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浩(1754—1832年),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年举人。为人恬澹旷适,绝意干禄。遍历燕、秦、楚、粤。山水得王原祁正传,上追元四家,结体精微,笔力苍古。中年兼涉写生,赋色极淡,具有元人苍古之气。晚年专用破笔雄浑苍老,脱尽窠臼,画格为之一变。著有《山南论画》,立论精当。于书无不工,篆、隶古劲,直接秦、汉而不自谓能。真书从欧入褚,晚探二王秘。行书更得瘗鹤铭笔意,坚苍浑厚,自成一家。工诗,卒年七十九。
清·王学浩浅绛山水图轴 纸本 纵144.6厘米 横74.6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崇山峻岭,纵向逶迤,山石嶙邻,翠缀岩头,溪渚山居,树木葱郁。作者崇尚元代黄公望,追求其笔墨韵味,讲究空灵洒脱,平淡天真。构图平中带险,山石以干笔皴擦,苔点疏朗;丛林着墨点染浓淡有致,用赭色点染;笔法秀劲,气韵苍润,色调沉着凝重,秋意溢人。图右上角题道:“大痴画在着力不着力之间,近来学者都失此意,凡作画须活活泼地,一落间架便觉滞气,于大痴一脉尤忌。”署款:“庚寅小春月写于山南老屋之易画轩。椒畦浩。”下钤朱文:“椒畦”、“王学浩印”。图作于道光10年(即1830年)。
王鸣盛《行书七言律诗页》 纵25厘米,横15.1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者简介:
王鸣盛(1722年—1797年),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晚号西沚,江苏嘉定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澧部侍郎。自幼天资聪颖,早年师事沈德潜,其诗收入沈辑《吴中七子诗选》。鸣盛从惠栋治经,以汉人为师,史学成就尤大,着《十七史商榷》,对历代史籍中舆地、职官、典章制度等考证精详,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并称清代三大考史名著。有《尚书后案》、《周礼军赋说》、《蛾术编》、《西庄始存稿》、《西沚居士集》、《耕养斋诗文集》等。《清史稿》有传。
作品:
释 文:喜君僦宅静无尘,恰与招提作比邻,架上图书聚所好,庭前竹柏得其真。雪中鸿去曾留迹,磨畔牛疲又踏陈,试补衲头修屐子,残碑同访采师伦。筒谢金圃前辈。小径升堂共笑□,冻云薄雪罨檐牙,揽祛人比同林鸟,过眼年惊赴壑蛇。准备□盆添旺相,开支椒酒作生涯,柑期犯卯休归去,一任□□漏鼓挝。小除夕集金圃斋。近诗二律钞呈吟江二兄先生,东吴王鸣盛。
小莽苍苍斋旧藏 田家英家属 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