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故居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为1936年冯玉祥将军回乡时住所。原有5幢共22间房屋,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书房、卧室、厨房、饭厅、侍卫室、客厅、花园等部分组成。厨房、饭厅3间于1937年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今存19间。1988年进行整修,将客厅辟为“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并对外开放。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两幅,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系统地介绍了冯玉祥将军的一生。院内立有冯玉祥花岗岩全身塑像,故居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冯玉祥故居”匾额。1989年5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绮园
绮园的园主冯缵斋系清代诗人、剧作家黄燮清之次婿,黄家先后拥有拙宜园和砚园,黄燮清将两园作为次女黄秀陪奁。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两园均遭兵火毁坏,同治六年,冯缵斋集两园山石精粹,并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筑此园,同治十年初具规模。后又续建了亭台楼阁等,增设景点,并将其命名为绮园,意为“妆奁绮丽”。解放后冯缵斋后人将园林献给了国家,1960年10月至1961年10月辟为嘉兴专署工人疗养院。1967年重修,更名为海盐人民公园。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6月复名绮园,1990年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冯道立宅
冯道立宅位于江苏省东台市时埝镇北堂巷2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著名水利学家冯道立宅。宅始建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宅院占地面积508平方米。冯生前著有多部水利专著。现存门屋和厅屋,建筑面积177.12平方米,坐北朝南。厅屋面阔三间10.41米,进深七檩7.2米,硬山顶。门厅东向,面阔两间10.29米,进深五檩4.36米,硬山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冯氏老宅
冯氏老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是清末年海盐富商冯缵斋的家宅。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冯宅布局为前宅后院,为白墙黑瓦七楼七底的典型江南民居,与园林相得益彰。前部为三进的宅子,占地1668平米。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筑。本地人称冯三乐堂。冯氏老宅一共有三进,第一进门厅,第二进大厅也就是三乐堂,第三进堂楼(韵甫书院)。它前临市河,后有私家花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绮园。原来前两进已毁,2005年,县政府按照原貌进行重新修建,现冯宅占地2784平方米,建筑面积1825平米。分别恢复了当时他们家庭的生活场景,并摆设了一些明清时期的家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冯平同志纪念馆
冯平同志纪念馆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单位是文昌市民政局。纪念馆正门为“青砖牌坊”,属于传统型门,悬挂黑漆木雕横额,镌刻张爱萍题写的匾:“冯平同志纪念馆”。
庭院正中竖立身穿戎装的冯平全身铜像,铜像高2.5米,基座高1米,上有聂荣臻元帅题名的“冯平同志”。铜像后面是由马白山同志题写的“冯平同志生平陈列室”,再往后有一座由杨得志题名的“冯平纪念亭”,继续往内走进,是海南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呈中厅两侧厢房布局,这就是当年冯平的诞生之处。
正门的外楣上有庄田同志所题的“冯平故居”。陈列室里的展品主要有反映冯平一生革命活动的数百张照片和史料、文字说明,分五个部分,十个方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冯雪峰故居
冯雪峰故居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是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四合院。二进三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中间一个天井,厅堂中摆着冯雪峰的塑像,陈列着生平事迹照片及国家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故居门前有一青石石碑,上有胡耀邦题写“回忆雪峰”四个大字。故居附近有冯雪峰题写的“处胜亭”、“冯绍儒烈士墓”碑等。1997年8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景堂图书馆
景堂图书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仁寿路16号,由爱国华侨冯平山先生创建于1925年,为纪念其父冯景堂先生而命名,1986年,冯平山哲嗣冯秉芬、冯秉芹先生捐资扩建景堂图书馆新楼,1988年建成,面积4030平方米。新旧楼连通使用,总面积达5280平方米。现馆藏各种图书数据38万多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广东省文明图书馆、县市文明图书馆。多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