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天宝古村

4.jpg

天宝古村落是江南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境北23公里处,青山环绕,护城河环村而过,呈现出自然的船形地貌。古村落范围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部分范围,规划合称天宝古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2067户,人口5803人。

宋光宗元年1190年,墨庄始祖刘椿任大姑岭巡检遂家于此,繁衍后代,始建屋场至今815年,为宜丰现代最早、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

古村内历史遗存为明清建筑,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溯到明代,现完好程度90%,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宜潭公路贯通村边,武吉高速公路在村东有3公里之长,交通极其便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壁古堡

4b706770xb77e4f962711&690.jpg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

张壁古堡是世界上颇为罕见的袖珍小城,其面积仅为0.12平方千米,却具有完备的城市形态,具有很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它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除此之外,还有小巧的钟鼓楼,顺畅的交通网络,众多的宗教场所等等,张壁古堡因“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而闻名海内外。

现存的明堡暗道始建于公元617年,为隋末定阳可汗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所建,地道全长万米,纵横交错,立体交叉,具有监视、指挥、通信、通水、通气设施及马厩、粮仓、屯兵等功能。被国内外军事权威誉为独一无二。

张壁古堡是中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张壁古堡先后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等四项桂冠,张壁古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国故城

1.jpg

刘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是春秋至汉代时期的古城。

1984年1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县文管会对刘国故城遗址进行考察。刘国故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20米,东西宽约650米,城区有板瓦、筒瓦、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甄、壶、豆、瓮等陶制器皿残片文物。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20米,东西宽约650米,城区内耕土层中散落着大量春秋至汉代的板瓦、筒瓦、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甄、壶、豆、瓮等陶制器皿残片。在陶家村的东北处,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崖上暴露出残存的夯土城墙遗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里是刘国故城的南城墙。墙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现存137米,厚24.5米,夯土距地表最浅处0.1米,最深处0.6米,残存高度0.5—1.2米。西段现长135米,墙体厚约2.1米,城门位于东西两段墙之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鸿门宴遗址

鸿门宴遗址.png

鸿门宴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处的鸿门宴遗址,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像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2000多前年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会汉高祖刘邦。宴会上处处杀机,刘邦时时示弱,厕遁而出后发起楚汉战争,以弱胜强,摘得胜利果实,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定国号为“汉”!

“汉”成为每个中国人展现无穷魅力的符号,这场军伍之宴是中国历史百件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历史人物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鸿门宴”诠释了历史的变数和偶然,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宴”、“天下第一宴”!

现存宴会遗址用青砖砌成,呈正方形,长、宽各14米,高3.5米。据考古学家考证:公元前206年12日,项羽在此设宴宴请刘邦。十米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两面红色的大旗,上书“楚”"汉"。宴会台北面宴会厅。展出复原的历史场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场面,将鸿门的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鸿门宴博物馆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交通便利。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利用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完成了改造提升工程,目前馆内占地10000余平方米,拥有三个展厅,两处遗址,一处碑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齐衔故居

刘齐衔故居.jpg

刘齐衔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宫巷东头有三座一字排开的老宅,旧时的门牌号依次是5、6、7号(新门牌号为14、16、18、20号),是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风火墙式的砖木结构的传统民居,1992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41平方米,平面呈口字形,四围砖土风火墙,墙体堵石均为大石板垒砌,高约1.5米,正门口石门框,宽1.7米,高2.8米,上施单坡顶门罩。门头房三间,有轿房和洗澡房。入门有天井,天井两侧为走廊,有两进院落。第一进,四柱三开间,中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正厅两侧为厢房,并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大平梁以上斗拱、梁、桁等雕刻精美,门扇、窗槛皆系楠木雕制而成。

大厅及天井均以大石板铺地,大厅廊石硕大。后天井与第二进天井相连。第二进为双层楼房,天井中有覆龟亭将两进房舍相连在一起。二进的厅堂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后门可通往安民巷。故居东侧有矮楼,西侧有门可通西北侧的花厅。花厅内有假山、鱼池和三椽小屋(临水轩),内有泉。西座二进是座青砖楼,是原福州电话公司的办公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镇华庄园

刘镇华庄园.jpg

刘镇华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15千米的河洛镇神北村,庄园坐北朝南,依神都山而建,为刘镇华家族故居。庄园错落有致地分为三层,有6个院落,石砌窑洞30孔,楼房210间,平房30间,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前为花园,后为主宅区,两侧设寨门,主宅区建在神都山山腰,分上下两部分。

上院现存石砌窑洞8孔、楼房2栋、瓦房1栋,皆为砖木结构。寨墙下住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现存窑洞8孔、临街小瓦房5间。西院现存窑洞4孔、东西厢房4间、临街房1栋。下院门前东西向胡同南为刘家花园,内有一座楼房,俗称“仿重庆大厦”。距主宅区东南约百米处,是刘家祠堂,为两进式四合院,现存临街房、厢房、过厅、后厢房、大殿等建筑,均为二层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

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对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国钧故居

1.jpg

刘国钧故居位于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青果巷82-84号。原为唐氏八宅中八桂堂旧址,为瞿秋白诞生处。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国钧故居由旧居、善余厅、敬修堂和新建的国钧堂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连,又有天井相隔,几井几楼,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大门左侧的旧居,泥砖青瓦,苔藓斑驳,低矮的瓦房里,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仿佛一本尘封的清苦勤俭的教科书,在静静地叙说着刘国钧先生这位中国民族工业骄子的艰辛而辉煌的创业史。

旧居的墙上挂着一条幅,发人深省。“问我平生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步出旧居,穿过前院回廊便进入意为“敬业修身”的“敬修堂”。这是刘国钧先生一生恪守的为人准则。肃穆的敬修堂里挂着刘国钧先生及其家人的照片。刘国钧先生15岁就从生祠小镇出发闯天下,晚年他又荣归故里,似乎画了一个圆,但刘国钧先生在50年中情牵故乡,多次捐资兴办教育、疏浚圩港、修建岳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刘少奇纪念馆.jpg

花明楼景区--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全国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思想宣传阵地。馆区占地面积1300亩,主要包括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同志故居、门楼广场、铜像广场、生平业绩陈列馆、文物馆为主体的纪念场馆;以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刘少奇母校炭子冲学校旧址、一叶湖、柳叶湖和炭子冲民俗文化村为主体的旅游景观;形成了人文荟萃、山水和谐、风光秀美的花明楼风景名胜区。这里东距省会长沙50多公里,西南至韶山毛泽东故里、乌石彭德怀故里30多公里,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伟人故里文化旅游“红三角”。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自1982年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4000多万人次,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2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馆参观。2013年度馆区游客总量达348万人次,年均接待省部级以上嘉宾100多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连续六年评为中国十大红色经典景区;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湖南省最佳等级旅游区、长沙市民最喜爱的旅游景区、长沙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旅游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胡兰纪念馆

2014324105052502.jpg

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文(水)祁(县)公路从纪念馆北墙通过,东接大运公路,西连307国道,将该馆与山西中部的晋祠、卦山、玄中寺、武则天纪念馆、杏花村汾酒厂、晋商宅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平遥古城等景点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旅游热线。

刘胡兰纪念馆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烈士被捕处、斥敌处、就义处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

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1959年、1976年曾两度调整布局,重新整修扩建。现占地面积63000余平方米,位居全国个人烈士纪念馆首位。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刘胡兰事迹陈列室、七烈士纪念厅、刘胡兰雕像、陵墓和观音庙等组成。整体建筑以纪念碑与陵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凝重典雅。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1996年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纪念刘胡兰就义50周年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惟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英烈士纪念馆

1.jpg

刘英烈士纪念馆即厦河中共浙江省委旧址。刘烈士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永康县永康方岩风景区,1953年,永康县人民政府组织修建刘英、张贵卿烈士墓。

1939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温州迁至丽水市城郊厦河村,并在丽水城区设立联络处和秘书处,省委书记刘英以兴华广货号老板的身份作掩护,领导全省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1995年旧址修复,内举办复原陈列和图片展览,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6月28日,原刘英纪念馆与边上新建的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起统称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1981年4月13日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于1982年移墓于现址。1986年春节后,修建了刘英、张贵卿烈士墓古墓圈、石地坪、石栏杆,铺设540m2石板纪念坛,新建了刘英烈士纪念亭和刘英、张贵卿烈士殉难处。1987年9月20日成立刘英烈士陵园管理所。1992年为了纪念刘英烈士牺牲五十周年,陵园进行了扩建,新建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碑、红军亭等及其辅助设施。陵园总面积50亩,建筑面积1780.93平方米。

0.163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