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盖
齐盖,字副世,博陵(今河北蠡县)人。西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元年—公元五年)封北平大将军、险渎侯,又封关内侯,兼知河北道事。平帝以其为社稷之臣,赐字“汉贤”。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篡汉。于此危难之际,齐公“愤气填胸”,“独步戎场”,大战叛将邓郁,终至捐躯殒首。其后,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室,念齐盖之功,追加谥号曰”礼“,迁葬于今蠡县南庄村东南、屯里村之西北,钦命建庙崇祀。
齐盖生五子,称五房(今五坊),居蠡县境内,世代繁衍,为蠡邑望族。其地素有“蠡县无二齐”之说。宋末,齐氏后裔齐复初由五坊村迁居大曲堤村定居,人丁兴旺,基业大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万年
齐万年(?—299年),西晋时氐族首领。生年不详,去世于299年。
汉魏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在民族、阶级矛盾的交织下,多杀长吏而自立。
元康四年(294年)五月,匈奴人郝散起兵反叛西晋,攻打上党。八月,郝散率领部众投降西晋,被冯翊都尉所杀。
元康六年(296年)夏天,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联合冯翊、北地地区的马兰羌人、卢水胡人一起反叛西晋,杀死北地太守张损,打败冯翊太守欧阳建。
八月,雍州刺史解系被郝度元打败,秦州和雍州地区的氐人、羌人纷起起兵响应,拥立氐齐万年为帝,包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并威慑关中。
十一月,西晋朝廷下诏任命周处为建威将军,与振威将军卢播都隶属于安西将军夏侯骏,让他们前去讨伐齐万年。齐万年得知周处前来讨伐,说:“周府君曾经任职新平太守,能文能武。他如果是独自决断而来,就会不可抵挡,如果他被别人所控制,那么我这次就能捉住他。”
元康七年(297年)正月,齐万年屯驻梁山(今陕西乾县西北),拥有部众七万人。梁王司马肜、夏侯骏派周处率领五千士兵攻打齐万年。司马肜、夏侯骏不听周处的劝告,逼着他出发。正月初四日,周处与卢播、解系在六陌(今陕西乾县东)攻打齐万年。周处军队的士兵们还没有吃饭,司马肜就催促命令他们马上进攻,从早上一直战斗到晚上,斩杀俘获大批齐万年军。周处的军队因弓断箭尽、没有救兵,最终被齐万年军打败,周处战死。
元康八年(298年),张华、陈准推荐左积弩将军孟观统领宿卫兵,与关中士卒讨伐齐万年。孟观亲临战阵,与齐万年军大战十几次,每一次都击败齐万年军。
元康九年(299年)正月,孟观在中亭(今陕西武功西)打败齐万年军,抓获并杀死齐万年。自起兵到失败共四年(296年―299年),江统鉴于齐万年的起兵,深感四夷(夷、蛮、戎、狄)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映
齐映(747年—795年),瀛州高阳人(今属河北省),唐代大臣。
父齐玘,官至检校兵部侍郎。齐皎之弟,善画山水。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举博学鸿词,补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招为女婿。建中年初(780年)升刑部员外郎。兴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梁州,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书六下平章事,不久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贞元三年正月,被贬为夔州刺史,转衡州刺史。贞元十一年七月卒,卒年仅48岁。追赠为礼部尚书,谥曰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抗
齐抗(740年—804年),字遐举,自幼聪颖过人,瀛洲高阳(今河北省高阳)人,唐代大臣,历仕监察御史、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仓部郎中等职,后被唐德宗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为官必求至精,无远智大略。德宗时,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太子宾客,与同族齐映同朝为宰相。卒年六十五。谥曰成。有文雅,工书,尝书唐缑氏赵道光碑。《唐书本传、墨池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廓
齐廓,字公辟,越州会稽人。据《宋史-齐廓传》)记载:齐廓举进士第,自梧州推官累迁太常博士、知审刑详议官,知通、泰州。提点荆湖南路刑狱。潭州鞫系囚七人为强盗,当论死。廓讯得其状非强,付州使劾正,乃悉免死。平阳县自马氏时税民丁钱,岁输银二万八千两,民生子,至壮不敢束发,廓奏蠲除之。历三司度支、开封府判官,出为江西、淮南转运使。
时初兼按察,同时奉使者,竞为苛刻邀声名,独廓奉法如平时,人以为长厚。入判盐铁勾院,加史馆、知荆南府,徙明、舒、湖三州,积官光禄卿、直秘阁,以疾分司南京,改秘书监,卒。
廓宽柔恭谨,人犯之不校。弟齐唐,为吉州司理参军,博览强记,尝举贤良方正,对策入等。越州蒋堂奏廓及唐父母垂老,穷居乡里,二子委而之官,唐复久不归省,于是罢唐,令归侍养。廓方使湖南,虽置不问,然士论薄之。(摘自《宋史-齐廓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泰
齐泰(?—1402年),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明太祖赐名泰,明溧水(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明初著名官员。
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
齐泰是向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之后他请削燕王朱棣属籍,声罪致讨,力主伐燕。建文军屡败,齐泰等被罢官,又被建文帝召还,不久又遭贬官。建文四年(1402年),京师(今南京)失守,齐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被燕军执于京师,不屈而死,祸及九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齐之鸾
齐之鸾,字瑞卿,号蓉川,安徽桐城县城人(今安徽枞阳雨坛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迹入选明史,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更姓为齐。老宰相张英的祖母(张廷玉曾祖母)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
明正德六年(1511年)29岁时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依据《蓉川公年谱》和《复姓疏》,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元末迁居桐城,明初占籍县市乡,一百多年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太平坊之旧第。(据周京《蓉川先生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