为大农令,又有尚书民曹,亦户部之职。三国至唐为度支、左民、右民、户曹、民部。唐永徽初,改为户部,五代至清因之。光绪末,改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事。
兵 部: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相当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魏至五兵尚书,至隋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清末改官制止。
工 部: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如城市建设、水利、交通。汉代有民曹,魏晋以来有左民尚书、起部尚书,都是主管工役的官。隋代始设立工部,历代相沿。
刑 部:六部之一。主管国家法律、刑罚的政令。汉成帝时,有尚书三公曹,主管断狱;东汉改为三千石曹,为中都官,掌管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也称贼曹。晋为三公尚书。南朝、宋朝以后改为都官尚书。隋开皇三年改为刑部尚书,历代相沿。清末改为法部。
礼 部: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宴乐、外宾礼仪及学校贡举的政令。后汉尚书吏曹兼齐祀。魏晋为祠部,北魏又称仪曹。后周有礼部而不言职事,隋唐皆为礼部。清末改为典礼院。
唐九寺: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
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枢密院:唐代宗永泰中始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承受表奏。五代后梁为崇政院,改枢密使为崇政使,知院事。后唐时改为枢密院,为最高国务机关、主管国家军事机密、边防等。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或称枢密院事),参于朝政,和宰相分掌文武事,其权尤重。唐以后沿用。
丞 相:又称宰相,相国,为百官之长,是朝廷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时废丞相,而以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平章事)、侍中、尚书令、仆射行使宰相职权。北宋因之,南宋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明朝则以内阁大学士行使丞相职权。秦时有相国和丞相。西汉末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元时中书省及行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太平天国也设丞相,是官阶不是职务,地位低于王、侯。
宰 相:历代辅佐皇帝,统率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相的名称历代不同:殷朝称尹,或阿衡、保衡。周朝春秋时称太师、太保、太宰。战国时称相国或丞相,独楚国称令尹。
内阁大学士:明、清两代掌管政务机构人员。明洪武十五年不设宰相,仿照宋制,置诸殿阁大学士(同宰相之职),收阅奏章,批阅文稿,辅助皇帝办理政务。中叶以后兼领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关。清初以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内三省为内阁,设大学士,参与军政机密,清末便徒有虚名。
大司马: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武帝元狩四年废太尉,设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无印绶、官属。东汉改名太尉。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太 师:周时以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为辅佐国君的高官之一。秦代不置,而汉代每一个皇帝即位,都设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为重臣之首,而位在“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之上。西晋时,因避讳改太师为太宰,仍为最高官职。以后各代沿制,但三公之职一般只是一种荣衔,以示尊荣而无实职。另外,各代均设有太子太师一官,负辅导太子言行,传授知识之责。古代乐官之长,亦称太师。
少 师:周时以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为“三少”,亦辅佐国君之职,以后各代沿置,职位亦尊宠而无实权。其衡前加“太子”二字,如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其职为教谕太子,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之副职。
大将军:古代最高军事统帅之称,掌领兵作战。汉时,在大将军名号之上冠于大司马之号,其位更尊宠,权过三公。将军在秦时为军中高级武官之称。唐以后将军职位渐卑,成为武散官。宋、元、明的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清代的将军则是八旗军驻防各地的高级将领,此外将军亦作武官封赠之阶
大元帅:全军的统帅。辽以太子、亲王总军,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又与大臣总军马之政,有大元帅、副元帅。
侍 郎: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有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待郎为长官的副职,官位渐高。至明、清时升至正二品,以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御 史:为诸侯王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职副丞相,是监察机关的首脑,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弹劾纠察之权。西汉时称御史府是全国监察机关的首脑,汉以后御史职权累有变化,明、清仅存监察御史,分道行使纠察。
太 宰:1.相传殷始置设太宰、周亦名冢宰,为天官之长,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春秋列国多称太宰。秦、汉、魏不设。晋改太师为太宰。隋唐时无此官。宋代崇宁间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明、清时也用为吏部尚书的别称。2. 三代掌膳馔的官吏,亦称太宰。
令:朝廷中枢机构要职的长官称令,如令尹、中书令、尚书令等。汉代以后,中层机构的长官也称令,如明、清时宗人府所置宗人令、宗令等。又一县的行政长官也称令。秦、汉时,规定县官管辖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明清又改为知县。
大学士:官名。唐、宋、明、清皆设。职权不一,宋以首相、次相分领;明初秩仅五品;清秩皆正一品,赞理机务,表率百僚,遂为宰相之职。
辅国将军:1.武散官,汉献帝置。2.清宗室封爵有十四等,十二等为辅国将军,位次镇国将军。
侍 中:秦、汉时为丞相的属官,因侍从皇帝左右,伺应杂事,可以出入宫禁,应对顾问,并代表皇帝与公卿议论朝政,为皇帝之亲信。至魏、晋其地位更重要,往往成为实际上的宰相。隋时为门下省的长官。唐时仍称侍中,官位崇高。
给事中:给事中三字,即是在殿廷内服务之意。凡大臣加给事中者,便可出入宫廷,接近皇帝。隋唐以后为门下省之要职。明代给事中分治六房之制,设六科给事中,即在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中每科设给事中一人,掌抄发章疏,稽查违误,权大势重。清代的给事中与御史无异。
参知政事:以资历较浅的官与宰相同议朝政,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名为执政官,亦为中央最高政务长官。明代废。
尹:古代官名的通称,也用于国家官职的称谓。西周称天子辅弼之臣为师尹,春秋以后凡行政长官均称尹,如京北尹、河南尹,为京城的行政长官。地方设州尹、县尹,亦分别为州、县的行政长
史:官名,有太史,左、右史等称谓。其职责一般为掌管祭祀与记事,起草文书和记载国家政事。周时,太史为历官之史,权位较高。秦以后,则为掌管天文、历法之官。左、右史乃帝王身边的史官。《札祀》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而《汉书》则认为古代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后世多采此说,并沿用此种制度。
大 夫:古代以大夫为官名,在诸侯国中有卿、大夫、士三级官职。而大夫又有上、中、下三等。秦汉以后,有身居朝廷国职的御史大夫、谏议大夫,有常议论备顾问的大中大夫、光禄大夫等,都是官称。到唐、宋时,置有御史大夫、谏议大夫。明、清则废。但隋、唐以后,大夫都是高级官阶的称号,一般高级文职官阶都称大夫,专为封赠之用;宋以后,称医生为大夫。
散 官:古代用于表示官员等级而无实际职务的官称。隋代开始设散官之制,以后各代均沿置。其品秩高低,待遇厚薄各不相同。文职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职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军将军等。
太 常: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改为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至北齐时,设太常寺,有公卿、少卿各一人。清末废。
太 史:三代为史官及历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时,修史撰文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天文历法。隋置太史监,唐初改太史局。元并设太史院与司天监。至明、清遂专于天文、占候之事归钦天监,史馆事多以翰林任之,故也称翰林为太史。
按察使:专主巡察,开元二十二年改称采方处置使,后改为观察处置使。元置提刑按察使。明仍建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又名臬司,清末改为提法使。
刺 史:秦时此设刺史,监察各部。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汉武帝元封五年设部(州)刺史,督察郡国。官阶底于郡守,后改为州牧,魏、晋、南北朝时,各州都置刺史,并加将军之号,权力很大。隋以后为一州的行政长官,以后刺史成为太守的别称。唐时改州为郡,则称太守。宋亦属刺史,但属虚衔。
布政使:明朝将全国分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一人,与按察史同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来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比布政使高,其后,布政使职权渐小。至清代仅为督、抚的幕僚,主管一省的财政和民政。
祭 酒:祭酒,是对尊者、老者的一种敬称。古时,飨宴酬酒祭神,必由尊者或老者一人举酒祭地,故称位尊重。西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一人,为国子学之长。隋朝改为国子监察酒,即中央主管教育的机构,以祭酒为长官,历代相沿。至清未废。
安抚使:官名。隋云寿四年,设安抚大使,由行军主帅兼任。唐时各州如有水旱灾害,即派巡察,安抚或存抚等使节巡视抚恤;倘由节度使兼任,另有副使。宋代为掌管一方军事和民政之官,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常由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称安抚使,或称安抚司,只在远边地区设置。明清时,安抚使是西南边远地区的武职土官。
宣抚使:官名。唐德宗后,派朝臣巡视灾区,称宣抚安慰使,宋称安抚使,其职权如两汉大将军。元于西南地区置安抚司,参用土官,处理地方军政大事。明、清宣抚使皆土官世袭之职。
少 卿:官名。1.大卿的副职。2.北魏太和十五年设置的官,是正卿的副职,沿至清朝。
左、右都御史:明代设左、右都御使,为都察院的长官,正二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清代以左都御史为中央监察部门的最高长官。
中书舍人:中书省的属官。西晋初设置,历代名称和职务不尽相同。东晋至宋齐为中书通事舍人,隋唐初为内史舍人,隋焬帝时为内书舍人,武则天时为凤阁舍人。中书舍人原在中书省主管文书,职位低于中书侍郎。南朝后舍人的实权很大,起草诏令,参与机密到决断政务,往往代行宰相职务。隋代舍人主管诏令。唐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宋代主管中书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办各项文书,起草有关诏令。明代有中书科舍人二十人,属内阁中书科,负责缮写文告、命令等事务。清代沿置。
修 撰:官名。唐代史馆,宋代翰林学士院,都有修撰官,掌修国史。元朝以进士第一名特授集贤院修撰。进士试一甲第一名(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列为史官,故俗称太史。自状元例授修撰一职以后,又称状元为殿撰。
员外郎: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之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待郎不在时,代行曹事。唐至清各部均有员外郎,位郎中之次。
左、右拾遗:官名。唐时置补阙、拾遗二官。负责进谏、荐举。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北宋改为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南宋增至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人。不久废。
谏议大夫:官员。秦朝置谏大夫掌论议,无定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东汉时改为谏议大夫。隋朝属门下省。唐朝后,又分为左、右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中书省,并为谏院之长。明朝后期废。
防御使:官名。唐置防御使,位在团练使之下,凡大郡要害之地,则置之,以治军事,刺使兼之。代宗接位、诸州防御使并停,而令刺史兼团练,金朝州置。有防御州、节镇州之别。都属州官。
大 臣:古代官职尊贵者。清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内大臣、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特派的称钦差大臣。至清末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
大 使:1、帝王特派的临时使节。2、唐制:节度使有节度大使、副大使、知节度事的分别。3、事务官称大使。如元朝京都二十二仓有仓大使,内藏各部有库大使。明清亦多沿用。
状元
朱虎臣
江西浮梁人。1131—1162年(绍兴年间 )武状元。年龄最小的武状元,皇帝赐予他武状元时,年仅九岁。
朱嗣宗
江苏盐城人。1217年(宋宁宗 嘉定十年)武状元。
朱 熠
浙江平阳人。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武状元
朱应举
浙江平阳
1259年(宋理宗开庆元年)武状元。
朱 善
福建建阳人。1385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朱希周
江苏昆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状元
朱国祚
浙江嘉兴人。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状元。
朱之蕃
南京,世居荏平(今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 1595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状元。
朱可贞
广东顺德人。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武状元。授守备
朱秋魁
浙江金华人。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武状元。授副将
朱昌颐
浙江海盐人。1826年(清道光六年)状元。
进士
朝代 | 作 者 全 名 | 及 第 年 | 简介 |
宋 | 范仲淹=朱说(989~1052) | 大中祥符八年 | 字希文,吴县人。 |
宋 | 朱昌符 | 大中祥符进士 | 眉州眉山人,台符弟。 |
宋 | 朱鼎臣 | 景祐四年进士 | 字希夫,福州永泰人。 |
宋 | 朱定国(1011~1089) | 庆历二年进士 | 字兴仲,庐江人。 |
宋 | 朱公绰 | 天圣八年进士 | 字成之,吴县人,长文父。 |
宋 | 朱公佐 | 大中祥符进士 | 眉州眉山人,台符子。 |
宋 | 朱贯(961~1049) | 明道中进士 | 字贯道,沛国睢阳人。 |
宋 | 朱景晦 | 景祐元年进士 | 字仲舒,萍乡人。 |
宋 | 朱台符 | 淳化三年进士 | 字拱正,眉州眉山人。 |
宋 | 朱咸熙(982~1020) | 咸平三年赐同学究出身 | 山东营丘人。 |
宋 | 朱炎 | 庆历六年进士 | 钱塘人。庆历六年进士。 |
宋 | 朱正辞 | 咸平进士 | 京兆人,徙居衡山,昂子。 |
朝代 | 姓名 | 年份 | 简介 |
明 | 朱 昂 |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本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弼 |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璧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聪 |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惪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铎 | 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铎 |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恩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福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辅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贵 |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海 | 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汉 |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衡 | 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洪 |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厚 |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华 | 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寰 |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辉 |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惠 |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玑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骥 |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缙 | 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缙 | 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敬 | 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珏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恺 |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宽 |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临 |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伦 |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懋 |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懋 |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谦 |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钦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清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清 |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荣 |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锐 | 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绅 |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绅 | 成化五年(1469年)已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升 | 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胜 |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栻 | 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绶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硕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塔 | 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悌 |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文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稳 |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暹 | 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贤 | 天顺四年(1460年)庚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萱 | 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瑄 |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瑄 | 成化五年(1469年)已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仪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益 |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英 | 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英 | 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瑛 | 永乐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镛 | 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约 | 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赞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瓒 |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瞻 |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贞 |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智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忠 |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庄 |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㫤 |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安期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豹 |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本端 |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表 |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伯辰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臣 |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篪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宠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嘼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大器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大韶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道澜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德祯 |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璠 |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方 | 正德九年(1515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方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簠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复亨 |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概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纲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革庆 |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鹄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观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冠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錧 |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光才 | 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洸 |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衮 |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衮 |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衡 |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纮 |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鸿渐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华 |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怀干 |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绘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玑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笈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继忠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继祖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稷 | 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家相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嘉会 |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谏 | 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鉴 |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鉴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节 | 正德九年(1515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节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景贤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敬 |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凯 |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可宗 |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孔阳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立新 |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良 |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良 |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良暹 |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亮 |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麟 |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凌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琉 |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旒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瑬 |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隆禧 |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昴 |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孟得 | 永乐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冕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冕 |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鸣阳 |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默 |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木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鼐 |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佩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鹏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屏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乾亨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庆云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茹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瑞登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润 |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裳 | 正德九年(1515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裳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尚文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尚质 |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深 |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寔昌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守孚 | 成化五年(1469年)已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守恕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绶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舜民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思平 |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天俸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天球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廷臣 |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廷立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廷声 |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纨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惟一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文汉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文环 |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文质 |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希古 |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希周 | 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 |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
明 | 朱熙载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贤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宪章 |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俨 |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衣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寅 |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应昌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应昌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应登 |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应奎 |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应云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永宁 |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用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有孚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与言 | 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原贞 | 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曰藩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云凤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藻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昭 | 正德九年(1515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浙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明 | 朱 征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执中 |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志荣 |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仲炘 |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子福 | 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子和 |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明 | 朱 佐 |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朝代 | 姓名 | 年份 | 简介 |
清 | 朱之锡 |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弼 |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裴 |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玉 |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国俊 |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位 |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克简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凤台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长泰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翰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士冲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虚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天宁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瑞 |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璟 |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承命 |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挟鍭 |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瑛 |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绂 |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绍凤 |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龙光 |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焜 |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绶 |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选 |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京琦 |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济 |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介 |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升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士达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训诰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锦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佐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正锡 | 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前诏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世熙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干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元裕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射斗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约淳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彝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雯 |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章 |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爚南 |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敦厚 |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翰春 |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魁鳌 |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典 |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任 |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鸳鹭 |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奕皋 |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采 |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云 |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衮 |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观我 |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献 |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振 |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珊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而锜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铉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绣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嵩 |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文卿 |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辉珏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锡鬯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轼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良佐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扆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谟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启昆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周士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世衍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良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成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兰泰 |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秉哲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书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宁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琬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斯裕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文龙 |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元英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一凤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青选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若功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纶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遴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作霖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璘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馥 |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向中 |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曙荪 |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天保 |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璋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兆琪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丕彧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朗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问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缁衣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允元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资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世勋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仕遇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祝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作元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闰章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鉴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时冕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辨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谌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弘仁 |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陵 |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良裘 |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煐 |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檠 |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续志 |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宏亮 |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凤英 |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清忠 |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敦棣 |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阔 |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语 |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佐汤 |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桓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泮功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发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续晫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士釭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肇开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荣经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兴燕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红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蔼 |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栻之 |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 |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崇庆 |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 |
清 | 朱汝衡 |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 |
清 | 朱毓文 |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銮廷 |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鸣英 |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性堂 |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昌颐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
清 | 朱成谷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成烈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一琼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应元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琦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霭 |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兰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
清 | 朱 淳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式璟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其镇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逢辛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艧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家学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坚 |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凤标 |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 |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
清 | 朱 楷 |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庆祺 |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珊元 |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庭芬 |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宪曾 |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丽宣 |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允惇 |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其荣 |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士廉 |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龙光 |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琦 |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德澄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城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文涟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朝玠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为霖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懋勋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守方 |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右曾 |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瀚 |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时中 |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以升 |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镇 |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思敬 |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锡珍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恒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汝鹏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元增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梦元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彦华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源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潮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德沄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凤橒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枬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国宾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庆芬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寿康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奂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麟祺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鬯侯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孔模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次琦 |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文江 |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学程 |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潮 | 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08名 |
清 | 朱 缃 | 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08名 |
清 | 朱学勤 | 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仪训 | 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联奎 | 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策 | 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学笃 |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靖旬 |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之杰 |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厚基 | 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鸿灏 | 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学篯 |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逌然 |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庚 |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熙宇 |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 |
清 | 朱景星 |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 |
清 | 朱昌言 |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 |
清 | 朱以增 |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福基 |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丙寿 |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锡祺 |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世簠 |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成棠 |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乃恭 |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世簠 |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成棠 |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乃恭 |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文镜 |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琛 |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成熙 |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元治 |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庆镛 |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光鉴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紫佩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昌霖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升吉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毓嵩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霈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宝书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鉴章 |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卓英 |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一新 |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镜清 |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善祥 |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启凤 |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彭年 | 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福铣 |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 |
清 | 朱炳熊 |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 |
清 | 朱方辉 |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兆鸿 |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承烈 |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祖谋 |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紫佐 |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占科 |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子春 |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寿保 |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延熙 |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士黻 |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汝赓 |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暄 |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锦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廷薰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寿慈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怀新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秉成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路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德泽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益藩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祥晖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景轼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赞廷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诰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芬 |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家宝 |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 本 |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云从 |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启勋 |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锡恩 |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绍文 |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宝翰 |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永观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远绶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远缮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 珩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应杓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彭寿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耀奎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名照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映清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郁春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运新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沧鳌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荣先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国桢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笃庆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德垣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燮元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寿朋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宝璇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楙春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汝珍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
清 | 朱文劭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振瀛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点衣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元树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
清 | 朱秉筠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泽年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崇年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清 | 朱大玙 |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