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2013年12月5日,由溪口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16人去嵊州走访王羲之遗迹。那天雾霾严重,能见度很差,高速公路停开。王羲之(303-361年),山东临沂人,12岁那年随家族南迁绍兴,在绍兴曾出任会稽内史和右军将军,被世人尊为“王右军”。做官4年后,即永和十-年(52岁)辞官。传说先隐居奉化六诏村,晚香岭一带,晋穆帝发了六道诏书,催他回去做官,他沒有去。今奉化六诏村是王羲之六道诏书不去故名,村中有墨池,周边有王右军庙。1989年“7.30”洪水在晚香岭溪中冲出一块石头,上刻“伴我山河,右军遗迹” 等字样,该石现存溪口博物馆。王羲之怕皇帝再来诏书,于是他再进山离六诏约20公里的瀑布山(后称金庭)。晋升平五月初十(361年),王羲之病逝金庭故居,晋穆帝追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 ,而王羲之的儿子操子,献之等子嗣尊其父旨,因让不受。遂建墓于瀑布山(紫藤山)南麓居宅之旁,并筑庐尽孝,世代为其守墓。我们这次去参观看到的守墓人为王羲之第56代裔孙。金庭观原名金真观,为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之地。南齐时,著名道士褚伯玉也不愿做官,上书愿在金真观修炼成道,齐高帝动了侧隐之心,把金真观修复一新,赐名“金庭观”,还增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清殿、金庭道观、书楼等建筑。现在金庭观的建筑为嵊州市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重建,内有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书画长廊、书法园林等景点,边有王右军墓等。

X

金庭观王羲之与夫人郗璇塑像

全体参观人员在嵊州金庭观合影

传说书圣王羲之有7个儿子1个女儿。华堂村为王羲之第2 6世孙王弘基率族人聚居此地,已经历800多年的发展,该村现有1500户,4000多人,村中大部份为王姓。村中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氏家族文化。王氏子孙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使人品赏,其宅有“画堂”之称,后因其屋舍精丽,山水清妙,“画堂”易名“华堂”,华堂村因而得名。村内现存古建筑规模较大,主体建筑以祠堂、台门、古民宅居多。我们这次去参观的人重点考察了王氏宗祠,该祠最早建于元代,面积约1800平方,为王羲之后裔的宗祠,建筑一进为王氏36代王琼与其配偶石氏灵位。一进与二进之间有二层厢房,二进供奉王羲之像和王氏祖宗之灵位,明堂开阔,祠内有半月池,名“瑞莲”,还有古戏台。据(金庭王氏族谱)记载:牌坊系明嘉靖间为节妇石氏而立,与桥、池皆为明代建筑。孝子殿及侧屋是清道光年间重建。

我们参观了王右军遗迹后,又逛了华堂菜场等地后,返回溪口。

该篇集体照片和内容登奉化(老干部园地)第69期

嵊州华堂王家宗祠

0.0930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