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庄祠
徐义庄祠(阁老厅),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镇茶东新村内。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阁老厅为宜兴著名历史人物徐溥的宅第,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厅内所藏的明刻“楚颂碑”等刻石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徐溥(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宜兴溪隐村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殿试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授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其后历任户部、吏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年)为首辅。徐溥为官较久,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帝,有“四朝元老”之称。阁老厅建于明弘治年间,是徐溥告老回乡后建的宅第。因徐溥入阁为相12年,也称徐阁老,故乡里称其建筑为阁老厅。清咸丰年间建筑大部被毁,光绪年间重建。
阁老厅建筑面南座北,有东西两个轴线,各有建筑四进,南临荆溪,是一处较具规模的明代建筑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因旧城改造,其建筑大部被拆除,仅保存了东轴线二至四三进建筑,通面阔30米,进深40.50米。第二进硬山顶,面阔五间19.20米,进深8架12米。第三进硬山顶,面阔三间21米,进深8架9.35米。该进原称花厅,即“白虎堂”,又称“保义堂”。厅内梁、枋上原均有彩绘,现已不存。在其北墙上,嵌砌有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书写的“楚颂碑”及南宋宰相周必大、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及徐溥本人等跋楚颂帖的刻石多块。第四进面阔九间29.50米,进深8架7.80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忠孝堂
忠孝堂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壶山上街297号,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是明代抗倭名将徐平湖的故居。2005年3月被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平湖,字世安,武义人,明嘉靖年间因抗倭有功,乞赎父罪,朝庭念其功释其父,并赐堂名“忠孝堂”。
忠孝堂坐南朝北,由三进建筑和两侧的厢房组成,第一进建筑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的厅堂,五架梁前后用双步。第二进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梁架。第三进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楼上厅形式。
忠孝堂是缅怀和纪念倭名将徐平湖的重要场所,该建筑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其柱梁形式、制作手法的时代特征明显,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厅堂建筑,对研究金衢地区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实物例证作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徐震二公祠
徐震二公祠是清代建筑,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古丽镇武义巷,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震二公祠由居住于此的徐氏后人为追记其祖震二公所建的祠堂。“徐”为徐姓,“震”为行辈,“二”为排行序号。徐震二公(1324年—1374年),讳希佑,字仲振。“自幼颖敏,好读书,不为嬉戏。平居安贫,未尝至官府”。该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坐南朝北,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总面积1512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四进,面阔均五间。第一进通面宽18.16米,通进深5.99米。硬山顶。正门系五楼牌坊式结构,砖雕精细,各进檩条、牛腿均刻有人物、吉祥动物、花卉等高浮雕。各进明间、次间抬梁式,均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梢间山面为穿斗式。梁上有平盘斗,上施瓜柱,梁下施雀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徐达墓
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的墓葬,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达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即紫金山)之阴。徐达墓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与明孝陵一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5月与其他明初功臣墓一并与明孝陵合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达墓坐北朝南,面对钟山,墓园规制宏伟。入口处立“明中山王神道”牌坊,此牌坊系1984年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按原来的形制复制的。神道长约300米,牌坊后为神道石刻。现尚存神道碑1块,石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1对。“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通高8.95米、宽2.2米、厚0.70米,该碑分为三部分:上为浮雕云龙文碑额,正中刻篆体“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字;中为碑身,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共28行,2000余字,记载了徐达一生的功绩,文中标有句逗,这在古碑中极为罕见;下为龟趺碑座。
神道的终点是墓冢,为徐达夫妇合葬墓,下用块石垒砌,上为封土。墓冢前有其后人所立石碑,上刻“明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夫人谢氏之墓”。在徐达墓的东西两侧原为徐达家族墓葬。
1965年至1983年,为配合当时南京天文仪器厂基本建设,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对徐达家族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共清理墓葬11座。其中徐达第三子、长孙、五世孙墓出土有墓志,同时出土了大量珍贵随葬品,为研究明朝的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2011年4月,南京林业大学南大山工地内发现徐达第六代孙、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的夫妇合葬墓,出土众多精美文物,引起轰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徐渭墓
徐渭(徐文长)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是明代画家徐渭的墓葬,毗邻印山越国王陵,2006年与位于绍兴市区的青藤书屋一同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徐渭墓是1989年按原貌修复的,墓呈正方形,用条石叠砌,上覆黄土,前竖墓碑,墓碑上刻有沙孟海书“明徐文长先生墓”六个大字。旁边有徐渭父母、兄嫂、儿媳的墓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徐光启墓园
徐光启墓位于上海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徐光启是中国研究和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在农业与天文学上的成就极为突出。1633年,徐光启去世后被葬在当时的法华浜和肇嘉浜汇合处,后子孙汇居于此,故徐家汇由此得名。1957年,墓地进行了修整,现墓地有花岗岩雕象。
徐光启,字子先,1562年生于上海,是我国明末的杰出科学家。 他翻译了《几何原本》《大测》等书,并编著了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徐光启生前信仰天主教,因此死后将其墓建在天主教堂西南,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像为身着官服的石雕胸像。基座由周谷城题:“徐光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