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新化刘氏

始祖景隆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子先进,后周显德中登进士第,授成都太守。先进公之子玉盛,官邵州刺史,解组居新化茅坪,生三子:政、远、滔。政居成都,后裔转徙新化、益阳、龙阳等邑;远居新化茅坪;滔居溆浦、安化、武冈、新宁等地。明万历18年(1590)始修通谱,清咸丰4年(1854)、光绪25年(1899)、1933年、1999年续修。总祠建于新化城西。通班:(自三十一世起)仁让兴唐化,时雍兆睦亲,泰和家政茂,孝友一堂春,有道欣国轨,观光利用宾,规模传汉代,继述宋成章,楚国多才俊,诗书世泽长。


新化坪砥刘氏

始祖刘邦,传六十世至文彬公子四:吉祥、吉茂、吉蕴、吉才。宋元丰时四公及其叔远、滔二公由江西泰和县梅子市早禾渡迁湘,滔居溆浦;远居新化茅坪;吉祥居邵阳新宁乡檞木山;吉茂居邵阳九都及沅陵;吉蕴居新化坪砥,至七世衍应怀、应戢二房。族谱始修于明万历36年(1608),至1995年八修。明成化16年(1480)建宗祠于坪砥。

排行:吉绍公子秉仁彦俊友梦天大孙志福永广廷朝凤世显卿嗣先维楚应经华。(自三十五世起)助道登宗基,尧钟汉业烈,重镇泰和熙,远钜洪模耀,圭锡湛新辉,敬孝资长久,勋猷树卓威,明堂敦古训,兰桂喜腾飞。



新化高坪刘氏

始祖百万公,派衍彭城,家于江西吉安泰和县早禾市圳上,越十余世至元至元间,有为宋大理寺评事者徙居湖南新化高坪观庄,因家谱残缺,新化始迁祖之讳字皆缺,故以官为名称评事公,评事公生五子:赓甫、贵甫、申甫、南甫、义甫。清乾隆7年(1742)赓、贵二房始修族谱,嘉庆21年(1816)续修。班行:熙朝开文运,廷臣观国光,扬声颂都俞,喜悦庆冠裳。



新化刘罗氏

始祖吉蕴公,宋神宗元丰8年(1085)徙居新化,十五世祖什一公因母改适罗汝祥,改姓罗,清康熙间奉旨归宗,仍称刘罗氏。什一公衍为富、贵、政、聪四房。贵公远徙梅州。富公生铭、恭、敬。政公生温,聪公生让、震、通,又支分七房,明万历36年(1608)创修族谱,之后各房或分或合,1995年铭、恭、温、让、震、通六房九修,以刘邦为一世,吉蕴公为六十一世。铭、恭、敬、温四房班联:吉绍公子秉,仁彦浚汝迪,祖文应晚什,文思海(源)万永,广宪希宗良,世惟凤嗣汉。让、震、通三房班联:吉绍公子秉,仁彦浚汝迪,祖文应晚什,文思渊万廷,兴嘉国宗(可)天,应芳凤嗣汉。


新化城南五里亭刘氏

始迁祖现公,宋熙宁5年(1072)自江西泰和迁此,称城南刘氏。后人分布于石冲口、南烟、水口、山下、湾塘等地。


新化永丰大江东刘氏 

    始祖仁仲公,字义甫,与兄弟仁孟、仁季自江西泰和宦湘。义甫公奉宋命守潭州,后为潭邵二州刺史,其子秉彝,字伯良,任邵州教授,道经永丰大江东,爱其山水而居焉,后人散居于石洞塞上田心、满竹湾、石背、金滩等处。原派:仕添原祖古,惟子志成才,永立交邦正,纲纪守荣华,继述期光应,遵从必顺廷,笃循思启裕,世祚锡安全。续派:孝友存真性,逢时辅盛时,睦宗敦仁让,储作国家珍。


新化小南山小滩村刘氏

始祖秉良公,江西安福人,明万历间迁此,称小滩刘氏。


新化坝上刘氏

始祖江西泰和人。至均祥公始居新化栗坪。均祥下五世光德,居城西坝上。


刘姓始祖 刘累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源流一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源流二

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源流三

源于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0.1533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