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造成『物壮则老』的关键就在于不能『心使气』,即只讲自我情感、意气,不讲理智,不顾客观规律,结果只能使阴阳失调,导致生命『早已』。
这就好像是一颗苹果,一旦熟得过分,那也就离腐烂不远了。名利便是这样的『苹果』,如果任追求名利的愿望过分膨胀,那就好像是在把苹果催熟,一不小心便得到了一颗烂苹果。
《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无疑是其中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人物之一。人们一面惊叹于她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另一面又不禁感叹她的结局的凄凉。在书中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机关算尽』这四字道尽了王熙凤对一己私欲的放纵。她个性好胜,作为管理贾府之人,从她想尽办法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族表面上的兴旺,但是她的鞠躬尽瘁却招来贾府上下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能使贾府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都保不住。
熟悉凤姐的各色人等说她是,『于世路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精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百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真真泥脚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都叫她算计了去。』
然而她这样一个聪明人,却不仅好名,而且好利。不论是对于金钱的欲望,还是对于权名的欲望,王熙凤都毫不知道节制,也不担心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因为她说自己是从来不怕阴司地狱报应的,因此什么狠心的事她都做得出来。在第十五回,她弄权铁槛寺,一手操纵了张金哥之事。在这件事中,她巧妙地运用贾琏的关系,轻而易举地敲诈了三千两银子,至于张金哥与守备之子的死她全然不放在心上。手段高明却阴险。--为了一个『利』字,可以枉顾他人性命,这又怎么能说不是对私欲的过于放纵呢?
在协理宁国府一回中,为操办秦可卿的丧事,她受命于混乱之际,目的自然是展现自己的才能。这种表现欲在当今社会看来无可厚非,但是同样的表现欲展现在他处就不仅仅是展现自己的才能而已了,就会演变成一种无法节制、不能收敛的贪婪。她对于金钱的贪欲,不仅是在外利用像张金哥一案那样的机会敛财而且苛扣下人的月钱放高利贷,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为了争她身边一个丫鬟的名位,各色人等都来送礼,甚至在害死尤二姐之后,连丈夫贾琏的钱都搜刮得一干二净。就连她自己也说:『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身退步,回头看看。』
可是她真的抽身退步了吗?没有。欲望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就是洪水猛兽。她不仅没有退步,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是赶尽杀绝,不留后路。
正如老子所说的『物壮则老』,欲望已经膨胀到这种地步,早已脱离了大道,那么自然也就只能是『不道早已』了。最后王熙凤作威作福,积怨渐多;赵姨娘想要为儿子贾环争夺继承权,不惜使用巫术对付她和宝玉 宁国府的尤氏则伺机奚落她,拉拢她的亲信和仇敌 连她的婆婆邢夫人也是抓住机会就要打压她。利用『绣春囊』一事大做文章下人们也早已不能忍受她的刻薄贪吝和狠毒,骂她是『巡海夜叉』,用各种方式抵制她的统治,可以说是『墙侧众人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弄得她心力交瘁,大病小病不断,额头上的膏药是总得贴着的,而且连贾琏对她也是恨之入骨,最后王熙凤落得个『一从二令三入木』的下场实在令人感叹。
从这一点来看,王熙凤的聪明实在称不上多么高明,她有的只是世俗的小聪明,以为自己始终能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能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但是她却没有认识到『物壮则老』的规律,最后自食恶果。
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贾府的一个缩影,仗着祖先的余荫,仗着元春入宫为妃,整个贾府其实都在肆无忌惮地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那些代表着贾府延续的男人。贾府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到『呼啦啦似大厦倾』,从极盛而至衰,恰恰体现了老子的论点。
那些老少主子爷们在生活上极尽奢华。当初为秦可卿这么一个年轻媳妇办丧事,宁国府的当家人贾珍就不惜倾其所有,只为了丧礼上的风光,就花了一千两银子为贾蓉买了个『五品龙禁尉』的虚衔。上好的杉木板皆不中用,直至选中了『拿着一千两银子,只怕没处买』的樯木棺材。停灵四十九天,家下执事仆从人等可数得上的,就有一百三十余人穿梭般忙碌于其中,出殡之日沿路搭设彩棚,设席张筵进行路祭,其势轰动朝野。而且他们吃喝嫖赌种种恶习无一不沾,直让柳湘莲感叹『只有门口这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依财仗势,包揽词讼,欺压百姓,如狎妓酗酒,种种恶行丑态不一而足。最后贾府被抄,革去世职,流放赎罪。赫赫贾府家计萧条,每况愈下。
这些场景缩小了来看,和王熙凤的所作所为直至结局是多么相似啊。贾府的由盛至衰,不就是因为那些老少主子爷们的放纵贪婪吗?他们的贪欲被无穷尽地放大了,就像拼命吹大的气球,总有吹破的那一天,到时便是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时候。这便是『物壮则老』的规律。我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切不可过度,否则就会落入为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圈套,只怕也会像王熙凤一样『反误了卿卿性命』。
故事二:
汉武帝时,上官桀任未央厩令,负责御用马匹的喂养、调护。汉武帝能征善战,自然对自己的马倍加关心,责令上官桀好好喂养,不得疏忽。
某年,汉武帝大病一场,险些一命呜呼,宫内宫外一片忙乱,正常工作都乱了套。过了许久,汉武帝慢慢好起来了。一日,春光明媚,汉武帝游兴大发,让手下备马套车,准备外出游玩、赏春。许久不见爱马,汉武帝自然关心他的马匹。哪知牵来一看,一匹匹都消瘦了不少,且没有梳洗,看上去脏兮兮的。汉武帝看罢,暴跳如雷,命手下人速去传上官桀,众人都为上官桀捏一把冷汗。
上官桀到来,汉武帝劈头大骂:『朕命你好好调养马匹,想不到朕病了一场,你竟把马养成这样。你是不是以为朕再也见不到这些马了?』上官桀见大祸临头,便一下子跪在那里,连连叩头说,『皇上息怒,这都是微臣的过错。数月来微臣听说皇上龙体欠安,故心中十分忧虑,日夜打听皇上消息,惦念皇上健康。所以没把心思放在养马上,使马瘦了许多。微臣真是罪该万死,请皇上处罚。』说着说着,上官桀流下泪来,汉武帝本来憋了一肚子气,是要把上官桀治死罪来解气的,却不料上官桀竟说出这番话来,心中气早消了。但他又怕上官桀是临时编谎开脱罪责,正在沉吟之际,见上官桀泪流满面,于是相信了上官桀的话,不但没有处罚他,还嘉奖了他的忠心,不久提拔上官桀做了太仆令。上官桀善于揣摩皇上心理去讲话,随机巧对,取悦了龙颜,终于免除了杀身之祸,还得到了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