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1983年初,由诗元再从兄倡议编我石氏族谱,理事会通过,他任主编;在原籍小眉则由宗礼溪先生主编。但这份工作进行期间,诸多波折,搜集资料困难重重,耗费时日,但告完成,我们对祖宗父母及子孙已做了一件大事,不会因时代变迁族谱失修,宗根无据,值得庆幸。并在此机会把波德申芦骨石氏联宗会简史纪存,以使吾族后人能瞻仰宗贤的贡献。记前人功德以励后人,文化延续尽在于此。今后凡吾宗亲各手一册,便可了解我族史。我们常说寻根,读尽世界史,连自家三代宗祖名字也列不出来,岂不是一怪现象么?

  编族谱并非封建的延续,是留下史根。各姓氏都有族谱的记录,每代祖宗发展史迹,沿宗追源,都可了解我们全是炎黄的子孙。再从各方面史迹的找寻、可得明确认同人类原是一家人,对世界的和都会在亲情的温暖中培育出真善美的情操来,即是孔夫子所说的:“仁”;给人类定位:“天地之性,人为贵”。

  初期我石氏来马,字辈最高是允勅公。对石家拳及祖传驳骨术造诣甚高。但在吉隆坡身故,没有迁移到波德申来。这段时期宗贤迪迓公,迪知公、迪谦公、诗贺公、礼禄公。以如族长身份约束宗族子弟,扶危济困,尽力以趋而不分亲疏,使人敬畏者是迪知公;以领导我氏族建公业的是礼禄公,集资购石氏衡山为宗氏公冢;及创组武威社有限公司,使我族在芦骨占一业发展余地,功劳不小。此外女中豪杰,家迪王伯母谢却(加提手旁)娘,因小为童养媳,受家翁允殊公宠爱,亲授祖传驳骨术,常在身边,行医济世。她来马住于芦骨,宗亲或远近闻名求医,施医施药并供餐食,来者不拒,懿德有口皆碑,这固然是他个人的修为,但也是承庭训所致,才能不挟奇技求厚利的。自从芦骨石氏联宗会成立后,由会长及理事领导宗亲,为宗亲谋福利,进入集体领导,可分为四期:

  ()草创期:1960-1961会长宗笃

  石氏宗会获得注册证正式成立。

  ()稳定期:1962-1978会长宗礼老。

  1.兴建三层楼会所一座。

  2.捐献给芦骨埠华文小学四间教室的校舍一座。

  ()守成期:1979-1988会长泉成,浸润。

  ()发展期:1989-1994会长由我担任:

  1.购买武吉巴廊津油棕园;

  2.族谱,宗会简史;

  3.捐款协助小眉乡建校舍;

  其实,我石氏在此间一点成就,得来也是不容易的。我们应珍惜。我希颁发后,尤其年青的宗亲,应投入宗会活动,使宗会既能照顾宗亲并及当地社会,虽然,我们在财力,才智方面还不能在当地领先,但我们已能和当地时贤并肩合作,和睦各族,效忠国家,我们落后更应迎头赶上,做我们应做的事,而求达致至善。我代表宗亲,谢谢小眉乡族谱编委及大马我族族谱编委与持久为我宗会做出贡献的宗亲,并和你们共勉。

  至于小眉乡与芦骨原同一始甫盛公所传子孙,小眉谱与波德申芦骨谱截然分开。实应时势所需,同宗不同国籍,且今中国一子政策,大马华社集百姓杂居,名分西东,族谱的续编便出现问题。此后看来族谱只能作此一代的总结,寻根有谱可据,而后讲男女平等社会难免要转化先立家谱而后集族成族谱。此家谱形式难免男女内外孙曾并列,故在小眉谱保留传统形式,而在大马石氏则以家谱形式编纂。尤其在芦骨石氏族谱,前有直系宗传代名表,后有生传子孙的世系表,好子孙常翻阅,问你接班人将来是否把族谱、家谱编号呢?此族谱附有〈石氏家庭福禄寿记录表)你是否能注意-一填写留下史根,就看你自己的表现了。由于不少宗亲所提供的资料不齐全,其中从简,或出错,若要求全,清你在〈石氏家庭福禄寿记录表》中一一填写清楚传后,这是家长本身的工作,别人不能代替。我深信以后接班人会做得更好。但也必须如此,一代胜过一代,岂只是宗族,整个人类要这样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啊!

  谢谢

   

0.093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