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父亲名叫王飞,属虎,今纂写家谱特记父亲故事以供怀念。
有一个人总是在我的生命中默默关注我,他很普通,却想要陪我走到山穷水尽。

他就是我的父亲。

空闲的日子父亲总会拉着我在小院的门口打羽毛球。他的耐心让我从一顿乱挥的水平上升到能接几个球,于是我们终于能一同练习高远球了。只是我的技术还不够娴熟,父亲得相当配合我们才能不间断的挥上十来个球。后来,我们坚持每周一次,成了习惯也便能稳稳当当的接球了。父亲这时开始给我定目标了,起初是100个和平球,不完成不吃饭。现在还依晰记得那个傍晚,我连打了2次99个和平球,任凭母亲在窗里唤我们回家,我终于是有些沉不住气,心中莫名地烦躁,只有父亲在那一头挥动着球拍说:“再来一次!再来一次!”那时我才知道,玩球是一个多么需要耐力与心态的运动,而父亲正是以这种方式养成了我倔强而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如今的我也喜欢上了和伙伴们在球场上大汗淋漓的感觉,心态也逐趋平和,这无不是父亲良苦用心所至。

初三近中考时,我和父亲打球时间也便少了许多,但那时我仍很怀念和父亲打球的时光。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呆在房间里奋笔疾书;墙壁上被我贴满了英语词汇表,而他与我正是一墙之隔。

有时父亲会突然站在我的身后,冷不丁地冒出一句“**用英文怎么说?”似有意在考我。我则被大吓一跳,故作紧张,然后狡猾地拼写出来。当然,也有忘记的时候,父亲便会自己用蹩脚英文试着拼读出来,随之我整个房间便会响起我张狂和夸张的笑声。但正是在这有意又不经意间,我记住了大量的英语单词。我发现,再枯燥的东西从父亲口中说出也会妙趣横生,也只有在这时我才能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我和父亲得联系也少了很多,母亲说很多次通电话都太匆忙,父亲还没来的及说完我便挂了,再回拨的时候,听筒里传出的只是“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听后,我沉默了良久,我能懂父亲还想像从前那样牵着我往前走,教给我在课堂上永远都学不到的东西,而我也想紧跟其后,坚持自己的道路,但有时有些事却总不被现实所允许。

不过,父亲超感谢你一直在我左右。
(此图是我爸和我妈的合影)mmexport1521010196192.jpg

1.jpg

王夫之 《大雲山歌》(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年—1692明末清初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姜斋,湖南省衡阳人。晚年长期居于衡阳石船山,所以人称船山先生。王夫之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叔父、兄长都是饱学之士,他自幼受家学薰陶,从小颖悟过人。明崇帧十六年1643年),王夫之考中举人,北上会试不成返回家乡。不久,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清兵入关;明朝灭亡。王夫之悲愤欲绝,曾于衡山等地图谋起兵反清复明,失败后流落零陵、常宁的深山瑶洞,隐居写作了《周易外传》等书。1675年,他在衡阳湘江西边的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度过了自己晚年的17个寒暑。这时期,王夫之贫病交加,还受到清朝统治者的监视。在艰难的处境中,王夫之毫不丧气懈怠,发孤愤以著述。

他的儿子王在《行状》中这样描写父亲:“自潜修以来,启瓮牖,秉孤灯,读十三经。廿一史及朱张遗书,玩索研究,虽饥寒交迫,生死当前而不变,迄暮年,年羸多病,腕不胜砚,指不胜笔,扰时置楮墨于卧蹋之旁,力疾而纂注。”王夫之一生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和刻苦精神,至死不渝。在湘西草堂的17年,是王夫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刻苦撰著,为后人留下了极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

王夫之一生著述共达100余种,400多卷,体系浩大,内容广博,在哲学、经学和史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均有研究,善诗文,也会词曲。其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他与黄宗羲、顾炎武一起被誉为“明未清初三大思想家”,维新志士谭嗣同更称其学术和思想“空绝千古”,“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作品

王夫之墨迹传世稀少。《大雲山歌》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

王夫之《大雲山歌》绢本行书 

尺寸:185.8×45.5cm 

0.0873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