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大堂号
1、半部堂
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2、琴鹤堂
宋朝名臣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他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融合了赵抃事迹。入川后,自奉俭廉,禁吏为奸,蜀风为之一变。后为成都知府。
神宗时,被诏回京师任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青苗法再次入蜀,孤身一人,仅一琴一鹤相随,后再知成都府。其时他为政宽简,故而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所以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3、天水堂
天水堂赵姓堂号,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由此形成一个望族,至汉代此族的赵充国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系赵氏望天水,后并以此为堂号。故“天水堂”、“天水郡”成为赵姓的著名堂号和名望。
4、鸿声堂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孝思堂之始祖。
中华趙氏
九大郡望
1、天水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市及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2、涿郡
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2、下邳郡
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明朝时期废黜。
3、南阳郡
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金城郡
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初辖6县。属凉州。建制多有变迁。隋开皇三年(583)废。
5、颍川郡
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6、敦煌郡
汉王朝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