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五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4%左右。
江国灭亡后,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在战国时江人后裔江乙出任郢大夫,郢,为春秋后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这支成为楚人的江姓后来向南方移民,繁衍发展,最终在广西形成了江姓人LI的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纷飞,政权频繁更迭,中原地区百姓大批向东南方迁移,江姓也随这股南移之风向江东移民,定居于会稽,即今浙江的绍兴。这一时期是江姓历史上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最终发展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明朝时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江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江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2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这五省江姓大约占全国江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山西、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浙、闽、皖、豫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江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3%,为明朝第五十九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江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五省江姓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82%。福建为江姓第一大省,约占江姓总人口的21%。宋元明期间,江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赣、苏、浙、皖江姓人口聚集地。
清朝康乾年间,四川、广西等地却因瘟疫人口大减,朝廷组织大批人口移居川、桂。江氏大量迁往四川、广西,同时还有迁往揭阳、惠州、广宁、海丰、长宁、连州、宝安、东莞、河源、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因而五华(长乐)县成为江氏各分迀地的祖居地
四、人口分布:
水寨赤坎江氏祖祠
明末清初赤坎江氏创建有江氏宗祠,占地500多平方米,建基300平方米。已有400余年历史,堂号为“淮阳堂”,
3、郭田镇下江村江氏祖祠
十四世尚瑢公创建在下黄竹洋[今下江村]的祖祠,龙发自莲花山山脉曲折多奇格局,赖布衣先生云:本要梅州作府场,谁知落在黄竹洋。形如飞龙穴,是萌芽二水护送到堂,合水丁未左库,右相重重环绕,兑文登虎榜面廉贡有余,富者万金可积,奈后人福算,正发达之时,听盲师言,攺为丑山兼艮,直至立十五年,秀才未有入过,后先祖请江西丁先生,移立寅兼甲,合成形气一格局,万古不可移,勿易信他人转移,方有发福之日也。堂号为“济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