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小鱼体小而脆弱,所以烹调的时候不能力道太猛,也不能随意翻动,须小火慢烹,多加观察,细心调制。办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必须順其自然,不能违反规律蛮干,否则事情也一定办不好。
故事一:
有一位客人去侯子家访问,送了他一只獐子。侯子问:『獐子可以驯化吗?』客人回答他道:『在太平盛世里,野兽都可以成群地出游,你难道不相信吗?为什么獐子不可以驯养呢?』侯子说:『对呀,我试试看吧。』
侯子为獐子造了间房子,开始驯养它。獐子的情緒很不稳定,它一会儿低声呦呦地叫,叫过之后,就静静地待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在思考什么;一会儿又嗥嗥地大叫,显得很是悲凉。到了晚上,獐子不愿被囚禁在房子里,常常用头去撞门。如果有人走近去看它,它就惊恐万状地在角落里缩成一团,一动不动地盯着来人。獐子虽然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与人很相似,但还是难以将它的野性驯化。
仲凫王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去对侯子说:『你显然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什么不把它交给我来驯养呢?』
侯子回答道:『你的院子里面有两条狗,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狗,小的也是韩之卢的后代,十分勇猛。如果獐子被这两条恶狗吃掉了,那可怎么办呢?』
王子听了哈哈大笑,说道:『你不但不善于驯养獐子,而且也不了解我的两条狗。我将会引着獐子去见那两条狗,然后逐渐让它们在一起吃食,逐渐让它们晚上同住一个地方,逐渐使它们成为好友,而且还要让它们的关系日益亲善。我既然驯养獐子,当然只会使它的生活更安定,怎么会去伤害它呢?』
侯子听了这话,觉得有点道理,但还是嘱咐道:『尽管如此,你还是派小童子看着点,用绳子把獐子拴起来,别让狗太接近它。』
王子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就这样,獐子就让这位王子带回去了。
过了三天,王子派人带话过来给侯子说:『我已经不让童子看獐子了。我的那两条狗,看上去也很平静、安宁,不像是想侵犯獐子的样子。』
又过了三天,王子又派人告诉侯子说:『现在我已经把绳子解开了。我的那两条狗,也能与獐子和睦相处,很是亲熱。虽然獐子还是存有戒心,但我相信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又过了三天,王子再次派人送来消息:『獐子已经消除了戒心,与我的两条狗真的是亲密无间了。』
又过了三天,西旅氏狗却趁獐子熟睡的时候,咬住了它的喉咙,韩之卢狗也上去咬住它的两肋,獐子就这样被咬死了。
愚蠢的仲凫王子不顾獐子和狗本是天敌,硬要逼它们相亲相愛,当然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順其自然,可以使事情变得容易,但必须符合自然规津。
从前,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
那只动物开口道:『我叫「领悟」。』
这时,樵夫心想:『我现在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
这时,『領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裝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
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裝成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領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現。
它又开口说:『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砸在『领悟』身上,『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人们做事一定要学会顺其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
高僧神秀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无非是让我们勤于自省,多加改正自身的不足,才能有长足的进步。老子曾说过:『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与此观点不谋而合,发人深省。
故事二:
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又称热执,公元前497-465前年在位。他曾被吴国击败,屈服求和。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继而他在徐州(今山东藤县南)大会诸侯,成为一代霸主。
夫差,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473前年在位。
夫差初在夫椒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屈服。隨后他又下令开凿邗沟,以图向北发展,最后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诸侯会盟,与晋国争霸,越王乘虚入关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灭吴国,逼夫差自杀。越王勾践在被吴国灭亡时,屈身为奴,服侍吴王夫差,后来被准许回国,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勾践为什么能打败吴王夫差呢?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计策,就是用了美人计。
勾践回到越国后,从国内搜集了大量的珍宝,还挑选了美女数千人,选出了两个最漂亮的女子,一个是西施,一个是郑旦。他将这二女子进行训练,每日教她们歌舞礼仪,然后送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得到两个美女后,整天沉醉于美女怀中,不问政事。西施还趁机离间夫差和伍子胥的关系。伍子胥识破了越王的美人计,多次劝谏吴王。夫差不但不听,反而赐伍子胥以『属镂之剑』,逼伍子胥自刎。伍子胥按剑在手,叹道:『大王是让我自尽啊!』伍子胥赤足下阶,立于中庭,仰天大呼:『天乎,天乎!昔日先主不欲立你,全靠我力争,你才得到了嗣位。我为你破楚败越,威加诸侯;今你不听忠言,反赐我死!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他对家人说:『我死后,可抉我之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之入吴也!』说罢,自刎其喉而死。
夫差听手下人报告了伍子胥的遺嘱,心中不快,亲往看其尸,冷笑道:『胥,一死之后,你还知道什么?』乃自断其头,置于盘门城楼之上;取其尸,盛以鸱夷之器,使人载去,投于江中。伍子胥含恨死去,使越国除掉了一个有力的对手。后来越国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国内大旱的有利时机,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亦自杀。吴王夫差逼杀伍子胥,不是专制昏庸又是什么呢?
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却拜倒在美人的石榴裙下,以致丧身灭国。商场上也一样,应抓住对手的弱点,善用策略,取得最终的胜利。
故事三:
公元前340年,秦魏两国兵戎相见。商鞅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就像人有心腹大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攻占魏国。魏国东面是险厄山岭,与秦以黄河为界,独享崤山以东的地利。强盛时可西侵秦地,窘困时可东退自保。现在秦国正值强盛时期,而魏国庞涓兵败身死,各国诸侯都已背弃它,我们可以乘机讨伐魏国,魏无法抵抗只得向东迁徙。那时秦国据有黄河、崤山的险要,向东可以制服各国诸侯,必能成就帝王的霸业。』
秦孝公听从商鞅的建议,派他率兵五万伐魏。魏国闻讯,魏惠王召集群臣商议御敌之计。公子卬说:『商鞅当年在魏时,和我是好朋友。我曾向大王推荐他,没有得到大王的重用。我愿领兵前往,先与他讲和。如果他不同意,我们便固守城池,请韩、赵出兵救援,迫使秦国退兵。』魏惠王即拜公子卬为大将,也率兵五万进屯吴城。
两军对垒,商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说:『当年我与您交情甚笃,现在各事其主为两军之将,实在不忍相互残杀。我有意与你讲和罢兵,您若有诚意,请轻装简从相见于玉泉山,做衣冠之会。』公子卬信以为真,答应如期赴约。
商鞅为迷惑公子卬,故意把玉泉山附近的军队撤走,暗中却埋伏下散兵。到了赴会的日期,他派人去魏营报信说,只带很少的随从在玉泉山下迎候。公子卬到了山下,见商鞅随从既少,又无兵器,遂坦然不疑。
两方盟誓已毕,奏乐饮酒。饮到酣畅之际,一声号令,秦国勇士在筵席上生擒了公子卬,押入囚车,直接送回秦国报捷。魏国随行众人,都被埋伏的兵士俘虏,没有一人逃脱。商鞅威逼利诱,让他们用本国军仗,谎称公子卬赴会归来,赚开城门,轻易地占领了吴城。随后,秦军乘势大败魏军。魏军主帅被掳,一发不可收拾,商鞅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魏国都城安邑近郊。
魏惠王大惧,派大夫龙贾出城请降。龙贾劝商鞅道:『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魏王虽不能重用您,但魏国是您的父母之邦,足下安得无情,一定要赶尽杀绝呢?』商鞅沉思了一会儿说:『要我班师可以,除非把河西之地尽割给秦国。』魏惠王只得献出河西一带的土地,匆匆忙忙迁都到大梁。秦孝公奖励商鞅之功,封为列侯,将魏国商於十五邑赏给他,称商君。
商鞅利用当年与魏公子卬的交情,诱使其上当,而最终获得了胜利。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不要轻易相信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