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献

冯[姓氏]

冯(Féng),二马疾行也。冯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为序的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湾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约八百六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云南等地。

编辑摘要

目录

概述/冯[姓氏] 编辑

冯姓冯姓图册

冯姓在中国是一个大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冯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冯氏家谱所载,冯姓早期主要繁衍于今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晋末“永嘉之乱”时开始大举南迁,先后迁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唐宋时期,冯氏先后又有两次大举南迁,使冯氏分居于中国江南广大地区,明、清之际遍及全国各地。另据有关史料记载,山西代州冯氏始迁祖为明初冯有才第五代孙隆奄,今河南西平县冯氏,是明朝开国功臣,郢国公冯国用的后代。

历史来源/冯[姓氏] 编辑

“冯”源出

冯姓冯姓图册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初封于毕,继封与冯城。其后代逐有冯氏。

二: 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后代。

三; 上古冯夷之后

出自归姓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新郑荥(ying)阳

是出自新郑荥(ying)阳的姓。春秋时期有个叫长卿的人,在冯城受封邑,就以邑为姓氏,就是现在的冯姓。

战国时有个冯亭,做了韩国的上党守,因为在与秦国的争战中战死,他的家族就分散了,有的留在山西潞城东北,有的在河北,子孙中有许多都是将军和宰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的时候,姓冯的已有在山东居住了;三国之前,冯氏还迁到现在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及湖北公安等地方。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河南的冯氏则分布在今天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及唐河湖阳等地方;唐朝末期黄巢起义时,中原的冯氏有一支为了避难而逃到南方,后来迁到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又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冯姓支脉,直到宋末元初时期,上杭的冯氏有的又向南迁到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来又迁到丰顺,梅州等地方。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西汉时有大将冯奉世,东汉有颍川父城(今天的河南宝丰东)人冯衍,任征西大将军;十六国的时候,有长乐信都人叫冯中跋,在今天的辽宁朝阳,建立地方政权,国号燕,史称北燕;五代时,河北交河东北人冯道,在后唐,后晋时任宰相;南唐时,在今天的江苏扬州人冯延已是当时著名的词人;北宋有大臣冯京;元代时有散曲家冯子振;明代有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清代有诗人冯班,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清代末期有打败过法国入侵者的名将冯子材;近现代有词人冯煦,爱国将领冯玉祥,史学家冯承钧,农学家,棉花专家冯泽芳,诗人,文学评论家冯雪峰,女小说家冯.

冯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被列于第9位,现在是中国第27大姓。

其他说法

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颍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

姓氏始祖

得姓始祖:冯文孙。周文王昌之后裔,周文王有一子名毕公高,因随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纣时立下功劳,取得天下之后,被封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他的后裔毕万西周时为晋国大夫,当时晋国刚被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东南),陆续攻灭了周围许多的小国,其中包括西周分封于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国,晋献公便把它封给毕万。春秋后期晋国六卿逐渐强大,互相兼并。到公元四世纪中叶毕万后代毕斯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同时还将毕万的一支孙(即冯文孙),再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子孙后裔以邑为姓,称为冯姓。冯文孙也就被其后人尊为冯姓的得姓始祖。

民间“冯、同本司马”的由来

司马氏名人—司马迁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正三十八岁时因其父司马谈去世,子袭父职,担任太史令十年,从事撰写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史记》尚未完成,他就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二年零两个月。他罹祸的原因是为在作战时投降匈奴的好友李陵说了话,触怒了汉武帝刘彻。当时领兵与匈奴作战的元帅是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其弟为李延年。李陵是李广利部下一将。李陵作战失利与李广利的作战部署和不能及时供应粮草有密切关系。司马迁在指责李陵降敌的同时,不畏权贵,把当时的真实情况一一奏明武帝,直接冒犯了皇亲国戚李广利、李延年弟兄,当然难免招祸。

那天,司马迁在向武帝陈奏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回到家里还愤愤不平地和他的两个儿子谈论这件公案。他共有二男一女,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都是读书识理的青年。他们听说父亲替李陵降敌辩护,都大为吃惊,就赶快找来妹妹司马英商议对策。司马英当时只有十几岁年纪,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深通事理,擅长诗文。父亲撰写《史记》,她还帮着搜集和整理史料。司马英知道父亲替李陵辩护,冒犯了权贵,非同小可,必然要大祸临头,就劝两位哥哥立即外逃避罪,以免株连。司马迁当时却不以为然地说:“李陵投降匈奴,连三尺孩童都知道是犯了叛国大罪,至于是真降假降,现在谁也难以断定,也不必妄加推测,但李广利援兵不发,粮草不到,却也是铁的事实。我作太史令的人难道连这样的事实都不能讲吗?至于降罪的事,那就要看圣上的裁决了。”谁知他的话刚说完,圣谕就到:传司马迁受审。他从此就受刑入狱。 这一下全家惊慌,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司马英有主意。她对司马临和司马观说:“两位哥哥可速离京师长安,以免和爹爹同遭不测之祸。”“那妹妹你呢?”司马弟兄同时说。“爹爹已将我许配杨敞公子,虽未成亲,但我却可去杨府避难。杨家声势显赫,李广利弟兄虽为皇亲国戚,谅也奈何杨家不得。至于家中其他人等我另有安排,哥哥不必操心。 司马临弟兄告别了司马夫人和妹妹等正准备起身时,司马英又说道:“两位哥哥外逃,朝廷必要派人捉拿,不如改名换姓,以防万一。” 司马弟兄觉得有理,但改为何姓,却颇费思索。司马英见他们为改姓这件事反复商议,一时难决,怕延误了时间,就接着说:“现在改姓,仍要不忘是司马子孙。妹妹以为可将司马二字分开,一家姓司,一家姓马,或将司字加一竖改为同,将马字加两点改为冯。这样虽千百代后亦可知为司马氏之后。” 他们听后觉得有理,就将姓分别改为同,冯,远逃他乡而去。所以司马迁的后代不姓司马而姓同或冯。

司马英后来与杨敞结婚,杨敞曾任两汉宰相,其子杨恽有文名,留有《报孙会宗书》,被收入《古文观止》。后因当时出现日蚀,有人诬告是由于他傲世不恭所致。廷尉又搜得其与会宗书,将他以大逆无遭罪腰斩于市。后人《谒太史公墓》诗中“定策犹孤女,能文有外孙”句中的“孤女”和“外孙”即指司马英与杨恽二人。

据说,西晋武帝司马炎为司马观的个世孙。公元三一O年,即永嘉四年,西晋怀帝司马炽因司马迁与,自己同宗而批准汉阳太守殷济的奏请,对司马迁追力口谥号,将其墓自高门村迁于今日的司马祠,并建石室,立碑树垣。至此,司马迁死后数百年无人过问,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冷落嘲笑的境况才开始改变。

迁徙分布/冯[姓氏] 编辑

冯姓变迁

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颍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名人/冯[姓氏] 编辑

冯道冯道图册

战国时的冯驩,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

西汉有冯奉世,上党潞县人,宣帝时曾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

东汉人冯异,被刘秀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京兆杜陵人冯衍,为辞赋家;

十六国时,长乐信都人冯跋,乘后燕内乱,推翻慕容熙的统治,建立地方政权,国号燕,史称北燕,历时27年,于436年被北魏所灭。

五代时的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历事五姓的人物。 
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任中主(李璟)时的宰相。北宋有大臣冯京,仁宗时是知开封府,神宗时进参知政事。

元代有散曲家冯子振。

明代有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清代有诗人冯班,清末有爱国名将冯子材,于70岁高龄时,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为当时受外国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番。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

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冯玉祥、民族女英雄冯婉贞等,也产生了不少影响。

冯铿,又名岭梅,广东潮州人。出身于贫穷的教师家庭。1926年毕业于汕头左联中学,在乡间小学任教。1929年春到上海,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1930年加入“左联”,并于同年5月与柔石等代表“左联”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初与柔石、胡也频、李求实、白莽等人同时被捕,2月7日牺牲于龙华狱中。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冯国璋冯国璋图册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冯巩,出生于1957年11月26日,天津市人,冯国璋曾孙,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自幼喜爱文学艺术,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文艺一级,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

冯如:广东省恩平人。又名自如,号鼎三。我国第一个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早年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当杂工谋生,后转往纽约工厂工作,业余钻研机械学,数年后自行制造抽水机、无线电报机。在日俄战争中,深感飞机之厉害,自此决心献身于航空事业,以报祖国。在三藩市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1909年自制收音机试飞成功。广州光复时,被任为陆军飞机长。后在举行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遇难。1985年在恩平县牛江本乡建冯如纪念亭、冯如中学以纪念。

春秋战国

冯子简,能断大事,封郑国卿。 
冯缓容,孟赏君收备于辟梵卷市义。 
冯权,孟赏君客事列史 
冯亭,孟赏君客事列史。 
冯正乾,进士,任知县后升湖广黄州知府。 
汉朝 
冯唐,封威齐王。 
冯国馨,十二名臣。 
冯奉世,威振西夏,赐爵关内侯。 冯敬,封信国公。

冯梦龙作品冯梦龙作品图册

冯汉东,封宰相。 冯选烈,十八学士,封太保。 
冯灵让,封宰相,万寿宫功臣。 冯芝圻,翁阁功臣,任琉球书。 
冯孜景,户部主事,仕福建诏武知府。 冯异,佐光武帝灭王奔,列二十八大将。 
冯良,汉安帝诏征封臣不任,学识渊博,隐居设馆育人。 
冯直 ,汉顺帝举任将军。 冯衍,凌云赋以自励。 
冯立,封西河太守,一般廉洁。 冯行已,列洛社耆十三人。 
冯锟,封廷尉,赐银不收,深受百姓拥护,人称立、锟为大冯君 。 
冯芳,列西元八校尉。 冯羡,列八史。 
冯源 ,进士。 冯邦求,宣和蜀进士。 
冯震 武,蜀汉进士。 冯宝佑,蜀汉进士。 
冯寅启,蜀汉进士。 冯子备,蜀汉进士。 
冯德选,十八学士。 冯七,晋授 沙中介,奇熏万里。 
冯礼 ,立誓小方著书。 冯诞,北魏高祖 之妹安乐公主附马都尉。 

唐朝

冯辑,政和进士,仕文阁学士,右中大夫。 
冯胜,开国辅臣,仕进荣大夫,右柱国参军卫国公。 
冯豹 ,道德可钦,设教丽山之下。 
冯信,托青以辞,公孙述之诏。 
冯定,端疑若植,端疑锦之称。 
冯德明,唐大学士,封果信公。 
冯谢,封威王。 

冯如冯如图册

冯去非,封魏王。 
冯宿,状元,与大文人韩愈同榜,美称龙虎榜。 
冯期,进士。 
冯子修,进士。 
冯与,进士。 
五代十国 
冯道相,进士。 
冯可道,进士,任五代亭。 
冯道南,任两朝良将。 
冯万宝,九卿科道。 
冯道根,任左将军。 
冯文粲,任云南总督府总督,在宋朝又任总兵。

宋朝

冯京,显书简册,与王尊等三状元编辑《史记》。 
冯相 国,任三朝震齐侯。 
冯休,汉、周两朝良将,后真帝诏聘不任,隐居著书。 
冯允,任推步校尉,行进尚书。 

冯雪峰冯雪峰图册

冯行仕,封节义公。 
冯异灵,封章公将军。 
冯诗运,附科解元,侍郎中。 
冯允锟,行通尚书。 
冯元清,推步校尉。 
冯岁祯,封太子太保。 
冯玉芝,任广西总督,封震齐侯。 
冯涧,身历三朝震齐侯。 
冯益 相,任五洲总督。 
冯允,进士。 
冯尧廷,进士。 
冯渊,侠士。 
冯万武,进士,任真定府知府,宋末居(四川)重庆。 
元朝 
冯仲山,元朝初举人,任果州流溪知县。 
冯铨,封太子太保。 
冯骑,任输林院士。 
冯汉东,宫廷宰相。 
冯景泰,户部主事,任福建知府。 
冯方列,西元八校尉。 

冯异冯异图册

冯立,家起三千地,无私推于昆友 ,封魏王。 

明朝

冯国用,封魏王。 
冯胜用,封魏王。 
冯钦,任兵部右侍郎。 
冯守,任户部右侍郎。 
冯琦,掌朝书秘。 
冯从龙 ,进士,九任兵部、吏部武选,陕西、山东按擦司,湖广布政司,吏部天官。邻水关河人,卒葬邻水城南门外乌龟碑。 
冯彦章,进士,任宛平知县,大竹县训导,葬学宫。 
冯任 ,任山海亲巡抚。 
冯允中 ,镇守山西大通,封总兵。 
冯梦祯,文章与唐代胡瞿辟载入四书。 
冯天贵,封太子太保。 
冯庞,兵部尚书。 
冯震,礼部总大夫。 

冯玉祥冯玉祥图册

冯崇,封东齐王。 
冯阳 ,封东阁学士。 
冯时崇,封太子太保。 
冯伸已,任柳州府名官。 
冯慆,进士。 
冯福谦,举人。 

清朝

冯汉直,顺治三年封将军。 
冯景明,授命湖广宝庆府右都督。垫江人。 
冯篶,谷城御史,后任山东,湖广知府,敢言忤权贵,引疾归倾置业。南充人。 
冯子才,封太子太保,搞法名将。 
冯丹香,乾隆进士,任双流县署,四川乡试考官。 

冯子材冯子材图册

冯庚飚,嘉庆时任输林院编修。 
冯天培,顺治解元,任知县。 
冯成修 ,进士,任江南大主考 。 
冯昌,嘉庆进士,任御史。 
冯开闱,禀生,任荣县教谕。 
冯学谟,岁贡,任射洪县训导。 
冯襄 ,道光举人,任顺天府知县。 
冯谷溪,任福建南下知县。 
冯更新 ,五行出生,在太平天国军阵亡。 
冯敏昌,乾隆时任会试主考。 
冯跃 祖,选拔,任平乡县知县。 
冯士岱,选拔,任荣山 县教谕。 
冯学飚,进士,任山东德平知县,诰授奉直大夫。 
冯三锡,拔贡,任知县,道光十四年与冯在生编邻水县志。 
冯缉,举人,任江安知县。 
冯咸一,任大礼寺中承 。

郡望堂号/冯[姓氏] 编辑

堂号

冯国璋“同舆 堂”或“三同堂”:根据《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同岁,幼同学,娶高祖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又同案而食,同砚 而学--同舆、同砚、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义堂”:战国时冯驩,是孟尝君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帐户叫来,宣布将债券烧掉,给所有帐户解决了困难。冯驩回去后,对孟尝君说:“讨来的钱我全部买了'义'带回来。”(市就是买)。孟尝君当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后来,孟尝君罢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夹道欢迎,这时孟尝君才省悟地感谢冯驩说:“今天我尝到了你替我买的珍贵物品--义,这可是万金难买呀!” 
互动百科中的“堂号”的描述: 
“冯姓——善德堂。” 
“76、始平堂: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 

郡望

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槐里。 
杜陵县 :此支冯氏,为上党冯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冯唐之弟冯骞。 
颖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上党郡:战国韩置郡,此支冯氏,其开基始祖为战国时韩上党太守冯亭。 
长乐郡:后魏置郡。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

家谱信息展示/冯[姓氏] 编辑

1、树德堂冯氏家谱: 一卷:[江苏 无锡] 
 著者:冯励冰 编  居第:江苏,无锡 
 祖先:  版本:1997年, 电脑打印本 
2、冯氏族谱 : 一卷:[陕西子洲、横山] 
 著者:冯宪功主编  居第:陕西,子洲,横山 
 祖先:始迁祖:[明]冯古清; 始迁祖:[明]冯茂清; 始  版本:1999年, 电脑排印本 
3、冯氏四修族谱: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湖南湘潭][湖南醴陵] 
 著者:冯春泉主修  居第:湖南,湘潭,湖南,醴陵 
 祖先:始迁祖:[元]冯咸备; 本支祖:[元]冯有福; 本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4、长沙冯氏续脩甲寅谱: 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湖南长沙] 
 著者:冯忠璘主修  居第:湖南,长沙 
 祖先:始迁祖:[元明]冯中  版本:民国3年(1914), 木活字本 
5、冯氏宗谱: 六卷,首一卷:[江西浮梁] 
 著者:(清)冯官乾等总理  居第:江西,浮梁 
 祖先:始迁祖:[北宋]冯叔义  版本:清光绪31年(1905), 木活字本 
6、冯氏宗谱: 十四卷:[安徽绩谿] 
 著者:(清)冯景铭纂修  居第:安徽,绩谿 
 祖先:  版本:清光绪28年(1902), 钞本 
7、中井河东冯氏宗谱: :[安徽祁门] 
 著者:  居第:安徽,祁门 
 祖先:  版本:清(1644-1911), 木活字本 
8、 中井河东冯氏宗谱: [安徽祁门] 
 著者:(清)冯光岱纂修  居第:安徽,祁门 
 祖先:始祖:[西周]冯城; 先祖:冯唐; 先祖:冯道根;  版本:清嘉庆9年(1804), 木活字本 
9、冯氏族谱: 十三卷:[江西] 
 著者:冯育高纂修  居第:江西 
 祖先:始祖:[宋]冯譓  版本:民国27年(1938), 木活字本 
10、遂川冯氏族谱: 不分卷:[江西遂川] 
 著者:  居第:江西,遂川 
 祖先:始迁祖:[宋]冯安常  版本:民国37年(1948), 木活字本 
11、遂川冯氏族谱: 不分卷:[江西遂川] 
 著者:冯辉昭等主修  居第:江西,遂川 
 祖先:  版本:民国4年(1915), 木活字本 
12、冯氏宗谱: 四卷:[会稽] 
 著者:(清)冯焕等纂修  居第:浙江,绍兴,会稽 
 祖先:始迁祖:[宋]冯鼎  版本:清光绪18年(1892), 木活字本 
13、 冯氏宗谱: 四卷:[会稽] 
 著者:(清)冯焕等纂修  居第:浙江,绍兴,会稽 
 祖先:始迁祖:[宋]冯鼎  版本:清光绪18年(1892), 木活字本 
14、湘阴县冯氏支谱: 三卷,首一卷 
 著者:(清)冯朝雨等纂修  居第:湖南,湘阴 
 祖先:始迁祖:[唐]冯季拔; 本支祖:[唐]冯廷瑛  版本:清咸丰10年(1860), 木活字本 
15、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族谱: 十八卷:[湘潭] 
 著者:(清)冯绍霖等纂修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始迁祖:[元]冯有运; 先祖:[元]冯斗 牛; 本支  版本:清道光16年(1836), 木活字本 
16、赭山冯氏家谱: 二十二卷:[海宁] 
 著者:(清)高其锦,俞廉法纂修  居第:浙江,海宁 
 祖先:始迁祖:[明]冯柏四; 始迁祖:[明]冯柏七  版本: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 
17、 赭山冯氏家谱: 二十二卷:[海宁] 
 著者:(清)高其锦,俞廉法纂修  居第:浙江,海宁 
 祖先:始迁祖:[明]冯柏四; 始迁祖:[明]冯柏七  版本: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 
18、柯溪冯氏宗谱: 十一卷:[仙居] 
 著者:冯亲立等纂修  居第:浙江,仙居 
 祖先:始祖:[宋]冯安国; 先祖:[元]冯棠  版本:民国3年(1914), 木活字本 
19、代州冯氏族谱: 四卷 
 著者:冯曦 等纂修  居第:山西,代县,代州 
 祖先:始迁祖:[明]冯盛 ; 先祖:[明]冯明期; 先祖:  版本:民国22年(1933), 铅印本 
20、绩溪东关冯氏家谱: 八卷,首三卷,末三卷 
 著者:(清)冯景坡,冯景坊纂修  居第:安徽,绩溪 
 祖先:先祖:[唐]冯蘩; 先祖:[唐]冯定; 始迁祖:[  版本:清光绪23年(1897), 木活字本 
21、诸暨紫岩冯氏家谱: 不分卷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诸暨,暨阳 
 祖先:始迁祖:[宋]冯德安  版本:清光绪25年(1899), 木活字本 
22、暨阳紫岩冯氏宗谱: 不分卷 
 著者:冯仲达等纂修  居第:浙江,诸暨,暨阳 
 祖先:始迁祖:[宋]冯德安  版本:民国18年(1929), 木活字本 
23、燕山冯氏宗谱: [暨阳]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诸暨,暨阳 
 祖先:始迁祖:[元]冯尚一  版本:清光绪18年(1892), 木活字本 
24、暨阳燕山冯氏宗谱: 四卷 
 著者:(清)冯春茂 等纂修  居第:浙江,诸暨,暨阳 
 祖先:始迁祖:[元]冯尚一  版本:清同治5年(1866), 木活字本 
25、暨阳燕山冯氏宗谱: 不分卷 
 著者:(清)冯士行纂修  居第:浙江,诸暨,暨阳 
 祖先:始迁祖:[元]冯尚一  版本:清乾隆44年(1779), 木活字本 
26、暨阳燕山冯氏宗谱: 四卷 
 著者:(清)冯士造等纂修  居第:浙江,诸暨,暨阳 
 祖先:始迁祖:[元]冯尚一  版本:清嘉庆25年(1820), 木活字本 
27、冯氏惠宗祠支谱: 不分卷:[慈溪] 
 著者:(清)冯茂椿纂修  居第:浙江,慈溪 
 祖先:始祖:[唐]冯旦  版本:清, 钞本 
28、冯氏家谱: 一卷:[慈溪] 
 著者:(清)冯瑚编  居第:浙江,慈溪 
 祖先:本支祖:冯宗三  版本:清道光4年(1824), 钞本 
29、孝冯氏家谱: 不分卷:[义乌] 
 著者:冯谦 纂修  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迁祖:[宋]冯鼎  版本:民国13年(1924), 木活字本 
30、赤岸孝冯氏宗谱: [义乌]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迁祖:[宋]冯鼎  版本:清光绪30年(1904), 木活字本 
31、赤岸孝冯氏宗谱: 不分卷:[义乌]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迁祖:[宋]冯鼎  版本:清嘉庆19年(1814), 木活字本 
32、赤岸孝冯氏宗谱: [义乌] 
 著者:(清)冯 纂修  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迁祖:[宋]冯致政  版本:清同治7年(1868), 木活字本 
33、冯氏宗谱: 四卷:[会稽] 
 著者:(清)冯焕等纂修  居第:浙江,绍兴,会稽 
 祖先:始迁祖:[宋]冯鼎  版本:清光绪18年(1892), 木活字本 
34、浣溪冯氏宗谱: 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鄞县] 
 著者:冯义圻纂修  居第:浙江,鄞县 
 祖先:始迁祖:[明]冯臣  版本:民国18年(1929), 木活字本 
35、後仓冯氏宗谱: 十六卷,首一卷:[鄞县] 
 著者:(清)冯圣任纂修  居第:浙江,鄞县 
 祖先:始迁祖:[明]冯臣  版本:清光绪元年(1875), 木活字本 
36、後仓浣锦冯氏宗谱: 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鄞县] 
 著者:冯义圭等纂修  居第:浙江,鄞县 
 祖先:始迁祖:[明]冯臣  版本:民国10年(1921), 木活字本 
37、富川荆源冯氏宗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北,富川 
 祖先:  版本:民国26年(1937), 木活字本 
38、富川荆源冯氏宗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北,富川 
 祖先:  版本:清光绪24年(1898), 木活字本 
39、富川荆源冯氏宗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北,富川 
 祖先:  版本:清同治8年(1869), 木活字本 
40、中湘裕家湾冯氏六修族谱: [湘潭]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  版本:民国, 木活字本 
 您的当前位置:家谱网 > 冯氏家谱、冯氏宗谱、冯氏族谱 
41、湖南中湘石潭冯氏族谱: [湖南湘潭]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  版本:民国, 木活字本 
42、中湘油麻岭冯氏六修族谱: 二十七卷:[湘潭] 
 著者:冯镇 嵩等纂修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始迁祖:[元]冯有运; 先祖:[元]冯斗牛; 本支  版本:民国22年(1933), 木活字本 
43、油麻岭冯氏四修族谱: [湘潭] 
 著者:(清)冯芳绥等修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始迁祖:[元]冯有运; 先祖:[元]冯斗牛; 本支  版本:清同治6年(1867), 木活字本 
44、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族谱: 十八卷:[湘潭] 
 著者:(清)冯绍霖等纂修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始迁祖:[元]冯有运; 先祖:[元]冯斗牛; 本支  版本:清道光16年(1836), 木活字本 
45、湘阴县冯氏支谱: 三卷,首一卷 
 著者:(清)冯朝雨等纂修  居第:湖南,湘阴 
 祖先:始迁祖:[唐]冯季拔; 本支祖:[唐]冯廷瑛  版本:清咸丰10年(1860), 木活字本 
46、湘阴县冯氏支谱: 三卷,首一卷 
 著者:(清)冯西人纂修  居第:湖南,湘阴 
 祖先:始迁祖:[唐]冯季拔; 本支祖:[唐]冯廷瑛  版本:清咸丰9年(1859), 木活字本 
47、顺德大良竹园冯氏族谱: 十卷 
 著者:(清)冯氏合族纂修  居第:广东,顺德 
 祖先:始祖:[宋]冯政; 先祖:[宋]冯景; 先祖:冯仪  版本:清光绪13年(1887), 刻本 
48、冯氏支谱: 一卷:[崇明] 
 著者:(清)冯泰松纂修  居第:上海,崇明 
 祖先:始迁祖:[清]冯天麟  版本:清, 刻本 
 您的当前位置:家谱网 > 冯氏家谱、冯氏宗谱、冯氏族谱 
49、冯氏世谱: 一卷:[常熟] 
 著者:(清)冯大勳纂修  居第:江苏,常熟 
 祖先:始迁祖:[宋]冯福三; 始祖:冯成; 先祖:[明]  版本:清光绪30年(1904), 写本 
50、冯氏宗谱: 一卷:[常州]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江苏,常州 
 祖先:始祖:[元]冯端; 先祖:冯寿二; 始迁祖:冯思仁  版本:民国, 钞本 
51、冯氏宗谱: 十二卷,首一卷:[常州] 
 著者:(清)冯受恒主修  居第:江苏,常州 
 祖先:始祖:[元]冯端; 先祖:冯寿二; 始迁祖:冯思仁  版本:清道光17年(1837), 木活字本 
52、重修花溪上党冯氏近谱: 十一卷,首一卷:[海宁] 
 著者:冯翼云纂修  居第:浙江,海宁 
 祖先:始迁祖:[明]冯九皋  版本:民国20年(1931), 铅印本 
53、赭山冯氏家谱: 不分卷:[海宁]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海宁 
 祖先:始迁祖:[明]冯柏四; 始迁祖:[明]冯柏七  版本:清, 木活字本 
54、赭山冯氏家谱: 二十二卷:[海宁] 
 著者:(清)高其锦,俞廉法纂修  居第:浙江,海宁 
 祖先:始迁祖:[明]冯柏四; 始迁祖:[明]冯柏七  版本: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 
55、毗陵冯氏宗谱: 十八卷 
 著者:(清)冯传法等纂修  居第:江苏,常州,毗陵 
 祖先:始迁祖:[宋]冯恺 ; 先祖:[宋]冯延二; 先祖:  版本:清光绪2年(1876), 木活字本 
56、毗陵冯氏宗谱: 二十卷 
 著者:冯汉南等纂修  居第:江苏,常州,毗陵 
 祖先:始祖:[宋]冯恺; 先祖:[宋]冯延二; 先祖:冯  版本:民国16年(1927), 木活字本 
您的当前位置:家谱网 > 冯氏家谱、冯氏宗谱、冯氏族谱 
57、冯氏族谱续编: 十卷,首一卷:[南通] 
 著者:(清)冯尚志等纂修  居第:江苏,南通 
 祖先:始祖:[明]冯君宝; 先祖:冯礼; 先祖:冯智;  版本:清咸丰10年(1860), 刻本 
58、(冯氏)宗谱: [宜兴]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江苏,宜兴 
 祖先:  版本:清光绪3年(1877), 木活字本 
59、祝堂冯氏家乘: 八卷:[宜兴] 
 著者:冯舜耕纂修  居第:江苏,宜兴 
 祖先:始祖:[宋]冯延惠; 始迁祖:[明]冯义三  版本:民国30年(1941), 木活字本 
60、岳阳冯氏族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岳阳 
 祖先:  版本:民国25年(1936), 木活字本 
61、冯氏宗谱: 二十四卷:[武进] 
 著者:(清)冯锦标纂修  居第:江苏,武进 
 祖先:始迁祖:[元]冯范尼; 名人:[明]冯梦龙  版本:清光绪32年(1906), 木活字本 
62、冯氏宗谱: 不分卷:[吴江] 
 著者:(清)冯寿朋纂修  居第:江苏,吴江 
 祖先:始祖:冯 ; 始迁祖:[明]冯绍祖  版本:清嘉庆14年(1809), 木活字本 
63、澄江冯氏宗谱: [江阴]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江苏,江阴 
 祖先:  版本:民国, 木活字本 

冯氏宗谱(浙江仙居后冯村)冯氏宗谱(浙江仙居后冯村)图册

64、柯溪冯氏宗谱: 十一卷:[仙居] 
 著者:冯亲立等纂修  居第:浙江,仙居 ,后冯村 。 
 祖先:始祖:[宋]冯安国; 先祖:[元]冯棠  版本:民国3年(1914), 木活字本 
65、道後冯氏世谱: 世谱一卷,传志二卷:[代州] 
 著者:(清)冯廷正纂修  居第:山西,代县,代州 
 祖先:始迁祖:[明]冯盛; 先祖:[明]冯明期; 先祖:  版本:清乾隆52年(1787), 刻本 
67、代州冯氏族谱: 四卷 
 著者:冯曦等纂修  居第:山西,代县,代州 
 祖先:始迁祖:[明]冯盛; 先祖:[明]冯明期; 先祖:  版本:民国22年(1933), 铅印本 
68、巴陵冯氏族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湖南,岳阳,巴陵 
 祖先:  版本:清宣统3年(1911), 木活字本 
69、冯氏宗谱: [丹徒] 
 著者:(清)冯士煜等纂修  居第:江苏,丹徒 
 祖先:始迁祖:[明]冯敬  版本:清乾隆40年(1775), 木活字本 
70、山田冯氏族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山田 
 祖先:  版本:清, 木活字本 
71、上虞永丰冯氏宗谱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上虞 
 祖先:始祖:[宋]冯汝龙; 先祖:冯织文; 先祖:冯缙文  版本:清光绪4年(1878), 木活字本。

0.124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