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祠堂
方岗古时称方家岗,是方氏鼻祖方雷氏封地内现有唯一历史悠久的村落,是华夏方氏之根源所在地。
方岗地处中原,它北依黄河、西望嵩岳、东望大平原。南北长达数十里,犹如一条巨龙,气势磅礴,待天独厚,藏龙卧虎。
秦汉时,今天的方岗由方家岗(现方东村)、古留村(现方南村)、北寺村(现方北村)组成,方家岗与古留村之前有宗庙一座,西汉名相张良曾居住在古留村,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古庙内尚存有留侯洞、望峰书院。历代王朝、逐鹿中原,血雨腥风,迫使人民背井离乡。
为避战乱,方氏族人南迁北归,方家岗几废兴衰,先是西汉未年,王莽篡权,立新朝而乱中华,先祖司马汝南尹佑公(一名弦,方雷第百一十一世孙)避难,南迁安徽歙县东乡,公生子雄,乃东汉司马,雄生三子:侪、储、俨。侪为南郡太守、储能役使鬼神称仙翁,是东汉孝廉,举世贤良方正,岁太常兼洛阳县令,封黟县候;俨文武全才,为大都督。
三兄弟名噪天下,储生三子,赞之,弘之,观之。由此而后,后裔华人又南迁浙闽,北归中原。之之后裔有回归方家岗故土之传说。唐高宗总章二年,先祖之胞弟智,出使东国(朝鲜),传播华夏文明,为韩国之始祖。据固始方氏族谱载观之之后裔志高公迁加方家岗,祠址方堰北(应为北寺岗)。
明朝建文年间(百三十二世)燕王朱棣篡夺帝位(明成祖),命先祖孝儒公(百三十七世)起草诏书,儒不从,掷笔怒骂,被诛十族,其子中愈潜回方家岗居古留村(今方南村),在宗庙两侧修还桥以示纪念,并便利了方家岗(方东)和古留村(方南)的交通。
1986年,新加坡、韩国等方氏族人来到方氏祠堂(现方岗乡二中)寻根拜祖,后又扩建,现方氏祠堂占地六余亩,内供有方氏鼻祖雷公和方琛公、方国公、方相公、方叔公、方孝儒、方明公等人遗像,内存有贤军方圆、无知名等15根石碑及轩辕黄帝、炎皇二帝活动范围平面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方氏宗祠
方氏宗祠为方村方氏宗族之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方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年。坐落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保全村。占地面积4587平方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湖南平江方氏宗祠
平江方氏名人辈出,平江方氏宗祠位于距湖南平江县城东北56公里的木金乡保全村(店头),始建于清朝康熙30年,公元1692年,重建于清康熙51年,公元1717年,距今已有311年。占地面积4587平方米,建筑面积2865平方米。是平江方氏家族的信仰祭拜典仪、会议联谊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宗祠内供奉牌位将近400块,期间修建过4次,1945年由方克刚等主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复,其造型为典型的家庙建筑群。增设“仕南小学”后改(金坪中心学),有开国将军,中将:方强、方正平。少将:方正、方国南、方国安、方南江。
曾经在湖南师范教书的方维夏烈士(人们敬爱的毛主席是他的学生)。民国时期走出的教授:方克刚、方授楚、方鹤霞、方典康、方翘楚、方朗初、方奎。现居台湾的:方典成教授、方力行博士。黄埔军校毕业的:方成德将军、方猷将军(牺牲于江苏迁宿布子席战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东莞方氏宗祠
东莞方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是东莞市最大的宗祠之一。该祠堂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该建筑物为五进,因此当地人也称之为“五幢祠堂”。宗祠长67米,宽18.28米,占地面积1226平方米,宗祠内遗有很多古代文物。相传河田的远祖住在福建莆田,当时有方氏六兄弟名叫仁逸、仁岳、仁瑞、仁逊、仁载、仁远,在唐昭宗乾宗,光化、天佑年间(894—904年)参加科举考试,先后中了进士。
1229年,方邦荣从莆田徙居河田,成为河田始祖。后人为了纪念仁逸六兄弟摘桂的功绩,镌刻了“六桂流芳”“文武科甲”的牌匾激励后人。1993年被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2008年修缮,2008年11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