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认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表面上看,它解释为『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在古代,『知』和『智』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知』者,或并云『智』。老子分明又在暗指--聪明人绝不会去夸夸其谈、爱出风头的,更不会去炫耀自己知识广博。不管老子指的是『知道』还是『智者』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这种谨慎言谈的人都是有涵养和智慧的人。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塞其兑,闭其门』,是说道德功修至胎息境界,不用口鼻呼吸而用肚脐或毛孔呼吸,关闭自我知欲的一切门户,守住大道之境。这已不是练功的方法问题,而是由量变到质变修道有成的象征。

  『挫其锐,解其纷』。挫除了自我妄为之念,不争不贪。化解了自我纷纷之想,无悔无怨。不合大道的自我主观意愿、情感,已被彻底抛弃。

  『和其光,同其尘』,是说自我目光统一于大道之光、真我之光,即主观意识统一于客观规律。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皆为大道之尘埃,我与大道同真,与万物一体。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一切顺其自然。『是谓玄同』,是说自我之德统一于大道,完全扬弃自我,与真我同一,与宇宙同构而成为『神人』『圣人』。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朴的取得,是自我之德同于大道的结果是自我超脱了亲疏、利害、贵贱乃至生死,达到物我两忘、不为一切主观的好恶、是非、美丑等情感所羁绊的成果。所以,对于自我而言,不可因得朴而与之亲近、也不可因得朴而与之疏远,不可因得朴而谋私欲,也不可因得朴而危害他人;不可因得朴而自以为贵,也不可因得朴而自以为贱,因此成为天下最可贵的人。本章论述了真人、圣人之所以为天下贵的品质。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只有重塑自我,才能与宇宙同心,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超脱自我的精神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这样的人,必然成为社会上最可贵的人。

0.1112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