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李轶事
民间传说铁拐李(即李铁拐)是汉族传说八仙中资格最老的神仙,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同时也是道教所尊崇的对象。
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正是由于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所以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生活时代有各种说法。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汉族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多被认同的说法是江津李家坝人,因为李家坝早期仍然有相关遗迹,政府目前正在原来的遗迹九本秋筹建八仙苑,但人们普遍接受的形象是:他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
但在道教经典中,传说他本来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在一个山洞中修行道术,并且已经达到了很高造诣,他甚至能够使灵魂和肉体分离。有一天,他决定寻找高人,就命令他的徒弟看守他的尸体,然后他的灵魂就出去游玩了。
不料,过了几天后,他的徒弟家里发生了大事,需要他赶紧回家,于是他只好把师傅的尸体烧掉回家。不久李铁拐的灵魂回来了,却找不到自己的尸体,非常惊慌,最后好不容易在树林里找到一具因饥饿而死的尸体,就只有借助他复活了,就这样变成了这模样。
在中国民间,他主要在医药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后来中国社会上从事膏药行业的人就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师。
传说一
明末清初石笋山下分别住着蔡、高二姓两个民间郎中,他们都非常有名,而且都非常善良地为百姓行医,对困难的百姓分文不取,一日二人出诊时在石笋山间不期而遇并结伴而行,正谈话间看见路边有一樵夫搀扶着一位跛足乞丐老汉在路边呻吟,老者双腿溃烂腿上恶臭扑鼻还长满蛆虫,于是蔡、高二医便问樵夫:“请问大哥,老汉是你什么人?他的腿伤是怎么如此严重?”樵夫回答道:“我本姓叶,家住山下的进宝山,与老人家非亲非故,刚才打柴路过此处见这老人家在这里痛苦呻吟,非常可伶,故而扶着他休息”蔡、高二医敬佩地看了一眼姓叶的樵夫便同时放下药箱取出草药为跛足老汉治疗腿溃,因二人给老汉治疗时无心将老汉弄疼,老汉愤怒地拿出手中铁拐骂骂咧咧的抽打蔡、高二医,二人不但没有生气离去,反而更加细心给老汉治疗腿伤,待蔡、高二人将老汉腿上的伤口处理完毕,老汉故作不屑地转身离去,奇怪的是那老汉起来时行动自如根本看不出是溃脚之人,行动如飞,眨眼间便不见了踪影,三人正奇怪地面面相觑,瞠目结舌,忽听山间传来老汉响彻云霄回音:“哈哈哈.......老汉窘困,没有药钱,两百年后送你们三人子孙各九尺地,让你们的子孙享荣华富贵、造福一方”。蔡、高、叶三人不解地相互笑了笑暗想:“这老汉说什么疯话,我们各自都有几亩田地都过得如此清苦,何况只有九尺田地哟”,这时只有那姓蔡的郎中说了句:“不要你的九尺地,给我斗斗田就够了,子孙以后回来改造石笋山” 说完后彼此都未在意地各自离开,当然后来这三人的后代有没有用九尺地发家就无从考证。后来有风水先生推说:“老汉说的九尺地是指风水宝地”。这其中的跛足老汉应该就是当初在石笋山中修道的八仙之首的铁拐李神仙,也不知这石笋山下至今有没有出现过蔡、高、叶三姓的富贵人家。
传说二
“八仙之首'铁拐李'本名李玄,在人间修仙,渐得真道,一日其元灵出窍往华山而去,独留肉体于山间。李玄元灵数日乃返,不见肉体,觅之,方知肉体为猛虎所害。蹀躞间,忽见一饿殍,面丑足跛,因主魂死于天灵盖而'神经'俱毁也,故而疯癫。李玄视之,饿殍将死,遂入饿殍之天灵盖,借附其身,手执铁拐。人皆疑李玄化身成仙。之后,跛足执拐之人屡次施法救人,恩泽乡里,众人方知跛足之人乃是李玄,故称其为'铁拐李'。铁拐李成仙之前,有妻室,生一子。铁拐李跛足,家徒四壁,正值除夕,然家无点亮。其妻哭曰:'邻家过年,我家受寒,邻家通明,我家没灯。'铁拐李闻之,但闭目不复有言。少顷,忿而起,凿木造一假人,欲往偷油。半夜至邻家,恐人察觉,遂以木人入门探之,邻家果察觉,挥刀斩之,木人应声倒地,铁拐李惊而却退,遁逃矣。此后,铁拐李一心求仙,游历各地寻仙访道,终脱离肉体而成仙。其妻含辛茹苦养子成人。其子科考出仕,大婚之日,铁拐李下凡探看,但见深宅大院,门庭若市,俄闻笙乐聒耳。其妻衣着鲜亮,然奔忙于庭院,待以客。铁拐李视之,叹息不止,遂变铁拐为笔,于壁上题诗曰:'三十晚上偷灯油,钢刀斩了木人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题讫,执拐离去。有客见之,转瞬不见题诗者,相共惊疑,面壁高吟。其妻惊闻,知其夫君曾来,出门急寻,于村外见其背影,微睨之,白发如帚,跛足驼背,果乃铁拐李也,遂紧追不舍。铁拐李止步,挥拐劈地,但闻一声霹雳,大地裂而分之,成一峡谷,其妻无奈,伏地号呼,忽见铁拐李抛拐,化拐为龙,其乘龙而去。”
传说三
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八仙之一铁拐李一次云游到江西时,路过腾桥镇荣坊村,看见村中有棵古樟树长得挺奇特,不禁脱口称道:“妙境”。于是按下云头,落座树下。在古樟不远处,有座私塾。屋里依稀可见一位年长的先生教十几个弟子在念着:“子云诗曰”之类。铁拐李经不起凉风一吹,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过往的行人见他这个老头形貌丑陋不堪,衣不蔽体,坦胸露背,一条溃烂的跛腿上,爬满了追腐逐臭的苍蝇,嗡嗡作响,都恶心地走得老远。
一会儿,私塾散学了,一群小孩见铁拐李这样,当时吓跑了大半。只有几个胆大的围着铁拐李叫:“叫化子,烂腿子。”叫了几遍,铁拐李才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响声如雷,又吓跑了几个小孩,最后只剩下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铁拐李见是个憨脑的小孩站在自己面前,便说:“你叫什么名字?刚才是你吵醒了我么?”小孩见问自己,也不胆怯。他不先回答他的问话,倒反过来问他:“你是什么人,怎么睡在这里?”铁拐李见小孩问他,又呵呵一笑:“我是什么人?你猜不着,但我能猜得到你的名字,你相信吗?”“我不信你能猜到我的名字,你骗人。”小孩连忙摇手回答。铁拐李说:“不信?那我们打赌。”小孩说:“打赌就打赌,要是你猜不着,给我当马骑。”铁拐李说:“好,要是我能猜到你的名字,你就给我舔这条烂腿,怎么样?”小孩点头答“行!”因为他想,这个拐子肯定是个外地人,他怎么能知道我的姓氏名字呢。小孩怕他赖帐,还与他拉钩“谁骗人,谁是小狗。”其实,他哪里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拐子就是神仙。铁拐李知道王钦将成为自己家乡的地方官员,铁拐李指着小孩说:“你的名字叫王钦,今年十岁,对吧?”王钦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咦,他怎么真的知道自己的名儿。唉,这下可输了,要舔他那吓人的烂腿。可事先已经发誓拉了钩,王钦是个说话算数的小孩,不想赖账,就俯身来舔铁拐李的烂腿。喜得铁拐李呵呵地笑着,扶着王钦的小脑袋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王钦本想在铁拐李的腿上舔上一二口就算了,打赌就算完事。谁知,他舔到的味道是甜的,如蜜似糖,于是他越舔越有味,竟把铁拐李整条腿下的脓血全舔干了才起来。“好,谢谢你,王钦,我们后会有期。”说完,铁拐李起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本来,王钦在私塾里读书,成绩并不算好,十几个同学中,他是倒数第二。可从舔了铁拐李的烂腿后,学业大有长进,不出半年,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变成顺数第一。先生感到十分惊异,一日,特将王钦留下,问他是怎么回事,于是王钦便将自己碰到一个拐老头的故事讲给他听,末了说“从舔了那拐子的烂腿后,我的记忆力便特别好,所以先生教我的书,我都能记住。”“噢”,先生又问:“你碰到的拐老头是个什么模样的人?”王钦也一一向老师作了描述。先生是个老人,对于神仙的传说自然见到的很多。他想,王钦遇到的一定是个神仙,然而天机不可泄漏,这事他没有再问下去,也没有告诉别人,只是比从前理加努力地教王钦,他认为王钦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转眼间过了五年,王钦已十五岁。这年秋试时,他一举夺得了二榜进士,被朝廷命为四川省重庆府知府。荣耀乡里。第二年初,王钦走马上任了。
巴国(重庆)府沃野千里,物阜民丰,向称天府之国。王钦到任之后,雄心勃勃,想趁着自己韶华年少,为百姓办点好事,谁知事与愿违,向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庆府,在王钦上任以后,连续三年大旱。重庆这个地方,饿俘遍地,一遍民不聊生,凄惨景象。对此,一些流氓地痞却乘机闹事,趁火打劫,整个重庆搞得乌烟瘴气。没有办法,王钦只好率领文武官员筑坛祭殿,求助苍天降雨了。
一个月后,一座高高的土坛筑成了。按照巫师道人的授意,王钦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戒斋沐浴后,然后登坛求雨。一天、二天过去了,天上仍是碧空无云。愤怒的饥民们在一些人的煽动下,说什么王钦是妖怪,是他前世造了什么恶,因而上任以来,给重庆带来了灾难。因而在这次王钦登坛祈祷时,抱来一捆捆干柴堆放坛下,准备在王钦求不下雨时,就放火活活烧死他,以解心头之恨。站在坛上的王钦,看看坛下遍地的干柴,心中明白了八九分。他知道,要是真的不来雨,自己的命算是完了。他不禁哀叹起来,明知自己与天旱毫无关系,可怎样向老百姓解释呢,老百姓又怎么会相信他呢。唉,今日落到了这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地步了。这样想着不觉地埋怨起孩童时遇到的拐老头来,他想,当年要不是碰上他,和他打赌舔腿,使自己变得聪明好学,就中不了进士做不了官,也就轮不到自己碰上这件麻烦事,他开始恨起了那个拐老头来。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当王钦犯难的时候,忽见天上飘来了一片乌云朝这飘来。至近前时,触手可及。王钦又泄气了,这小片云顶什么用,重庆可是赤地千里呀。正在他泄气哀叹时,云朵不见了,一个拐老头站在了他的面前。啊,这不是儿时见过的拐老头吗。只见老头穿着的衣服都还没换呢。他正待开口,老头倒先发话了:“王钦,怎么,不认得我了。”王钦不无悲叹地说:“都是你干的好事,不然,我在家种田岂会有这种麻烦。”语气中带着埋怨。铁拐李明知王钦遇到什么事,可要他自己说出来,于是又问:“你到底遇到什么困难,说给我听听,兴许我能帮你的忙呢,啊,哈哈!”
事到如今,王钦也没有办法,心想:告诉他与不告诉他是一回事,于是就将自己上任以来,重庆大旱三年的经过宏观世界及筑坛求雨,百姓要烧死他的情况说了一遍。完了,闭上眼睛又哀叹起来。谁知铁拐李听完后却大笑起来,说:“王钦,你怎不早告诉我,这算什么难事,不就是天旱吗?我给你下个七天八夜的大雨总够了吧,何必愁得这么要死。”王钦看了拐老头一眼,心想:你是什么人,敢说这样的大话,要天下雨岂和猜我的名字一般容易。因而说道:“仙长,你是何方大神,真能帮我这个大忙?”
铁拐李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说道:“王钦,你不相信我能呼风唤雨?那咱们又来打赌,条件吗,我赢了,你还给我舔腿,怎么样?输了还是给你当马骑。”说着,只见铁拐李从腰间取下一个破碗递与王钦,叫他拿着,自己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水”,碗中登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碗水,又说了声“起云”,刹时,乌云骤起,狂风大发,铁拐李又叫王钦将碗中的水向空中一撒,说了声“下吧”,顿时大雨倾盆而下起来。见真的下起了雨,王钦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赶忙跪下给铁拐李磕头:“多谢仙长搭救黎民,敢问仙长尊姓大名,仙居何方?”“哈、哈、哈,王钦,这个你就别问,还是给我舔舔腿吧。”王钦岂敢违约,跪下连忙就舔起他那腥臭的烂腿来,舔完后,铁拐李起身告辞:“王钦,我去也,今后三年,重庆一带又会风调雨顺的。”说完,纵上云头不见了,只留下一串笑声。
这场雨一起下了三天三夜,使干旱的重庆恢复了生机。以后三年,巴国(重庆)果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三年后,王钦告假回乡省亲时,重庆百姓为了表达感谢王钦为民求雨之情,送了他许多东西,其中有一头珍贵白黎木,派专人送至王钦的故乡荣坊村。王钦回乡后,盖了一幢官厅,特用这头黎木做梁。至今这座官厅还在乌龟山边,保存良好。
传说四相传有一个江湖游医,其拿手的本领就是,用草药外敷,专治跌打损伤、叮、疮等之类的小外伤病。也就是将草药捣乱,敷于创面,用布块包裹。其效果一般,却很麻烦,但他心地善良,颇有医德,只要是寻上门来的,无论贵贱,他都精心地为其治疗。若是病人贫困无钱支付药费,他就分文不收。铁拐李得知后,有心要提携游医,于是,化作乞丐前去故意考验一下游医。铁拐李来到游医的门前,要他为其治疗瘸腿,并声明无钱支付医费。游医见铁拐李着实可怜,二话没说,每天为其治腿换药,不厌其烦。谁知,那腿越治越糟糕,铁拐李不由破口大骂。游医心有愧疚,让他在旅馆住下,又为其买狗肉补养身体。铁拐李吃完狗肉,还骂他药是假药,把游医的药料倒在狗肉汤里翻搅,然后将熬成糊的药料,往墙上的狗皮上乱拨,只见铁拐李在狗皮上用手沾上一点,再敷在他的瘸腿上,游医担心铁拐李被烫着,赶忙把药料揭开,却发现他的腿完全好了。正在游医发愣之时,铁拐李隐身远去了。游医这才明白,是神仙在点拨他。后来,他就用铁拐李教授的方法给人治伤,十分灵验。这或许就是“狗皮膏药”的起源,只不过是,由于一些江湖游医心术不正、昧着良心,专心去行骗,而败坏了“狗皮膏药”的原本意境,使人们一听“狗皮膏药”,就与江湖行骗等同起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李时珍轶事
死人诊活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活人诊死李时珍还可以“活人断其死”的。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纵身翻越柜台,请李时珍诊脉,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如此之事,不可不知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
善对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一副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
鼓子花药性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借故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李时珍,他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
巧用炼金术
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长生不老。方士看准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炼不死仙丹,取悦皇帝,因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潮,但不少人因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李时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银、铅、丹砂、硫磺、锡等炼取,含有毒素,于是疾呼:“丹药能长寿的说法,决不可信。”并列举服食丹药后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驳说:“古代药书上说,水银无毒,服食可以成仙,是一种长生药。”李时珍认为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可以参考,但一定要经过分析,不能尽信书上所说的。
李时珍虽然坚决反对服食仙丹,却以科学的态度应用炼丹的方法。他亲自研制水银来医治疮疥等病,又利用炼金术烧制外用药物,他还把研究的数据记载在《本草纲目》里。
兄弟二人学中医
还在李时珍少年时代,李言闻就常把两个儿子带到自己充当诊所的道士庙“玄妙观”中,一面行医,一面教子读书,不时让孩子们帮助誊抄一下药方。李时珍耳濡目染,对行医的知识技能越来越熟,兴致也越来越浓,常常偷空放下八股文章,翻开父亲的医书,读得津津有味。《尔雅》中的《释草》《释木》《释鸟》《释兽》等篇,他都背诵如流。
一天,李言闻应病家之邀,带着长子出诊去了,玄妙观中只剩下时珍一人。这时,来了两位病人,一个是火眼肿痛,一个是暴泄不止。李时珍思索了半晌,说告诉他们父亲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要不先给开个方子试试,那泻肚子的病人难受极了,就同意了。李时珍便果断地开方取药,打发病人走了。李言闻回到家中,发现了小儿子开的药方,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上,问李时珍开的药方,李时珍小声回答了。李言闻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这才知道,儿子不仅读了不少医书,还能在治病实践中加以运用,对症下药,确实是块当大夫的材料,心中不觉又惊又喜。这时,做兄长的果珍在旁边听着弟弟大谈药性,十分羡慕,暗自下决心定要干件漂亮事,让父亲看看谁的医道高明。
事有凑巧,没过几天,又有两个眼痛和痢疾病人前来就诊,而那天正好只有果珍一人在诊所。他一见这两人和弟弟说起过的那两人病情-样,便不假思索,依照弟弟的方子作了处理。不料,第二天一早,这两个病人就找上门来,说服药后病情反而加重,要李言闻看看是怎么回事。果珍在一旁不敢隐瞒,只好如实相告。李言闻一听就连呼“错矣”。果珍还不服气,李言闻告诉儿子,有的病症看上去差不多,实质却不一样。接着,把为什么那天时珍要以艾草为主药,而今儿这两个病人却应该以黄连为主药的道理讲了一遍,把李果珍说得心服口服。
巧辨药性真伪
李时珍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
这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告诉李时珍,他爹吃了这江湖郎中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他去找他算账,郎中硬说药方没错。让李时珍给看看。说完把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李时珍抓起药渣,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告诉他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日华本草》的记载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不久,又有一位医生为一名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药,病人服药后很快就死了。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来,几种古药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药物,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毫无疑问,古医药书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漏误。若不及早订正,医药界以它们为凭,以讹传讹,轻者耽误治病,重者害人性命。
尝遍百草
李时珍担任了太医院的医官时,多次向院方提出编写新本草的建议。然而,他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无端的讥讽挖苦与打击中伤。李时珍很快便明白,这里绝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后,他毅然告病还乡。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较顺利,但写着写着,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它包括花草果木、鸟兽鱼虫和铅锡硫汞等众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由于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可以说是以植物为本,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直称为“本草”。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400余年间,历代本草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李时珍意识到了它的分量,却仍未料到,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性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全部心中有数。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贵生药品。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从此,李时珍丢下书本,走出家门,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药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两万余里。那些种田的、捕鱼的、打柴的、狩猎的、采矿的,无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师,为他提供了书本上不曾有过的丰富药物知识。
与婆婆治病
李时珍一路考察,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深受人们尊敬与依赖。有位老婆婆,患习惯性便秘达30年之久,虽多方治疗,终不见效。李时珍运用从民间学来的偏方,以适量的牵牛子配成药,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还有个妇女鼻腔出血,一昼夜都止不住,怎么治也不见效。李时珍用大蒜切片敷贴患者足心,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这个方子,也是他从民间采得的。
雨湖传说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平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李白轶事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
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
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
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
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
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
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
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