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谱世系

 据朱氏家谱初步统计:入学为庠生廪生者四百余人、太学生二百五十名、拔贡者五十多名。中举人者四十名、进士十四名、状元一名。(在封建皇朝时代,国家选拨人才,一般都采取科举考试的办法。一个读书人(童生) ,首先要读通“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参加每年一次的县试、府试、院试,被录取的称为“生员”(即秀才) 。成绩一二等的生员,才有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即到省里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被录取的称为举人。然后在乡试后的次年,到京城参加礼部的会试。被录取的再参加皇帝主考的殿试,考取的称为进士。其中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朱氏一族就有这么多考中举人、进士,当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和家族中重视学习的风气、良好的家教,优秀的传统有关。朱氏家族历代举人、进士和状元有:

朱原贞第五世,?年举人(失考),明建文二年进士(庚辰科殿试金榜二甲第三十名)。

朱朝笏第十一世北溪公支,明嘉靖三十一年举人。

朱学颜第十二世三峰公支,明嘉靖四十年举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三甲一百九十四名)。

朱学忠第十二世可三公支,明万历十九年举人。

朱泰祯第十三世三峰公支,明万历四十三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三甲一百三十四名)。

朱宗文第十三世廷瑞公支,清顺治五年举人。

朱廷璋第十四世可六公支,明崇祯九年举人。

朱汤骏第十四世廷瑞公支,清康熙十一年举人。

朱亮采第十四世廷瑞公支,清顺治十四年举人。

朱挟鍭第十五世北溪公支,清顺治五年举人,顺治六年进士(三甲一百六十六名)。

朱  彤第十五世东溪公支,清顺治十一年举人。

朱铨达第十五世廷瑞公支,清康熙八年举人。

朱大龄第十五世龙沙公支,清康熙三十八年举人。

朱  琰第十六世廷瑞公支,清乾隆三十年举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二甲四十一名)。

朱以诚第十七世廷瑞公支,清雍正十三年举人,乾隆二年进士(二甲二十一名)。

朱维巍第十七世三峰公支,清乾隆元年举人。

朱宏模第十七世北溪公支,清康熙四十七年举人。

朱维峻第十七世三峰公支,清乾隆二十一年举人。

朱鸿绪第十七世廷瑞公支,清乾隆三十六年举人,乾隆四十年进士(三甲六十三名)。

朱锺赤第十七世三峰公支,清乾隆三十六年举人。

朱模烈第十八世北溪公支,清雍正元年举人。

朱大勋第十八世三峰公支,清乾隆二十五年举人。

朱正蒙第十八世东溪公支,清乾隆三十五年举人。

朱兰馨第十八世廷珍公支,清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三甲六十八名)。

朱瑞椿第十八世廷瑞公支,清乾隆五十一年举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三甲一名)。

朱瑞榕第十八世廷瑞公支,清乾隆六十年举人。

朱鸣凤第十九世东溪公支,清乾隆五十三年举人。

朱文佩第十九世龙沙公支,清嘉庆三年举人。

朱宗城第十九世可六公支,清嘉庆六年举人。

朱方增第十九世龙沙公支,清嘉庆六年举人,嘉庆六年联捷进士(二甲四十六名)。

朱昌颐第二十世龙沙公支,清道光五年举人,道光六年进士(一甲一名状元)。

朱右贤第二十世东溪公支,清道光八年举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三甲七十名)。

朱有源第二十世廷珍公支,清道光八年举人。

朱昌泰第二十世龙沙公支,清同治三年举人。

朱泰修第二十一世龙沙公支,清道光二十四年举人。

朱庆松第二十一世龙沙公支,清咸丰元年举人。

朱庆时第二十一世龙溪公支,清咸丰二年举人。

朱丙寿第二十一世廷珍公支,清咸丰八年举人,同治四年进士(三甲十名)。

朱仁寿第二十一世廷珍公支,清光绪二十年举人。

朱彭寿第二十一世廷珍公支,清光绪十四年举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二甲十一名)。

另据家谱初步统计,有封号的:

男: 登仕郎五人,修职郎七人,徵士郎五人,文林郎三十九人,儒林郎五人,承德郎八人,中宪大夫四人,奉直大夫十三人,奉议大夫二人,奉政大夫五人,朝议大夫十一人,中宪大夫四人,中议大夫四人,通议大夫二人,资政大夫一人,荣禄大夫八人,光禄大夫四人。

     (古代官制,从唐以后官阶分为九品,按照清朝的典制,文武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其品级和官称为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五品 奉政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徵士郎; 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对于男士的封号,大多与本人的官职有关,不过从谱中看到有些人并无官职,而以有官职的儿、孙、侄‘贵’为受封,而且所‘贵’的人官职越高受封的等级也高)。

     女:儒人五十五人,安人十八人,宜人二十七人,恭人十九人,淑人十一人,一品夫人十八人。(对于女士的封号,一般明清以来七品官的妻或母均例封为儒人,六品官之妻或母均例封为安人,五品官之妻或母均例封为宜人,四品官的妻或母均例封为恭人,三品官的妻或母均例封为淑人,二品官以上者封为夫人。)

海盐朱氏世家历史上有成就的名人很多,现选取一些杰出代表人物,简介如下:

●婺源茶院朱氏始祖朱瑰,又名古僚,字舜臣,排行21,婺源谱字良玉,又字俨,号环,生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8月15日寅时。原籍歙县黄墩。是唐宰相朱敬则之玄孙。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举中进士。唐天祐中(公元904年)陶雅任歙州剌史,收复婺源,(现属江西)任命属下朱瑰为制置茶院使,率领州兵3000,戌守婺源,负责巡辖浮梁、德兴、祁门、婺源等四县,征收茶赋。朱瑰受命,携带妻子儿女,从黄墩南迁,从此便在婺源定居下来,重开婺源朱氏一脉。后来,朱瑰制置茶院政绩颇佳,社会安定,民从拥戴,因而被封为大制置茶院元帅,又因原籍歙县黄墩,又被封为黄墩忠武侯。瑰公卒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17年)享年90岁,葬婺源东三里三都万年乡,(后改万安乡)千秋里(后改松岩里)边桐山,墓为丑山未向。因瑰公官任制置茶院使,故其后裔便尊称他为茶院府君,或茶院公,其家族则称为茶院朱氏。

●婺源茶院朱氏九世孙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建炎四年(1130)生,庆元六年(1200)卒。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的学说与孔子、孟子前后辉映,世称“朱子”。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

●尚胥里朱氏二世孙(婺源茶院朱氏十四世孙)朱铭, 字维新,号坦庵,南宋咸淳元年(1265)生,元天历元年(1328) 卒。元至大间(1308-1311),领乡荐,任潮阳县学教谕,后擢任庐陵县令。

●尚胥里朱氏三世孙朱懋卿,字勉之,号悦山,元前至元十九年(1282)生,元至正四年(1344) 卒。郴州学正。从三世孙朱懋卿始,迁居尚胥里,始称尚胥里朱氏。

●尚胥里朱氏五世孙朱原贞,字养正,号松居,元至正十九年(1359)生,明正统五年(1440)卒。明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0名赐进士出身,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升刑科右给事中,明成祖永乐初(1403)仕至刑科都给事中。官授詹事府少詹事,辅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后功成而弗居,归里作处士。

●尚胥里朱氏十世孙朱廷和,号北溪,明成化七年(1471)生,嘉靖十八年(1539)卒。太学生,任江西藩司都事。

●尚胥里朱氏十二世孙朱学忠,字仲显,号葵愚,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生,崇祯十三年(1640)卒。历任湖广衡州府耒阳县知县,绛州知州,敕授文林郎。纯朴不事雕饰,宗族贫者多厚施,置义田以赡族。在耒阳任职时,均里甲、平徭赋。当地民俗不知女工,教以织纴,从此湖南耒阳始知成布帛,德政至多,当地人民感之,配享于庞士元祠。

●尚胥里朱氏十三世孙朱泰祯,字道子,号白岳,明万历七年(1579)生,崇祯五年(1632)卒。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任福建漳州府龙岩县令,调漳浦县令,擢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迁南京畿道御史,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著有《雄文阁集》、《远人楼诗》、《礼记意评》(该著述收录进《四库全书》)等。

   ●尚胥里朱氏十三世孙朱晋祯,字进之,又字昭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清顺治八年(1651)卒。著名中国象棋古谱《橘中秘》的作者,它“是在我国流行最广,各种翻刻版本众多,影响最大的一部象棋古谱”(屠景明等《橘梅新编》),更有象棋史研究学者认为“可称集明代全局和残局谱的大成,……对当头炮开局战术作出划时代的总结,给后时带来重大的影响,在象棋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称其为“最著名的明谱”(朱南铣《中国象棋史丛考》)。《橘中秘》的序作者是其堂兄朱泰祯,校阅者是其侄子(朱泰祯的两个儿子朱尔邺、朱景肃)。

●尚胥里朱氏十四世孙朱鸣珂,字佶闲,明崇祯九年(1636)生,清康熙二十九年(1694)卒。任严州府建德县学训导。

●尚胥里朱氏十五世孙朱铨达,字在三,清顺治二年(1645)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卒。随康亲王、大将军杰书入浙闽平定耿精忠叛乱,在仙霞关一带多次激战,屡败叛军,战功卓著,官至左都督,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年)下诰命四道,颁徽章,特授荣禄大夫,钦赐三世封诰,诰赠铨达父亲、祖父、曾祖父为荣禄大夫,夫人、母亲、祖母、曾祖母为一品夫人。五十一岁卒于任,《清代人物大事纪年》有记载。

●尚胥里朱氏十六世孙朱琰,字桐川,号笠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生,乾隆五十五年(1780)卒。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先为江西巡抚幕僚,后任直隶阜平知县。朱琰能诗善画,精鉴赏,一生著作甚丰,被誉为嘉禾七子之一,著作有《金华诗录》、《明人诗钞》、《唐诗律笺》、《笠亭诗钞》、《金粟山人遗事》等。主张“学而求其实用,有裨于国计民生者”。客居江西时,留心瓷业,撰《陶说》六卷,记载当时景德镇瓷器的制作技艺及其发展历程,并考证历代瓷窑和瓷器,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陶瓷史专著,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尚胥里朱氏十九世孙朱鸣凤, 字赓初,号桐雨,清乾隆七年(1742)生,嘉庆二十年(1815)卒。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授湖北来凤县知县,升黄州岐亭同知,例授文林郎,晋阶奉直大夫。

●尚胥里朱氏十九世孙朱文佩,字婴玉, 一字玉农,号彩桥, 又号小珊,晚号迟农,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生,道光二年(1822)卒。清嘉庆三年(1798)举人,为余杭教谕。工兰竹及山水小幅,善分隶。工诗,著有《春华秋实斋诗集》5卷,《诗余》1卷。《清画家诗史》、《耕砚田斋笔记》有载。

●尚胥里朱氏十九世孙朱方增,字寿川,号虹舫, 又号慎庵、郡增,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生,道光十年(1830)卒。清朝政治人物,嘉庆六年(1801)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七年(1802)授职编修,后历任国史馆总纂修官、会典馆总纂修官、文渊阁校理、懋勤殿编纂、云南副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广西学政、江苏学政。道光四年(1824)大考,钦取一等一名,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加三级,充文渊阁直阁事。道光六年(1826),拨贡朝考阅卷大臣。道光九年(1829),朝考并考官学教习阅卷大臣。诰授光禄大夫,国史有传。著有从政观法录三十卷,喜刻印、有求闻过斋诗文各集若干卷。

●尚胥里朱氏二十世孙朱昌颐,号正甫,又号朵山,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生,同治一年(1862)卒。清道光六年(1826)中一甲一名进士,是海盐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主事及员外郎、典试云南。道光二十六年(1846)迁山西道监察御吏、擢吏科给事中,与同僚议事不合疏论,被议降级。咸丰帝登基,起用主事,后谢病归里。海盐南乡三涧寨一带海塘久圮,他督劝绅民捐款筑石塘八十余丈,民众得以安生。后主讲敷文书院(后改名为万松书院即越剧中梁山伯、祝英台读书之地)八年,学者奉他为师中楷模。据载,朱昌颐是一位名重一时的书法大家,其作品成为时人及后人争相收藏的宝物。有人评论他的书体,继承了唐初欧阳询的遗风,并参以晋人之法,成为当时的贵重之物。海盐民间有朱昌颐给道光皇帝写扇面的传说。在老家长木桥,建有“得砚楼”一座。著作有《鹤天鲸海焚余稿》六卷、《小珊公行略》一卷、《燕游日记》等。其子燮元,道光二十年(1840)副榜,官至河南侯补道。

●尚胥里朱氏二十世孙朱有虔,字秉如,号佐卿,清嘉庆二十年(181 5)生,他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外公。朱有虔是个国学功底厚实而又富有民族意识的学者,在章太炎九岁那年,朱有虔从海盐老家来到余杭,做了外孙的启蒙老师。朱有虔教学很严格,教导外孙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功。因此,他仅仅只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把十一、二岁的章太炎训练成了一个勤学少年。在授课过程中,每当一篇一章讲完后,老先生偶然也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外孙讲些明末清初的历史故事,或者给外孙讲讲明末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事迹和著作。章太炎后来在书中说小时候多受外公教育,对其成长影响颇深。

●尚胥里朱氏二十一世孙朱丙寿,字笙鹿,号少虞,清道光十六年(1836)生, 1914年卒。清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升员外郎,调广东广州府知府,又护理雷琼道,后又调任潮州府知府署潮州运同事,三品衔。著有《梦鹿庵文稿》一卷、《喻荫山房吟草》四卷等,重修朱氏宗谱二十卷,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归里后,于光绪年间建私家园林(朱园),此园中间以一短垣将园林分隔前后二部份,前园主体建筑为厅堂(传说能容一百个桌面,号称百桌厅)、经楼、方亭、长廊、池塘、曲桥、水榭及竹木、山石等;后园以林木、竹类为主,小山间有枫林及梅林。抗战时海盐沦陷,朱园被日军焚毁,今仅存罗汉松一株,系百余年之古树。朱丙寿为清末海盐首富,朱园遗址即今之海盐宾馆(有意思的是海盐宾馆现主人亦是尚胥里朱氏后人)。

●尚胥里朱氏二十一世孙朱彭寿, 字小汀, 清同治八年(1869)生,1950年卒。清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会试中进士。曾授内阁中书、典礼院直阁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官至陆军部右丞、左丞。1914年曾任湖南长沙海关监督、湖北宜昌关监督等。民国初任国务院秘书长帮办等职。应徐世昌之聘,总纂《清儒学案》;著有《旧典备徴》5卷、《国朝人物考略》32卷、《皇清记事五表》32卷、《古今人生日考》12卷、《三国人生卒年月表》2卷、《述庵诗草》6卷、《古近缄范》8卷、《寿鑫斋丛记》六种、《安乐康平室随笔》6卷。朱彭寿富藏书,达数十万卷,考订成书数十种,新编《嘉兴市志·藏书家》有朱彭寿传。

●尚胥里朱氏二十一世孙朱泉徵,字小莲,号斗泉,又号珊云,清道光六年(1826)生,光绪十二年(1886)卒。候选直隶州州判,例授徵仕郎。清代书画家, 工书, 善花卉、山水, 其花卉妍雅动人,活色生香,深得恽寿平遗意。其山水得董其昌风趣,何绍基极称赏之。

●尚胥里朱氏二十三世孙朱希祖,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清光绪五年(1879)生, 1944年卒。光绪三十一年(1905)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史学专业。三十四年在东京与鲁迅一起随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宣统元年(1909)归国后与鲁迅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翌年改就嘉兴第二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公举为海盐县民事长(县长),积极推行剪发放足、破除迷信、禁止鸦片、兴办学校等新政。旋改就省教育司任事。民国2年(1913),为教育部起草国语注音字母方案,继受聘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兼清史馆编修。在新文化运动中,朱希祖积极提倡新文学。他曾是《新青年》撰稿人之一。民国七年(1918),北京大学废科设系,朱希祖为中国文学系主任。后史学从文学系分出,朱先兼管史学系,而后专任史学系主任,讲授《中国史学概要》和断代史。民国九年,联合北大6教授上书教育部,要求推行新式标点符号,中国新式标点由此始。民国十年初,和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为北京大学接收历史博物馆残存内阁大库档案1502麻袋,于研究所设“明清档案整理会”。民国十五年夏,任清华、辅仁大学教授。民国十七年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民国二十一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先后撰写《南明之国本与政权》、《南明广州殉国诸王考》、《中国最初经营台湾考》、《明广东东林党传》等数十篇论文,成为我国研究南明史的权威。民国二十三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教育之余,与子朱偰对南京古迹实地调查,写出了《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专著,学者推朱氏父子为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鼻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随校西迁,民国二十九年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3月,改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后兼任考试院公职候选人检核委员会主任,在川7年,先后撰成《伪楚录辑补》、《伪齐录校补》等书。民国三十三年7月病逝于重庆,友好门生曾编印《文史杂志》专号,述其行谊。朱希祖治学广博,精于史学,旁及目录、版本、校雠金石、考古诸学,对方志学亦研究颇深,在中山大学时开设“方志学”课,并任广东通志馆纂修。一生著作等身。有《明季史籍题跋》、《战国史年表》、《汲冢书考》、《海盐文献源流》等许多专著和论文。此外还有30余种专著,200余篇论文手稿未刊。生平酷爱藏书,多达25万册。其中有明清珍刻、宋季野史、南明野史、地方志乘等善本,尝得明影抄本《水经注》,章太炎题其书房曰“郦亭书室”。还勤求博访海盐乡贤遗著,得海内孤本康熙《海盐县志》。其藏书在解放后由其子朱偰分三次捐赠北京、南京两图书馆。新编《嘉兴市志·藏书家》有朱希祖传。

    ●尚胥里朱氏二十三世孙朱砚因,名端,字砚因,清宣统三年(1900)生, 1981年卒。海盐怀德小学毕业后,随父去上海求学,1922年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子中学(现上海市第二中学)。1927年经国学大师高吹万介绍师从黄宾虹学画,是黄氏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书信往来讨论画理。1935年辑《海盐画史》,此书收录自隋朝至清末1300余年间230余位海盐籍画家小传,且所辑录的传记资料都注明出处,为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部画史由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家黄宾虹创序并题诗,经邑人张元济先生之手出版,是一部重要的海盐文史资料。海盐画风千百年兴盛不衰,《海盐画史》是明证。

●尚胥里朱氏二十三世孙朱佳蕊,(1904年——1955年)。朱丙寿的长房孙女。1924年嘉兴初级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盐担任小学教师,开海盐女子执教新风。执教8年后,与辛亥革命元老褚辅成之子褚凤章结婚。当韩国民族英雄金九避难嘉兴褚家,为躲避日冠搜捕,减少旁人注意,褚辅成与儿子褚凤章决定由朱佳蕊一人陪同金九回娘家置于南北湖的“载青别墅”避难,关键时刻朱佳蕊置个人生死和社会习俗于不顾,掩护金九爬山越岭,躲过军警、暗探的盘查安全到达载青别墅,在褚夫人娘家佣人的照料下,金九在南北湖安然度过了最危险的半年,为后来东山再起,完成抗日复国大业立下不朽功勋,成就了中韩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现今“载青别墅”旁边新建了金九展示厅,陈列内客有图片、书籍和实物,由韩国独立纪念馆提供帮助。图片展示分金九光辉的一生、金九避难南北湖、中韩友谊源远流长三部分。其中展示的一帧大幅照片为中国女性朱佳蕊。

●尚胥里朱氏二十四世孙朱宝镛(1906年-1996年)。朱昌颐玄孙,发酵教育著名专家。1924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先后留学日本、法国、比利时,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发酵工业学院,获生物化学工程师学衔。1936年回国后,曾任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工程师兼厂长。旋先后任西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在无锡江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1952—1958年在南京工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发酵专业,是我国第一个高校发酵工程学专业的创建者。1958年,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为基础建立了无锡轻工业学院,任副院长,继续从事发酵专业教育。几十年间培养了大批发酵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发酵工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曾任江苏省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第四届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轻工专业一组成员、轻工业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发酵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等。朱宝镛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奋工作到1989年,此时他已84岁,才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退休。1994年,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设立“朱宝镛奖学金”作为该院最高荣誉奖学金,2006年江南大学新址生物工程学院大楼前竖立朱宝镛半身铜像。

●尚胥里朱氏二十四世孙朱偰 (1907年—1968年)。朱希祖长子,字伯商,著名财经专家、国学大师、文物保护专家。朱偰于北京大学政治学本科毕业,1929年赴德国入柏林大学攻经济,兼修历史、哲学。 1932年获经济学博士、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出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偰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朱偰是南京古迹文物普查的第一人。在授业之余,他背着一架德国相机,从1932年至1935年,开始调查南京的名胜古迹,行走在南京的山水与历史之中,并亲自摄影和测量。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一系列论文专著。其中以《金陵古迹名胜影集》、《金陵古迹图考》、《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三部最具代表,书中的图文,均是他实地探查拍摄写就,真实记录了古迹的遗留,纠正了前人的误传,极具价值,堪称系统介绍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山之作。使他在南京乃至全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后又著有《南京的名胜古迹》、《大运河的变迁》、《郑和》、《中国人民开发台湾反对侵略斗争史略》等。“反右”运动时,他因批判南京拆毁城墙一事,被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1968年7月含冤辞世。1978年12月平反昭雪。新编《南京简志》对朱偰给予很高评价, 2010年被南京评为3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南京人物之一。

●尚胥里朱氏二十五世孙朱宗良,(1891年—1970年)。字尘仙,一作纯仙、尘先、绳仙,号无射。南社社员(南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该团体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南社,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南社活动中心在上海。社员总数1180余人。1923年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南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1911年毕业于杭州高等学堂。曾协助于右任编辑《民立报》。1915年任《民国日报》主编。1926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土地厅主任秘书。1928年3月任代理南京国民政府秘书,11月改任行政院院部秘书。1931年6月转任行政院参事。1933年12月出任监察院监察委员,此后长期担任该职。1947年任粮食部征粮督导团江浙区主任委员、江浙监察区监察使。1948年曾任监察院审计部经济资源农林水利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被选为“行宪”第一届监察院监察委员。去台湾后,仍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70年2月9日逝世。

●尚胥里朱氏二十六世孙朱启平,(1915年—1993年)。朱宗良子,原名朱祥麟。1933 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一二.九运动爆发,朱启平改读新闻专业。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在这期间他写下了《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鹰扬大海》等战地新闻。1945年9月2日,参加了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写成丁长篇通讯《落日》,这篇通讯被誉为 “状元之作”,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大学新闻教材。2005年9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重新刊登了这篇通讯的全文,并加了编者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46年,朱启平赴美国任《大公报》驻美特派员兼驻联合国记者。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虽然他的两个弟弟均在台湾政界和商界身居要职,他却毅然偕妻子经香港回国迎接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朱启平又奉派赴朝鲜采访战地新闻,直至板门店谈判结束。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去北大荒劳动改造。在廖承志的关心下,1960年被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1978年,奉调香港大公报社任编辑部副主任,1979年得到平反。朱启平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建设。1983年返乡,至南北湖采访,连续撰写《月是故乡明》、《南北湖揽胜》和《一个小县的设想》3篇通讯,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此后,他又建议海盐县以张元济的名字建造县图书馆。朱启平晚年侨居美国,1993年11月在旧金山病逝。中国记者协会致唁电悼念,评价他的一生是“声誉卓著,业绩斐然”。

●尚胥里朱氏二十六世孙朱书麟,(1918年—     )。朱启平弟。台湾水电工程专家,一生献力台湾电力开发。自幼景仰先贤大禹治水的功绩,因此坚决攻读水利工程,立志报效国家社会。国立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后,参加电力建设,长期从事电力工程设计与建设,获日本大阪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历任台湾电力公司董事、总经理、高级顾问,台湾大学教授等。朱书麟在工程学界颇具声望,曾任水利工程学会、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著有《隧道工程》、《水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等书。1981年因主持发展台湾电力取得卓著成绩而获得工程奖章。1985年朱书麟从总经理任上公职退休,被台电与中兴工程顾问社聘为高级顾问。

●尚胥里朱氏二十六世孙朱乃正,(1935.11— 2013.7.25)。号野斋主人、月白风清楼主,著名画家。性豁达豪放,情细腻深远。好古文,擅书法,善水墨画,精于油画。是当代颇具个性的“诗化书画家”、教育家。他开中国绘画“造境”理念用于油画创作实践之新风,是当今中国探索中西画交融的实践者和成就者。朱乃正绘画以油画、水粉画、水墨画为主,兼以丙烯、木刻。主要作品有《金色的季节》、《五月的星光》、《银色的梦》、《春华秋实》、《西风》系列、《国魂—屈原颂》等近百件,曾于国内外展出、获奖并被收藏。出版有《朱乃正水墨百图》、《朱乃正小型油画风景集》、德国出版《SIGNATUR》签名画册、《朱乃正素描作品选集》、《当代巨匠系列125—朱乃正》、《中国现代名家精品选-朱乃正专辑》、《中国油画十家-朱乃正》和《朱乃正品艺录》等数十种。朱乃正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主任、中国书画协会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

0.0704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