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周华
齐周华(1698年—1767年),字漆若,号巨山,又自号孤踱仙,天台县城龙门坦人。少年时即能诗文,议论宏深。清雍正八年(1730年))十二月,朝廷将石门已故学者吕留良锉尸,其子吕葆中斩决,尽焚遗作,谓其有叛逆内容。为此撰《救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凶悍疏》,赞其著作“能阐发圣贤精蕴,尊为理学者有之”,指出朝廷对此案处置不妥。此疏被县、省阻挠,周华徒步上京投于刑部。刑部将疏退浙江抚台处理,被拘至杭,在狱受尽酷刑,始终坚持己见。有人劝其认疯免难,却"坚不认痴"。在狱中著文写诗,编成《风波集》。乾隆元年(1736年)),得赦出狱。遂弃儒巾,作道家装,漫游五岳名山。自此浪迹山水30年。
乾隆三十二年十月,浙江巡抚熊学鹏至天台县查仓,周华持所著《名山藏副本》初集请其作序,并交《为吕留良事独抒意见奏稿》一本。于是旧案复发,被押至杭。同年十二月二十日(1768年1月20日),被凌迟处死。所著书籍,悉追版烧毁。惟《名山藏副本》初集传世。
民国期间,浙人将齐周华与黄宗羲、吕留良、杭世骏4人合称“四贤”,于杭州里西湖建四贤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召南
齐召南(1703年—1768年),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清代地理学家。
幼有神童之称,精于舆地之学,又善书法。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乡试中副车,雍正十一年(1733年),举博学鸿词,以副榜贡生被荐。乾隆元年(1736年),召试于保和殿,钦定二等第八名,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次年参修《大清一统志》。乾隆六年(1741年),撰《外藩书》。乾隆十二年(1747年),充《续文献通考》副总裁。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最重要的作品《水道提纲》28卷。另著有《宝纶堂集古录》、《宝纶堂文钞诗钞》、《齐太史移居集》、《琼台集》、《历代帝王年表》、《后汉公卿表》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慎
齐慎(1775年—1844年), 字三企,号礼堂,新野县新甸铺镇齐家人,从小习武,十六岁中武秀才。 清嘉庆元年(1796年),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义军从湖北襄阳波及河南新野。齐慎组乡团协助清兵围剿,后,从军于直隶提督庆成部下。嘉庆五年(1800年),任易州营把总。嘉庆十年(1805年),迁陕安镇标左营游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彦槐
齐彦槐(1774年—1841年),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774年11月15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41年8月11日),年六十八岁。
嘉庆十三年(1808年)召试举人。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江苏金匮县知县,有《衙斋书壁诗》十九首,纪其治绩迁苏州同知,保擢知府,陈海运议于巡妩,得旨优奖。彦槐之诗,出入韩苏,尤长骈体律赋,兼擅书法,精于鉴藏。所著有《梅麓诗文集》二十六卷,《海运南漕丛议》一卷《北极星纬度分表》四卷,及《天球浅说》、《中星仪说》各一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