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周盛传

hanguang.jpg

周盛传(1833年—1885年),晚号北海老农,安徽省肥西县农兴乡周老圩人,周盛波弟,排行第五。清咸丰年间,同兄盛华、盛波分领团练在紫蓬山等地对抗太平军,升千总。同治元年(1862年),随兄盛波加入淮军,任“盛字营”亲兵营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军,官至记名提督。

同治四年(1865年),周盛传随曾国藩镇压捻军。攻占雉河集,以提督记名。1867年,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周盛波

周盛波(1830年—1888年)字海舲,安徽合肥人,清朝将领。

咸丰三年,粤匪陷安庆,皖北土匪纷起,盛波兄弟六人,团练乡勇保卫乡里,屡出杀贼。兄盛华及弟三人皆死事,惟存盛波与弟周盛传,以勇名。陈玉成、陈得才等屡扰境,盛波等以练丁二千随方迎敌,相持数年,遂越境出剿近县,饷械皆所自备,累奖守备。

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令盛波就所部选募成军,曰盛字营。从至上海,破贼於北新泾,擢游击。又大破贼於四江口,赐号卓勇巴图鲁。二年,克太仓,进昆山,扼双凤桥,复县城。破麦市桥贼垒,擢副将。进攻江阴,击败援贼。会克县城,以总兵记名。会攻无锡,毁贼船百馀,破惠山石卡,擒贼酋黄子隆,以提督记名,予一品封典。三年,合围常州,盛波由小南门攻入。贼首就擒,以总兵侭先题奏。时江宁已复,馀党黄文英走踞广德,盛波追之至横山,文英遁走。城贼拒战,败之,复广德,进至宁国境而还,赐黄马褂。

四年,从曾国藩剿捻匪。张总愚围雉河集,盛波赴援,循涡河岸破贼。英翰军突围夹击,围始解。授甘肃凉州镇总兵,败捻匪於宁陵。五年,拔菏泽游庄寨、方埠贼巢,被珍赉。牛洛红窜亳州,截击於白龙王庙,大破之。是年冬,追贼云梦,连败之於两河口、沙河、胡家店。六年,蹑追任柱至信阳,与弟盛传分路蹙之台子畈山中,贼舍骑四窜,追及谈家河,擒贼目汪老魁等。赖文光来援,复击败之。九月,破沭阳程寨贼,又败之於石榴寨、高家寨,追至海州阿胡镇,歼悍党赵天福,东捻寻平。

七年,西捻张总愚窜畿辅,盛波追至陵县土桥,马步合击,贼溃走。五月,盛波驻毛家庄,贼由吴桥来犯,设伏痛击,斩级数千。袭贼於杨丁庄,阵斩总愚之侄张三彪。六月,会击於茌平,总愚走死。西捻平,晋号福龄阿巴图鲁。军事定,以母老陈请回籍终养,寻以前年所部攻破河南唐县民寨,惨毙多命,为巡抚李鹤年所劾,褫职,交李鸿章按治,以盛波身在前敌,免其科罪。九年,鸿章疏陈盛波功多,复原官。

光绪十年,命在淮北选募精壮十营赴天津备防,责司训练。丁母忧,奏,许弟盛传回籍治丧,盛波仍留营。盛传寻卒,所遗湖南提督即以盛波代署,疏辞,不允。服阕,实授。十四年,卒。李鸿章疏陈战绩,谓其治军严而不苛,人乐为用。善察地势,审贼情,部曲经其指授,辄有家法。防海以来,所部为淮军最大之军,诸军勋望无出其右。诏优恤,建专祠,谥刚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周介孚

hanguang.jpg

周介孚(1838年—1904年),鲁迅祖父。名致福,又名福清,字震生,介孚,号梅仙。浙江绍兴人,生于1838年1月22日,1867年中举人,1871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1893年回乡发生了科场行贿案,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从此就坐了八个年头的牢。1901年被释放回家,1904年1月逝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周馥

hanguang.jpg

周馥(1837年—1921年),字玉山,号兰溪,谥悫慎。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早年因多次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在淮军中做了一名文书。后又升任县丞、知县、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补用。

清同治九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其间积极筹划建立北洋海军事宜,同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任永定河道;七年(1881年)任津海关道;九年又兼任天津兵备道;十年,奉李鸿章之命到渤海编练民舶团练;十四年(1888年)升任直隶按察使。甲午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前敌营务处总理。马关议和后,以身体病弱自请免职。

周馥初为李鸿章文牍,协其兴办洋务三十余载,在北洋海军、武备学堂、天津电报局及开平煤矿创办过程中均有作为,是后期洋务运动实际上的操盘手,而且助开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与安徽公学,有功于教育。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鲁迅

zhougeng2.JPG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0.1166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