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来,
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
世、
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
奉先思孝,
古训昭垂,
帝王且然,
况大夫、
士庶哉。
吾
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
凡先世考妣生日、
忌辰,
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
岁除、
端午、中秋亦如之。
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
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
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
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
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二、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
禽兽何别。但不
孝匪一端,
如
《孟子》
言,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大略该之。
而好货才防、
私妻子,
尤
为乡俗通弊,
不可不以为切戒。
至于违犯教令,
律有明条。
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
骂者罪即绞决;
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
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
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
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
成枭
,贻累族人。
三、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
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
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
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
有求莫
应,若秦、越人之相视
。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
有前后嫡庶之别,
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
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
族中宜互相教戒
,
共笃友于
,
则出
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四、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
,
皆祖宗之一脉。
尊卑之分
,
轶然不淆
长幼之情
,
蔼然相浃。喜则相庆
,
忧则相吊。贫弱之一
,富实
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贤智者
时教导之。
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
尤不得与卑幼戏谑,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五、和乡邻
岁时款洽,
谊笃比邻;
患难扶持,
世称会里。
我先世以忠厚传家,
凡属子孙,
务
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
家。若有不肖子弟,
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
宜念睦
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
拯溺、救饥、恤寡、
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
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六、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
,
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
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
,
计莫逾此。其
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
总当责以勤俭
,
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
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
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
,切铁骄养溺爱,终受必
家之富。
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也。
七、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
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洒也、烟也、而近年
尤有入会、
结盟等恶习也。
江湖无赖随处煽诱,
年轻子弟每为所牵。
轻则有玷行
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
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谑、骂詈、欺
诞
、狂佻,市井
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
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
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
,
例不准其子孙与
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八、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义夫、
节妇
,
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
,
应由族人备录行状
,
会众覆实
,
联名举报
,
或请匾额
,
或请
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
,
不可不知。
九、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
,
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
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
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
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
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十、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
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
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
,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
地丁漕粮各项,
须依期投纳。
即近年筹饷捐输,
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
亦不可逾
延拖欠。庶催科不扰,
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
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
于乐者也。
一、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来,
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
世、
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
奉先思孝,
古训昭垂,
帝王且然,
况大夫、
士庶哉。
吾
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
凡先世考妣生日、
忌辰,
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
岁除、
端午、中秋亦如之。
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
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
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
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
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二、孝父母
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
禽兽何别。但不
孝匪一端,
如
《孟子》
言,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大略该之。
而好货才防、
私妻子,
尤
为乡俗通弊,
不可不以为切戒。
至于违犯教令,
律有明条。
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
骂者罪即绞决;
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
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
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
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
成枭
,贻累族人。
三、和兄弟
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
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
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
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
有求莫
应,若秦、越人之相视
。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
有前后嫡庶之别,
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
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
族中宜互相教戒
,
共笃友于
,
则出
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四、睦宗族
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
,
皆祖宗之一脉。
尊卑之分
,
轶然不淆
长幼之情
,
蔼然相浃。喜则相庆
,
忧则相吊。贫弱之一
,富实
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贤智者
时教导之。
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
尤不得与卑幼戏谑,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五、和乡邻
岁时款洽,
谊笃比邻;
患难扶持,
世称会里。
我先世以忠厚传家,
凡属子孙,
务
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
家。若有不肖子弟,
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
宜念睦
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
拯溺、救饥、恤寡、
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
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六、教子弟
子弟以读书明理上
,
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
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
,
计莫逾此。其
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
总当责以勤俭
,
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
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
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
,切铁骄养溺爱,终受必
家之富。
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也。
七、戒习染
习俗之坏人子弟,
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洒也、烟也、而近年
尤有入会、
结盟等恶习也。
江湖无赖随处煽诱,
年轻子弟每为所牵。
轻则有玷行
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
即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谑、骂詈、欺
诞
、狂佻,市井
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
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
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
,
例不准其子孙与
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八、奖名节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义夫、
节妇
,
确有实迹未经旌奖者
,
应由族人备录行状
,
会众覆实
,
联名举报
,
或请匾额
,
或请
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
,
不可不知。
九、慎婚嫁
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
,
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
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薰莸,苟
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
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
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十、急赋税
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
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
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
,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
地丁漕粮各项,
须依期投纳。
即近年筹饷捐输,
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
亦不可逾
延拖欠。庶催科不扰,
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
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
于乐者也。
家训之修,敬祖爱宗,训子达孙。是故天之大,地之广,人之行,自然之法则,邦国之律法,人伦之哲理,纳天地之法则,集先祖之思想,成家训矣。
立之家训,非言困人思想,束人手脚,旨在告谢子孙为人处世之先祖经验,亦以圣贤之大道感召人心,合天地之法,顺自然之则;遵国家之律法,守人伦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