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固始“根亲行”简报
9月25日,余和智栋兄等七位“准时”(晚点12分钟)到达安徽合肥的新桥国际机场、次日参与了第五届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根亲节”、第六届闽台研讨会的各项活动。没想到今年浓缩的活动(政府仅邀请各姓宗亲39位),炳镛兄竟然在祭祀南迁中拔了头筹,上香时还火了一把,这就与我在寻根楼买了根连固始的族谱45姓,却无林姓形成反差(固始1986年统计301姓中,林氏只是“微姓”)。也许是固始政府或组委会高瞻远瞩,把目光投向“亘古第一谏臣”后裔的林家,也是难说。看来林家是任重道远了!
除了炳镛兄上头香外,5月15日前“根亲博物馆”没有林家族谱上架,更无对阳泰林的表述,仅四个月,馆藏林家族谱多了起来,这次上架博览就有“岑兜林氏族谱”和“院西林氏族谱”,更把林靖、林阳泰作为固始入闽的两家林氏推出博览,此后,得专向龚馆长提议修正及表示由衷的敬意。
为此,午间特赋《北归根亲》: “两拨九九祭南迁,一柱天香擎云天。林林总总郑 傅团,恭恭敬敬七星牵。简公虔诚感恩颂,镛兄 叩拜火红间。固始原乡千年梦,根在中原闽台连”。
9月27日去了西九华山“寻根楼”,买了:“竹、程、彭、徐、秦、蔣、汪、柴、邓、施、郭、丁、何、游、易、姚、宋、刘、廖、温、潘、 粱、李、江、曹、张、叶、侯、杨、尹、蔡、 郑、方、钱、涂、周、翁、陈、卢、王、孙、 戴、谷、余、黄”等45姓族谱,先送别智 栋、椿孚、德露三位后,再到祖师庙乡仰天雪绿茶场送炳镛、兆钦、成华三兄。下午去分水亭乡王堂村,凭吊“三王”故址。面对只有一淌水洼,一 口古井,只好诌《三王老家》: “立碑故址路中 央,王堂隐身广告墙。错错杨柳篁依依,幽幽古 井水泱泱。教化八闽轻帝号,将军百战未还乡 ?几拨凭吊如我去,一声叹息付夕阳”后惜别。
9月28日,中华书记邀约戴主任(县地方志办),各宗亲三部小车陪去淮滨,到县“淮河博物馆”拜访尤馆长。历史上该县部分乡镇是固始辖地。林氏从山东枣庄迁徙固始,形成过几个叫“枣林庄”的村落,淮滨县张庄镇,也是其一。咨询后,就到张庄镇的卫生院,林春和院长和镇统战部林好仁部长,淮滨县直工委林好锋、林彬俩正、副书记等宗亲专程接待,并给了两份族谱。特别是好锋书记,事先复印了他家清朝同治十年(公元1971年)编修族谱,序文中“吾族自明初由闽中来至新邑卜居阊家店港西,历年四百余,相传十数世”,宗系行状中“林氏始基于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明朝初年迁新蔡卜居阊家店港西大林庄”的记载,第一世祖月辉公、二世祖继公、三世祖洪公、四世祖子桂公、子进公……至十三世等,现在十七世孙已出!请族人及谱学编修者,今后留意此线索,方便时请代为查寻接驳!
下午除留一车给戴主任等(仍于博物馆尤主任叙旧)用外,中华书记通过宗亲林丽联系,带回安徽霍邱白庙镇猫台村,因该村历史上也是固始辖地。原定寿县待明确联系人后,再去安徽寻根(况树有兄家族就是从山东枣庄,迁徙安徽寿县再迁居固始的)。到了白庙还向林宏春会长等要到2006年新编的族谱,得知这里就是中华书记家族,从明朝洪武年间迁徙固始前的原乡。与宏春、纯亮、纯志、纯元、常青、友青、乐青、林鹏、林磊等及固始同来的中华、树有、志川、春伟、林丽等众亲 留影及晚餐后,有
此意外收获,回途中 郑重再发《拜托》查证寿县源流事宜:“ 九州五湖林家亲,七河四渎上淮滨。根 亲齐集根亲坛,天香雅颂南迁灵。核桃 树下八闽裔,张庄镇觅枣庄林。意外霍邱聚白庙,期待薪火寿县音。”
总之,此行林林总总郑傅七人一团,我前后在固始住了四夜,参加了五届“根亲节”、六届“固始闽台研讨会”活动,又到淮滨、霍邱二县,得到三家族谱,辗转湖北黄石回到八闽首府的有福之州。
以上《北归根亲》、《三王老家》、《拜托》小诗中归纳了所谓的1(团)、2(省)、3(套)、4(夜)、5(届)、6(届)、7(人)、8(闽)的简报。铭记了炳镛兄上头香的同时,又红火了一把的收获。志川宗长晚餐特告知,当天就有 “林家”为何独占鳌头轰动网上的质疑?他以“林氏世祖比干公,是亘古第一忠烈” 回驳,名至实归也!固始的“小微”的林姓,根亲活动后发先至。有组织、有活动的民间社团才有人气、才有活力展现。双向互动既接地气,抱团进取、共同向上;又觅叶寻根,抢救、研究文史,并可逐渐深入探源、都是额外的收获!
在固始、淮滨、霍邱宗亲等互动、多动期间,当场与湖北团风林家大湾林来新会长通电,既约11曰10日参与林彪军事博物馆开馆庆典,又知他随后也到固始等地会亲;此外,商城宗亲林家启夫妇已定18日14:15飞福州会亲,19日同到莆田参加活动!
所以,社团有了好船长,还得请大家同舟共济,“直挂征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日”。共为福州十邑林氏庆幸吧!乌拉!
林氏阳泰脉“九竹堂”31世孙:林云开
2013年10月8日福州华盛大厦27G
为“九竹林荫”QQ群专撰049号 下拟撰“九竹堂”
“九竹林荫”QQ群:2209668776 “源自林家”QQ群:220942645
“阳泰林圃”QQ群:228968319 “林林总总”QQ群:244213501
骚潭(博客)http://yunkailin.blog.163.com
辑谱花絮058 处士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所谓“处士”的意义,就是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于当时的清高代号。这在唐代的习惯上,称为“高士”,再早一点,便叫“隐士”,都是同一涵义的名称。这一类人,在中国历代的历史上,关系也很重要。甚至每使历代的帝王或朝廷,隐隐约约都在注意他们的言行举动,心存顾忌。那些帝王将相,生怕被他们看不起,便会觉得自己很不安心。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特色人物。如果比照西方文化,从西洋的政治学说上,勉强的比类,便是属于保留“不同意”的主张,或“不合作”的态度的人。不过,这种比方也很勉强,中国文化中的隐士、高士们,是属于道家一流的人物。他们绝对不肯只为自己而鸣高,有时为了国家天下人民的利益,也会婉转设法,提出很有影响力的主意,帮助社会的安定,然后即所谓“功成而弗居”、“没世而无闻”而已。
《荀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