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家庙

4.jpg

祠堂简介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274号,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

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山顶,明间立砷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额枋挑门簪一对。

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顶,明间前后设长窗,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置短窗。础石均为青石素覆盆式,明间和次间廊柱、金柱、脊柱皆承以木。

享堂面阔三间15.02米,进深11界13.84米,高7.66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落地长窗,明间八扇,次间各六扇。各柱均承以覆盆式连磉青石础,明间金柱又于础上加置合盆式石。石础雕饰不统一,有缠枝花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廊枋上置斗三升隔架科承。脊桁坐斗,缀山雾云,饰抱梁云,雕刻精细。后檐柱间,明间设长窗八扇,次间砌半墙,各置短窗六扇。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

    人物简介

王鏊(1449年—1524年,字济之,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纂有《姑苏志》、《震泽编》等。卒赠太傅,谥文恪,葬洞庭东山陆巷梁家山。



4.jpg

崇儒祠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五一路114号。明万历四年(1576年)建,祀王艮。万历以后多次修葺、扩建,清嘉庆再修。


历史

崇儒祠,顾名思义是崇敬、祭祀儒学先师的祠堂。这里崇祀的是古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这个字读“更”,是“静止”的意思。

王艮原来叫王银,据说王艮拜王阳明为老师时,老师认为他有些高傲,个性太强。

为了使王银今后能谦虚谨慎,注意克制自己,就把它的名字“银”,改成了一个带有静止意思的“艮”字,从此就叫王艮。

王艮是明代泰州安丰(今属东台市)盐场的盐民,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嘉靖十九年去世(1540),终年58岁,距今已460多年。他出身贫穷,从小跟随父亲烧盐,只读三、四年私塾,后勤奋自学,成为儒学大师,哲学学派的领袖。

他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等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

王艮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有487人之多,上自高、中级官吏,下有市井平民、小商小贩,人数众多,几乎是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除江苏外,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山东、四川、河北、河南、陕西、广东等省都有泰州学派的子弟,遍及全国十多个省;由于泰州学派起初形成于泰州,王艮是泰州人,他的学生中有许多是泰州的,同时他在泰州讲学的影响较大,所以中国历史上就称这一民间学派为“泰州学派”。

王艮就成了学派的创始人。怏怏大中华,历经数千年,象王艮这样一介贫民,只念过几年乡村私塾,经过自己刻苦钻研,成为哲学家,仅为泰州王艮一人。

王艮逝世后,在当时的杭州府、应天府、宁国府、扬州府、姜堰、海安等地,先后都建起了崇祀他的祠堂。

经过奏请朝廷批准,泰州在这里建立了专门崇祀王艮的祠堂,取名崇儒祠。

这座古老的祠堂,历经数百年之久,保存尚为完好,属于明清古建筑群,在泰州地区,这样较大规模的祠堂,也只有这一处,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崇儒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四年(1576)四月,由当时督学泰州的耿定向倡议,知州吴道立主持兴建,建成后有人便绘制了一张《崇儒祠全图》。

这张图被收录在《王心斋先生全集》中,从当年的图上可知,崇儒祠的主体建筑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这种样子。

这座祠堂前后四进,从南往北依次排列。第一进为祠堂的大门,三间小瓦房,类似普通民居。

门前的“泰州学派纪念馆”馆牌,为当代哲学家候外庐先生亲笔书写,门上石额“崇儒祠”三字,是集大书法家赵孟字而勒石。依然如故的古式古香黑漆大门上,装有两个铜质铺首环,高高的门槛两侧各安一个汉白玉石鼓,上面刻有狮子盘球图案,门前青水砖墙东西两侧加砌八字墙,朴素而庄严。敞开正门,开启仪门,从前门往里边看去,宁静深远,甚至还带有几分神秘。


景点特色

崇儒祠紧邻千年古刹光孝寺,青砖小瓦,构造精致,体现了明代苏中地区建筑特色,其围墙内有四季景致,大有园中小“桃源”的意境。旧《海陵竹枝词》中有诗云:“稚子编篱叟荷锄,崇儒祠畔晚晴初。菜花满地东风软,醉煞游人酒不如。”

现在的部分建筑是1986年按原状修复的。里面陈列了王艮弟子们的学术专著和海内外泰州学派的研究成果。由于环境宜人,这里被多部影视剧选为拍摄场地,如《买官传奇》、《头门口遗事》等电视剧的大量场景均摄取于此。崇儒祠不是很大,只有前后三进明清建筑,第一进陈列了一些研究王艮生平和思想的文章,如果你去,会有了无生趣之感,实际上也确实如是。第二进是贤人堂,堂屋正中有一王艮的铜像,四周摆着王艮依《周礼》仿制的古代的祭器。第三进是乐学堂,这里有一有趣的东西,就是王艮北上讲学用的车,唤作蒲车,与大街上拉货的板车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小一点,也比较漂亮,左右和后边有木做的栏,上面有一个亭子一样的盖子。其实,这些对你来说并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房子的西侧却有一个小园子,尽得江南园林之美。在这个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十米的地方,有回廊曲径,有修竹疏草,有人工开凿却得自然之趣的溪水清流,有在细石里恣意游戏的红色小鱼。在这里,由于没有多余的修饰物,反倒觉得很空旷,没有感觉一般园子累赘的感觉,也许是用的“飞白”的效果吧。

11
0.095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