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宗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得姓于唐尧时代的古唐地今河北省唐县磨岩山下的宗高和村,得姓始祖是尧之重臣羲和,其姓氏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176位,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280位,人口数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但按省份尤以河北、安徽、江西为多,上述三省之宗姓约占全国汉族宗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经查阅保定市25个县、市、区县志,不少县、区均有宗姓分布,就得姓的唐县而言,宗姓高度集中在宗高和一个村,现有人口近2000人,可就是这里,却是宗姓最早的得姓之地,历时4300多年宗姓向全国各地繁衍播迁的祖根。

(一)、“宗”之字源与宗姓溯源

说到“宗”字,人们常说祖宗的宗或宗教的宗、宗派的宗,可它的真正字义是什么呢?据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说:“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段玉裁注:  “当云,尊也,祖庙也。”又据《殷墟书契前编》四·三八·四,甲骨文“宗”从宀,从示,于省吾先生谓“示”象神主,宗当是尾中立神主之形,宗之本义当作祖庙,即古代祭祀祖先的地方。后人的《辞源》、  《辞海》、  《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等皆无二说。

有关宗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的《潜夫论》,其姓源说法众多,有两种和三种之说,但细分起来,应为五种:

l、据《汉宗俱碑》、《元和姓纂》所载,古帝重黎之后,即羲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史称四岳,为臣子之首,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故称为宗,四岳之后有宗姓。这一支为宗姓之起源,得姓时代最为久远,处于姓氏的初始阶段,那时正是唐尧在今河北唐县称帝建都的兴盛时期。

2、以官名为姓。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所载,周设春官大宗伯辅佐天子掌握邦国典礼祭祀之职,也称太宗、上宗,其子孙世袭的父祖之职官,便以官命氏为宗姓。

3、出自子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春秋时宋襄公同母弟敖,仕晋,其孙伯宗詖三邵所杀。三邰者,即邵铸、邵至、邵擊。相传伯宗好直言,因此被忌。其子州黎奔楚,食采于钟离,州黎之子连,为骠骑将军,封葛公,后家于南阳,以王父字为氏称宗姓。

4、出自偃姓,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舒城县东南),宗侯的后代便以国名宗为姓。

5、出自他族。春秋时,今湘西土家族之先民建小国實子,后有宗姓;明清时广西镇安府土司为宗姓:清时满州人亦有宗姓,世居沈阳等地;今彝、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0.0781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