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世系

11

1)、巩义焦湾焦氏:有家谱,已续修十次。始祖讳公权,元末携三子自山西阳城县迁巩,目前共15000余人,在世者共十二代人,已传至二十八世。


(2)、偃师县大口乡焦村焦氏分两支:一支始祖名钦,系真定府平山县连暮,古晋洪洞人,明嘉靖年间迁来。另一支乃洪武三年自洪洞县迁来,始祖名字失传。现在两支辈分不乱,可能为同宗。现村中共有焦姓人口一千余人,已传至二十一世。


(3)、汝州焦村乡焦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彦通,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来,该族现有5000余口,已传至二十六世。鲁山县大多姓焦的村庄都属汝州焦村家族。


(4)、卫辉市孙杏村镇下焦庄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谷园,明初从洪洞县迁来。该族现有3000余口,已传至二十三世。


(5)、温县焦氏:温县城北有焦庄村,其始祖乃焦庆。焦庆乃陕西渭南人,明朝来温县作主薄;明嘉靖四十二年朝廷裁掉主薄,焦庆便没有再回渭南,而是在温县城北住下来,即今之焦庄村,今已传至十七、八世。而本县城东之朱沟村焦姓始祖,乃是焦庆之十一世孙名焦清廉;留焦庄者名焦清和;县城西关之焦姓乃是由朱沟迁去。目前全族共十七、八世,三百余人。


(6)、修武县北焦庄:现有谱,始祖名焦天锡,从洪洞县迁来。至民国20年,全族有40户,260余口人,传至14世。


(7)、博爱县柏山镇上屯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举,从洪洞县迁来。已传至23世(晋煤焦本军家族),现有千余人。磨头乡西西庄有十余户焦姓,详细情况其不得而知。


(8)、洛阳市伊川县白沙乡焦王村:现有谱,始祖名失传,传说西汉时迁来。已传至32世(并非从西汉记下来),焦姓共800余口人。


①、洛宁县马店乡焦河村焦氏家族:有无家谱不详,从焦王迁去。


②、息县路口乡湾柳树村、焦庄村焦氏家族:无家谱,从焦王迁去,始祖名失传。联系人:焦泽甫、焦洪昌0317--5963458。


③、伊川县白元乡辛庄村焦氏家族:无家谱,始祖名焦应币、焦昆,据称是兄弟两人,于乾隆年间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0代人,共 400余口。


④、汝州临汝镇侧空庄、牛庄、赵庄村焦氏家族:有无家谱不详,始祖名失传,于道光年间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4代人,共 400余口。


⑤、嵩县饭坡乡焦沟村焦氏家族:有家谱,始祖名焦元凯,于道光年间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2代人,共280余口;自此处又外迁汝阳。


⑥、汝州□乡□村焦氏家族:无家谱,始祖名焦荣,于17世纪末(1690年左右)从焦王迁去,至今已传16代人,共 400余口。


⑦、洛阳焦寨焦氏家族:共分三门,始祖于明末自洪洞迁来。目前二门有家谱;长门、三门已无资料,目前正在收集。


(9)、洛阳市南郊焦屯村焦氏家族:有家谱,始祖名焦灿、焦烂,兄弟二人从山西广平县迁来(广平县在河北省邯郸地区),至今已有420余年。相传,焦灿、焦烂在广平家谱上为第15代,至今已传29世。联系人:焦小民,家住洛阳市洛龙区龙兴十区41栋楼4单元6楼602房。


(10)、郏县焦村:现有谱,始祖名□□,从□县迁来。已传至□世。


禹州焦氏家族:现有谱。始祖名焦敬,从郏县迁来。已传至13世。


(11)、宜阳县城关镇有一焦家洼村,该村并无焦姓。传说焦姓已绝,最后一家也于数年前迁往他处。


(12)、商丘地区夏邑县县城正南35里处有韩营村,该村有不少姓焦的。


(13)、渑池县大乐村焦金苍称:该村有家谱,乃清同治五年十世孙所修。始祖为六人:即焦守营、焦守万、焦守仓、焦守良、焦守忠、焦守鳌,六人关系远近不知,何时自何地迁来不知;六人共生八子(即二世祖),即焦应夏、焦应奇、焦应魁、焦应召、焦应耿、焦应节、焦应礼、焦应财;三世祖有自刚、自全、自远、自永、自贤、自圣、自来、自润、自书、自顺、自美、自镇;四世为“洪”字辈,五世为单字名,六世为“天”,七世为“生”,八世为“泽”,九世为“正”,十世为“明”,十一世为“大”,十二世为“龙”,十三世为“儒”,十四世为“文”,十五世“宗”,十六世为“安”,十七世为“百”,十八世为“世”。另外,东张村、焦峪峒、焦岭、段村之焦姓均从大乐村迁去;目前大乐村焦姓约500余口人,已传至17世;现村中最高辈分为13世,最低辈分为17世;焦金苍为15世人,60余岁,电话0398--4975218。


焦峪峒情况:目前该村焦姓共有300余口人,在世之人共4代人,无谱;始祖乃兄弟二人,叫焦自刚、焦自镇,乃从大乐村迁来。


(14)、灵宝市大王镇冯佐村焦氏家族:该村目前共有4000余焦姓人口,始祖焦礼乃元末从山西平陆县焦家沟迁来;目前在世人口共六代人,即最高为16世,最低为21世;有家谱,乃17焦自兴(今年67岁,电话0398--8868310)于2004年所编;周围焦家岭、沟北(或沟背)之焦姓均从冯佐村迁出。总之,冯佐村乃灵宝最主要焦姓聚集地,其它散户均从此迁出。


(15)、据灵宝市大王镇冯佐村人称:陕县基本上没焦姓,卢氏也不多。


(16)、河南马房村始祖名焦旺,明成化8年从山西高平迁到焦楼,生三子:玘、程、林。


(17)、嵩县焦凹村:


①、目前该家族包括三个村,即焦凹村(属大坪乡,在大坪村北约2里处)、大坪村、乔沟村。大坪村和乔沟村均从焦凹村迁出。其中焦凹村、大坪村各七、八户焦姓,乔沟村40多户焦姓,总计约60余户。无谱,传称迁自洪洞,自始祖至焦民共12代人(或曰19代人)。目前在世者共7代人,即焦民上有曾祖辈,下有三代人。


②、该村始祖兄弟三人:该村始祖为老大,范庄岭大队焦凹村(和大坪乡焦凹村不是同一村)为老二,纸房乡吕沟村为老三。范庄岭和纸房乡均属嵩县。


(18)、西平县焦庄乡焦庄村焦氏家族:无谱,从山东迁去。联系人:焦德涵0316--6328493。


(19)、伊川县葛寨乡南坪、黄连树、后富山、梁沟村焦氏家族(即焦学超家族):无家谱,始祖名焦治田,原先不知从何处迁来,但和焦王不是一家;村人称迁来已有400余年,分三大分支,至今已传19代人(或曰23代人),共800余口(或曰3800余口);从该村又外迁400余人。近年来,在该村坟上发现一墓志铭,上面载明:墓主人焦处士的祖父是洪武年间知府官,从德州府高平县迁来。


(20)、洛宁县东关寺沟村焦氏家族:有布画家谱,焦江海为族长。其族从洪洞迁来,始祖叫焦天章,生四子,遂分为四门,至今已传至18世,现今共有2200余人。焦江海为10世之人,目前10世为最高辈分,尚有五、六人。


(21)、河南泌阳焦芳家族:始祖为焦义,焦义为避元朝统治者民族歧视,弃官自陕县迁泌阳中官铺(今高店乡附近),后移居泌阳城南一里许之草店村。除焦芳祖父焦显留居泌阳外,其余族人多迁许昌、叶县。焦义与焦显差若干代。焦芳祖父生于1381年;焦芳之父名焦宣,生于1409年。焦芳生于1434年,生五子,曰琦、瑞、瑾、玮、黄中,孙焦希程,曾孙焦应桥。


据唐河张店焦书钦称:桐河乡焦庄村始祖焦思文生二子,名曰有周、有兴,有兴生治久、治斌、治龙、治凤,之后厉20余世不间断;其辈分为:恒章运克祥,凤鸣德世方,宗国彬荣万,宝善应玉堂。目前传至祥字辈,祥字以前辈分其忘记。显见此20 字为近百年内所定。


张店焦氏从张清寨迁来,张清寨焦氏不知从何处前来。张清寨焦氏祖坟只埋了三人:一父二子,父亲即为最初迁来者,至今已传至13世。二子之后人:一支进山,一支过河。张店即为过河分支,至今共有200余人;进山分支今在祁仪乡东南之山中,似乎亦叫焦庄。旧时,张店尚有人去过进山分支处,称对方有祠堂,有无家谱不详。


2、河北省


河北省焦氏,目前共约1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保定以南地区,其中保定地区约4万余人,石家庄地区约2万余人,邢台地区约1万5千余人,邯郸地区约2万余人,省内其他地区均有零星分布。河北焦氏,其来源以明初大迁民为主,绝大多数来自山西洪洞县,其中邢台、邯郸地区以永乐年间为主。各地区焦姓主要聚居县份如下:(1)、保定地区:曲阳、文安等; (2)、石家庄地区:深泽、高邑、栾城等;(3)、邢台地区:柏乡、新河、南宫等;(4)、邯郸地区:肥乡、永年、广平等。


以上县市以曲阳县焦姓人口为最多。其中柏乡家族始自宋代,肥乡家族始自金代,其余多始自明代。关于家谱,河北省因受日军和文革破坏较他省为重,目前存世较少,但南部诸县较北部存世量稍大。


(1)、沙河市西户焦氏:该村焦氏属河南省巩义市焦湾焦氏分支,有家谱。始祖讳焦房,该村现有焦姓1100余口,目前在世者共八代人,辈分最高者为20世(思字辈),最低者为27世。


(2)、沙河市洛阳村焦氏:该村焦氏属河南省巩义焦湾焦氏分支,现有谱。始祖讳焦佃,该村现有焦姓550余口,分三大门,即东门、中门、西门。目前在世者共七代人,辈分最高者为22世(希字辈),最低者为28世,其始祖坟在工人村西南。始祖碑在洛阳村东街郭才生房下,碑上刻有如下文字:明故焦翁----其余文字村人已忘记;沙河县大油村、高店、邢台县卧庄村之焦姓均从洛阳村迁出。


(3)、威县城关乡西河洼村,有十来户姓焦的,据传说和沙河市洛阳村焦氏为一家。


(4)、雄县焦氏:乃元朝大臣焦德裕家族(焦赞之后)。


(5)、新河县后良家庄焦氏:洪武年间迁自山西泽州高平县,有家谱。


(6)、栾城县冶河镇冶河村及大营村焦氏家族:该两村为同宗,其始祖名焦彦良,于洪武七年(1374年)由山西大同府朔州马邑(今山阴县)迁栾。传说彦良兄弟三人,彦良为长;老二名彦德,迁山东,具体位置失传;老三名字失传(或曰彦顺)迁河南,具体位置失传;彦良生六子:长讳和,次讳福,后四人次序不详;后四人名字为:荣、林、宣、宦;其中次子福流落于山东兖州焦家庄;彦良之父埋在栾城,传说早年间山东彦德(或其后裔)曾来栾城偷其父尸骨,未果;彦良其余五子均在栾城,分为五门,目前各门均有布画家谱,但中间均有十余代失传(9至15代不等),此乃因文革中老谱被毁,今日已无资料可据。目前彦良后裔在栾城者共约5000余人,在世人口自17代至26代,26代为最低。


(7)、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焦氏家族:有家谱,手抄本,较简略,谱称迁自洪洞,但不知确且地址,迁至平乡已历六百余年,至今共传23代人。联系人:石家庄市公安局下属保密局焦某:0311—7027966(办)、7738882(家),13931116288。


(8)、河北省新河县申家庄、菜园村、梁家庄,三村始祖乃兄弟三人,乃从山西省高平县汤王头村迁去;梁家庄始祖叫焦十二,传说其迁去时刚十二岁。


(9)、清河县焦氏家族:截至1990年,清河县共有焦姓人口5105人,连配氏共有6500余人。


①、焦石佛、焦家园、北焦庄三村焦氏:乃同宗,有家谱,先祖始居金陵,因避难而迁山西太谷县,时间不详。明永乐三年,有名焦亨者(该村始祖)自洪洞迁清河。焦亨兄弟四人,曰焦亨、焦洪、焦云、焦横,分别落户于焦石佛、陈二庄、南焦庄和山东省某村。


②、陈二庄、谢炉集焦氏:乃同宗,有家谱,先祖始居金陵,因避难而迁山西太谷县,时间不详。明永乐三年,有名焦洪者(该村始祖)自洪洞迁清河。


③、焦家堂焦氏:有家谱,有名焦勋、焦让者(该村始祖)自洪洞迁清河,时间不详。至今共有600余人,传至14世。


3、山东省


⑴、日照焦氏:据传,始祖值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又加旱蝗瘟疫之灾,兄弟三人(讳:升、斗、木)由江苏苏州苍门过江北上,迁至海州(江苏东海杏黄村)定居。因海州滨海地处斥卤,不宜耕植,长兄在该地住下,二弟、三弟二人又北去山东,一居日照,一居诸城。来日照时沿海地区袅无人烟,始祖族谱遭兵燹失落,何时迁居日照无从考究,惟传说迁自元末。


元末红巾军起义,先祖焦庸(系三世)从军,在南征北战中,因有显赫战功,受太祖朱元璋赐,世袭南京旗手卫千户,其子焦武、孙焦杲、曾孙焦靖为南京旗手卫千户,升指挥佥事、大教场把总。焦文杰南京骑都尉,后贵进武毅将军。其子焦竑(系七世),字弱侯,明万历十七年(1589)以殿试第一人(状元),官翰林院修撰,东宫讲读官,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享年八十岁。讣闻于朝,明熹宗帝赠“谕德”,南明福王时追谥“文端”。


⑵、西部焦氏: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河北枣强迁来,已有20多世,都有家谱。山东济南、章丘、泰安、淄博、荷泽、莱芜等地世排相同:…兆其念,方裕(玉)守体传(田)。 代表人物:焦裕录、焦波(现代摄影家)。其中,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下焦村始祖叫焦景信,乃明朝嘉靖年间从章丘迁去(在章丘谱上为第八世),景信至今已传至十八世(即在章丘谱上为第25世)。博山区多数焦姓均为该家族之分支,如上焦村、天井湾、崮山(乃焦裕禄家族居住地)、莱莱的、嘶马河、左家峪等处。


⑶、山东章丘焦氏:始祖焦成,二世祖弟兄二人,叫焦伯民、焦伯□。有家谱,乃十七世孙家麟修。该谱序言中称:“我焦氏原籍北直枣强人也,永乐初年迁于山东,耕耘之外以行仁为务,至中丞祖文运始开,于崇祯八年立诰命于墓前 ”;一修:于迁来后四百余年初修,共十七世,辛亥清明十三世孙奕年修;二修:乾隆丁亥,十四世孙迪曾修;三修:道光丁亥九月,十七世孙家麟修。目前总人数有上万人。


⑷、平原县王村店乡焦庄村焦氏:现无谱,始祖名焦鸿武,从洪洞县迁来。解放前共30余户,清光绪时曾画家堂(当时传至17世),后文革中损毁。


⑸、曹县魏湾镇焦楼村:现有谱,始祖名焦伯祥,洪武年间从洪洞县迁到安丰(今安徽寿县),伯祥为武略将军,镇守河南考城(今兰考),其子孙分布在兰考周边诸县。该族现有7000余口,分布在70余村。


⑹、平度市蓼蓝镇焦家寨村:现有谱,始祖名焦思恭(思恭以上十世失传),世传自云南先迁四川,又自四川迁日照,后自日照迁来。该族现分布在50余村,已传至16世(自思恭算起)。


⑺、东明县焦楼:现有谱,始祖名焦旺,明成化8年从山西高平县迁来,或曰明永乐二年迁此,改名焦楼,现有1556人。


⑻、山东齐河县、焦庙镇,该村以姓氏及庙得名。


⑼、山东焦斌屯,明万历年间焦文、焦武兄弟在此定居,合文武二字加姓成此名。


⑽、山东莱州市、金城镇、焦家村,尚未调查。


⑾、山东胶南胶县,始祖讳鹍,永乐年间为灵山卫指挥检事。


⑿、山东高密、昌邑焦氏:现有谱,始祖名焦增,焦增弟兄四人(依次为:增,玖,城,埸)其为长门(住昌邑大庄、其后人分布在昌邑、高密等地),老二名焦玖(住古代登州,一说居直隶),老三名焦城(即章丘分支始祖),老四名焦埸(居安丘郎君庄、其后人分布在安丘、青岛等地)。弟兄四人均于洪武二年来自河北枣强,现今均已传至二十五、六代,其中焦增后人一万余人。(高密焦宗传电话0536—2121918,)

0.1126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