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出生人死』,是养生之道,指明白了养生之道,则健康长寿。否则,生命早逝。十有三,即十分之三。一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是就人类寿命的自然现象而言,即属于长寿的占总数的十分之三,属于短寿的占总数的十分之三。不言而喻,属于中等寿命的占总数的十分之四。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是说人的自然寿命(应不包括天灾人祸死亡的)因『动之死地』,即不懂得养生之道而缩短了十分之三。按照这一说法来衡量世界人口的寿命,现在,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约为七十多岁,倘若世界人民都懂得养生之道,那么,在当今生活条件下,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应为一百岁左右。老子的寿命一说是一百六十多岁,一说是二百多岁,但不管哪一说,都向世人证实了养生之道的科学性。

  人的自然寿命为什么会缩短了十分之三呢?原因就在于人们太惯养生命、厚待生命了。生生,前一个『生是动词,惯养的意思后一个生』是名词,即生命。所谓惯养生命,就是放纵欲望而不懂得加以克制。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是说通过练功,自我已经达到有情无欲的境界,故无须采取回避措施。兕虎虽猛,我无欲于它,我怎会受伤害呢?我以慈悲为怀,无『乐杀人』之心,与人和平相处,自然不为其伤害。

  兕角虽凶却无投向之所,虎爪虽猛却无捕捉目标,兵刃虽利却无行刺对象,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没有了死地』。

  这一节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善摄生者』的修养境界。

  本章是说摄生之道。人生皆因生生之厚,缩短了十分之三的寿命,以此说明了摄生的重要性;后面是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善摄生者所达到的境界。本章的秘诀是『出生人死』一句。

0.1330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