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谱序
族谱之叙,亲亲之道也。据礼记上殺、至高祖下殺、至元孙旁殺、至袒免亲尽服阕,似云情绝矣。然礼又云系之以性,而无别缀之以食。而弗殊一脉,相嬗百世不易;如水之殊流异派、而必有其源也;如木之拂云蔽日、而不离乎本也。是以天子有玉牒疏属、皆隶天潢。自公卿以至士庶亦各有家乘,以载其族属,皆所以明一本之谊隆,亲亲之道也。余家本瑯琊旧族,远祖无可稽考。粤自十一世祖福卜居白常村,历十世海至九世赠公昇、八世祖赠公綱、七世祖伯曰璋、仲曰瓒、季即先少保公璟。此族三大支分祖之始也。三大支昭穆次序秩然可辨;惟十一世祖以及八世祖,其他昆仲名讳不传,世系无考,难为记録,是三支之外而为旁支者、云礽散处,亦不乏人第。家谱之序,以三十年为率。余家自腾;国定鼎历、成宏、正嘉以至庆历,仕宦接迹。先 少保公、功业炳著、光於史册,追封二代,恩蔭两世。余高祖继登制科,官终大寺;他如县令、判府、广文多列仕版、乡榜;明经国学、乡学、概不乏人是。以世系谱记,代有修补。至改革之后,兵变之余,族谱散佚无存。又兼余谱式微,更无显达,历年百余,谱记未修。至今子孙繁衍、聚族而居者固多,而散处四方者亦復不少。虽三大支之昭穆次序不能秩然可辨,支分大略,独能记意,使不急为厘正,则继此而后,年愈远而言愈湮。世系无考,昭穆混淆将有,陌路岐视,昧其一本之谊者矣。亲亲之道,恐於是绝。余念此久矣,而有志未逮。幸有族姪 武庠、楷祀、生舒時切追远之誠,常怀睦族之意,邀予公事,更有族孙赠生、爕公相舆远稽近搜,遺者阕之,存者注之。不惟三大支之昭穆次序,粗畧可辨,即三大支之外,而为旁支者,亦间为採集,则尊卑长幼之伦,左右昭穆之序,乃得不紊。后世子孙见斯语也,油然而起反本之思,将必優乎其有见、气乎,其有闻而致孝。教弟之道,在於是矣。倘有继此而起者,续加修補,毋或废坠,则一本之谊不忘。而亲亲之道常存。是又余與楷姪辈之所重望也夫。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今山东临沂),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内有洗砚池、普照寺、晒书台、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等古迹。1989年由临沂市政府先后投资7400余万元进行故居修缮。
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夕阳曾经作为古代“琅琊八景”之首,现作为中国十大文化节之一的书圣文化节永久承办地名扬海内外。
历史
2014年9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研基地在王羲之故居设立。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晋末,“永嘉之变”(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集柳碑》)。
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僧妙济禅师觉海来的普照寺任主持。4年后,在沂州防御使高召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建立围墙;并架石桥,跨望月湖,将原偏僻的水池隘寺,扩成空旷之境。同进翻修殿宇,并在大雄宝殿北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工程告竣后,在寺中庭筑亭刻碑,以记其事,此即有名的“集柳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教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这一带琳宫梵宇,错落分布,苍松古桧,林立其间,为临沂城五大形胜之地。夕阳西下时,暮霭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即指此景。
主要景点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03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重修
1982年始,政府拨款,对故居分期整修。现故居四周青墙环绕。大门南向,前出檐,立明柱4根,门上悬挂“王羲之故居”扁额。入门向北,为洗砚池。池岸砌假山怪石,池畔植垂柳花草。池东西两侧狭窄处各有1石桥横跨。池北临畔修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军洗砚处”、“洗砚池”石碑2块,字迹古朴苍劲。亭东临池建左堂,名晋墨斋,内陈列文房四宝、书、画等。亭西、池中建留香亭,池面曲桥回旋、衔亭接岸。池西,回廊环绕,长百余米,廊壁嵌大理石石碑50余块,系全国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时所题。砚碑亭迤北空景处,筑大理石高台,台上立“晒书台”石碑。台北部亦建有厅堂,名书院,内陈列书圣的碑帖、石刻及全国书法名家精品等。春、夏之际,临台凭眺,故居内亭堂参差错落,花红柳绿,白鹅绿水,池光桥影,环境清幽。游人来此,观美景,赏书法,思前贤,心旷神怡,叹为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