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祖由闽泉而来,因始祖叔父安业公邀昆公三兄弟共四人,长兄名仲、三弟名聪,达凤岙,住居杨坑岭脚。经安业公等四人,住不久,该安业、仲、聪返回闽泉,以后至今并无回到小眉山。我祖派下,至九世,兄弟四人都出外找寻,但交通不便,事无宗址,无法稽考查实。及一九八三年,我退休在家,同亲房兄启努商量后,两人立赴泉州安溪西门。在石永能家中住宿两夜,携谱查出十世东井公,派下事无实则。据族内所谓安溪地名有十八里名称,溪东里实无。次日指我俩去南安县眉山乡小眉村,查得一清二楚。第二次,八六年四月,我同次房贤约前往。又,八七年四月,同希周前往眉山。八八年,又同希楼、贤涨三人前往。连续四年中,数次到达小眉那。小眉石姓有九世祖起宗公,原泉州府志留名。我宗内协议成立古历四月初六日诞辰,子孙全宗祭祖络续。每年搬戏一班,成为每年定额。因我路途遥远,难能到此参加祭祖寿诞日期。因此小眉来往川资费用都由各人负责,至今小眉石姓宗族有三百外户,有两千外人口。在他繁悉的,有贸易人、有旅外走寻业务,在生活上比较好转。还有百内年有去马来西亚住居发展,有两千人口,有责职博士,著名石诗元比较有贤能。部分为首,设置华侨学校,我族子弟集校都学中国话音读中国文字。固此不忘我中国的祖居位眉山。虽山乡境地人口颇多。一九六五年中国共产党号召设治移民,该小眉村人口移去福建明溪县盖洋姜坊谢坑,有二百左右人口。至八八年繁衍达到四百多人,今有信件来往。名石恭发老前辈再叙安业公由三人同返闽省,由凤岙外出,达至汀州府武平县燕玉村图生有若干年,又移居到霞浦县大湾村,子孙瓜瓞连绵。及第七世,有贵有庆兄弟二人他系石匠赴屏南县谋生,后随各户完全移居棠口乡西村。我等三人前往石荣棋家宿夜,次晨同十三世石家享等五人赴小眉山互相查谱,有实念口述证录子孙记的头世祖安业公,其后迁入霞浦,数传世系不清。查对时在霞浦有三世不明姓名,现由第六世赠字讳行,摘记比较准确。如此,仲公、聪公其后裔下落不明,但是赤溪前往两次,在石作雄家,谱头世祖国因公,亦不符合世系,是安溪依仁里迁入,其以上祖公名称有部分符合六名,但桥墩祖上亦符合相同六名。桥墩石姓头世祖是仁夷公,是安溪安仁里迁入桥墩。如是题明,今后略略参考,备之一二后知。因我现年七六岁,去年赴小眉山数次,整理一些过程,恐久之未修谱,难以稽考完整世系云尔。
岁时
公元一九八九年岁次己巳冬仲月谷旦
第十世裔孙启楚采访记载
附言
一九八七年前往眉山时,因宗亲石礼溪等五人随同来平阳梅溪探望族内景况数日,敬待后返回。于此暂言,以资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