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jpg

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

公元前745年,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时年五十八岁。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想入晋都翼城,但遭国人攻打,曲沃桓叔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经过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晋武公的数十年努力,最终曲沃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重新统一晋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曲沃庄伯

曲沃庄伯(?―前716年),姬姓,名鳝,谥号庄,排行为伯。晋穆侯之孙,曲沃桓叔之子,晋武公的父亲,春秋时期曲沃的封君,前731年—前716年在位。

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鳝继任父位,称为曲沃庄伯。前724年,曲沃庄伯攻打晋国都城翼城,杀死晋孝侯。前718年,曲沃庄伯趁晋鄂侯去世之际,兴兵攻打晋国。周桓王派兵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兵败,逃回曲沃防守。此战曲沃虽败,但却大大摧残晋君势力。

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称继位,称为曲沃武公。经曲沃武公数十年与晋国征战,最终于前678年兼并晋国土地,正式成为晋国国君,改称晋武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曲沃武公

晋武公(前754年—前677年),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公元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杀死晋侯缗,吞并晋国,并以珍宝贿赂周釐王,周釐王便封其为晋国国君,列位诸侯。曲沃武公改称晋武公,纪年仍沿用曲沃武公纪年。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晋献公继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曲环

曲环.jpg

曲环(725年—799年),唐陕州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生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卒于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贞元十二年(796年),曲环加封左仆射,三年后去世,终年74岁,死后朝廷废朝一日,赠司空。另有旧唐书《曲环传》

曲环父曲彬,长期在陇右(治今青海乐都县)做官。陇右为唐西部边陲,战事频繁,民风尚武,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曲环从小就喜读兵书,勇于骑射。唐玄宗时,吐蕃与唐关系紧张,唐以哥舒翰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这时曲环为哥舒翰部将,跟随哥舒翰征讨吐蕃,多有克捷,并于次年六月攻拔石堡城,乘胜夺取黄河九曲(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流处)、洪济(今青海贵德县西)等地,战后以功封果毅别将。

天宝十四载(755年),唐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时,曲环跟从襄阳节度使鲁炅守邓州(今河南邓县),顽强抵御了叛将武令珣的多次进攻,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战后因功迁升左清道率。乾元二年(759年),曲环为唐大将李光弼部属。时史思明攻占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李光弼率部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河阳共筑有南、中、北三城,李光弼命曲环跟从李抱玉守南城。

随即史思明部将周挚等进抵河阳,并先进攻南城,但在曲环、李抱玉等将士的抗击下,虽损兵折将始终不能得手。守卫南城的胜利,为李光弼加强中城和北城的防务赢得了时间。当叛军舍南城而攻中城和北城的时候,李光弼固守有余,还伺机出击,从而打败叛军,守住了河阳,河阳的坚守使唐在一殴时间内得以喘息。河阳战后,曲环随李抱玉收复怀州(今河南泌阳县),驻守泽州。在泽州期间,曲环率军击败了安史骁将安晓。之后,因战功被朝廷拜封为羽林将军。宝应元年(762年),唐对安史叛军进行了大规模反击。这时,曲环与其他将领联合共同讨伐史朝义,平息了黄河以北的叛军,并因战功不断迁升至金吾大将军。

安史之乱时期,吐蕃乘机向唐发动侵略,曲环又随李抱玉率军移驻长安以西抵御吐蕃。唐大历年间,曲环率军驻扎陇州(今陕西陇县东南),多次击败吐蕃的进犯,因功加封特进,太常卿。唐德宗继位不久,吐蕃大举进犯剑南(治今四川成都市)。唐德宗诏命曲环率所部兵5千人驰往救援。曲环赶赴剑南前线,大破吐蕃,收复七盘城、威武军,及维、茂2州。从此,曲坏威名大振,凯旋后因功加封太子宾客,并赐以名马。

不久,他又会同其他将领讨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叛将刘文喜,因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中丞,及邠、陇两都知兵马使。在平息四镇之乱的战斗中,曲环战功最多,因功加封为御史大夫,后又加任左常侍,兼邠、陇行营节度使。工部尚书,兼陈州刺史,贞元二年(786),曲环任许州刺史,及陈、许等州节度观察使,并加实封三百户。陈、蔡二州是李希烈蹂躏最严重地区,人民大多逃往外乡避祸,一片战后荒谅景象。曲环上任后,勤于为政,节省用度,赋税均平,政令宽简,二、三年以后,这里就呈现出了富足的景象,逃往外乡的人也陆续返回。曲环注重农业生产,加强军事训练,不几年兵精粮足强盛起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曲珍

曲珍(1031年—1089),北宋将领。字君玉。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曲家世代为当地土著大姓,族内有尚武传统,当西夏军入侵时,在没有官军支持的情况下,曲家“诸父纠集族党”,也能把敌人打跑。曲珍自幼苦练武艺,骑射技精,有“百步穿钱”的硬功夫,“以材武长雄边关”。后被秦凤路都钤辖刘温润看中,就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参加作战。在他立了战功之后,就提拔担任绥德城监押。后又屡屡建功,先后升任阁门祗候、内殿崇班。

熙宁间(1068年—1077年),随军参加征讨交趾(今五岭以南地区)的战争,再以战功升任鹿阝延路钤辖、副总管,改任客省使、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元丰五年(1082年),宋军在夏国边界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北,无定河东岸),曲珍担任守城任务。不久夏军来攻夺永乐城,宋军死伤惨重,城陷,曲珍缒城逃出,被贬官为皇城使。

元祐初(1086年),重新起用,任环庆路副总管,此时,夏军号称40万之众“寇泾原,珍扌寿 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因功升东上阁门使、忠州(今四川忠县)防御使。曲珍本是西北山区的一位农民,又没有多少文化,为什么能带兵打仗,并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呢?原因在于他善待士兵,把跟随他的部众当作自己的兄弟子侄一样看待,所以全军上下团结一条心,服从他的指挥,人人甘愿出死力与他共同战斗。曲珍于元祐四年(1089年)去世,享年59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曲端

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镇戎(今宁夏固原)人,南宋名将。高宗建炎初年,任泾原路经略司统制官,屯兵泾州,多次击败金兵。建炎二年(1128年),任延安府知府。后迁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拜威武大将军,统率西军。后因布阵问题,与张浚争执,被贬为团练副使。富平之战,宋军失利。张浚接受吴玠密谋,以谋反的罪名将曲端交由康随审问。绍兴元年,因酷刑死于恭州,年仅四十一岁。后追复端宣州观察使,谥号壮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曲锐

曲锐(1457年—1511年),明代官吏。成化十七年进士。累迁为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曾因不同流合污,而被奸臣刘瑾罢职。其有治能,狱无滞囚,民人德之。

曲锐系元代曲济民(万户)第七世孙,父亲曲敬、祖父从,曾祖明礼。曲锐24岁中举人,成化十七年进士。累迁为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曾因不同流合污,而被奸臣刘瑾罢职。其有治能,狱无滞囚,民人德之。

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迁寺副。出为福建、四川按察佥事、松潘兵备副使,改河南,擢陕西按察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召还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再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曲锐屡升,刘瑾怒其不谢己,遂于同年六月二十八日勒令其以旧任冠带闲住。刘瑾伏诛,复其官阶致仕。子川及川妇以疾殁,公哀痛伤神,已无意人间事,又数月,而公已矣。正德六年十二月卒。

弘治初,(洪钟)再迁四川按察使。马湖土知府安鰲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佥事曲锐请巡按御史张鸾按治,钟赞决,捕鰲送京师,置极刑。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

案:李铎为之铭曰:一登科第,争夸少年,久籍仕版,声望赫然,谁谓无子,未胤而逝,既乏伯叔,终鲜兄弟,功业昭章,家门落寞,见者酸辛,闻者惊愕,莱山苍苍,公名公恨,山高水长。曲锐有六女,皆嫁士族,然老年丧子,所谓刑官无后,果然?

0.121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