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就是在这种发展变化中,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优秀美德更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诸如天下为公、以民为本、融入社区、敬业负责、勤俭持家、诚实待人、敬老爱幼、保持和睦的人际关系等。今天依然有弘扬的必要与价值。同时,还要把这些美德具体落到实处,如在选拔干部时,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在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中,注意遵守社会公德。总之,道德的要求在客观上申张了社会的正气,在主观上则使个人无愧于人类的良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放松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更不可恃才失德,这不论是对于我们的立身处世、应酬交往,还是对于保持我们的内心宁静,都是至为关键的。
同在一个企业内,道德乃造就职员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培养职员对企业的忠诚感与认真敬业地工作的基础。在这方面,企业要将对雇员的品德要求予以具体化、细则化。如诚实,就是金融证券公司对雇员在这方面的最突出要求,唯有诚实者才堪担当掌管钱财的财务工作,强调了德才兼备。所以,在具体工作与职业培训中,大小不同的企业都要创造种种便利条件,不仅要培养和发挥每个人的才干,也要提倡和发扬每个人的高尚品德,使职业道德真正成为本职工作的灵魂。
故事一:
不少人对『指鹿为马』的故事耳熟能详。秦朝末年,宦官赵高将一头鹿称为『马』献给秦二世。糊涂的秦二世还不至于糊涂到不辨鹿马的地步,所以就笑着纠正说这是鹿而不是马。赵高却不改初衷,一口咬定那头鹿是一匹『马』。
对此,朝中大臣们中,有附和赵高的信口雌黄之言者,也有反驳赵高混淆鹿马的正直不阿者。结果,那些正直的大臣都被赵高借故除掉了,秦二世也难逃杀身之祸。作为家奴宦官的赵高将秦廷秦国搅得乌烟瘴气,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幕家奴主事、宦官当政的闹剧。
在黑暗、腐败的封建王朝时期接二连三出现类似的闹剧,那些因性别器官受到阉割伤害而导致精神心理失调的宦官太监,一朝得势,就会竭尽全力地向社会报复,既毫无原则地欺瞒自己的主子,又借助主子的威势来欺压百姓,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有鉴于此,封建王朝的那些明君贤王,都做出了不允许宦官太监们干预朝政的严格规定,以保朝政的清明公正。
在修身方面,古人十分强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强调德才兼备而又以德为主导,认为德乃人生事业的基础,是个人才能的统帅与主心骨。反之,离开了道德的建树,立业也就失去了稳固的基础,犹如昙花一现,缺乏道德的约束,个人的卓越才能还有走向反面的可能,会耗尽在鬼蜮般的猖狂作为中。显然,古人用家奴做主的事例来比喻那些有才无德之人,是为了指出他们的危险性,因为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才干去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还可以特权特势来压制人才,对自己的错误做出万般诡辩,从而导致事业的失败、江山的丧失、个人的身败名裂。可见,才并不能主宰、更不能取代德而且比较来看,无德有才者较之无德无才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深。
对此,魏征建议唐太宗不可轻率地选择官员,用了一个好人,就会引来别的好人,相反,用了一个坏人,别的坏人也都接踵而来。魏征还进一步肯定了这种思想,认为在天下动荡不安时,主要是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所用的人也就必须德才兼备。
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
当然,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上的不少品德道行的高洁者,走的路是很寂寞的,如人们熟知的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身遭流放而后自沉于汨罗的屈原,持节牧羊的苏武,坚持抗金而后血洒风波亭下的岳飞等。他们不是政坛上的『不倒翁』,不是人生的春风得意者,但他们却是历史上的有德伟人,千百年来,他们的高尚品德一直流传在人间。相反,类似赵高、秦桧之流,生前趋炎附势,虽可享尽荣华富贵,却也免不了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经受着凄凉万古的审判,遭人唾弃。
据此来论,富于高见的哲士达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短暂功利,摆脱世俗的诱惑,注重品德的修养与修行,这似乎是世外玄虚之事,却能时时体现在人生的实处。一个人即使无权无势,他也可以竭尽己力,遗德于黎民百姓,这样,他的自得自足感也无可比拟。只要一个人的荣誉富贵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的,那么,一切就如山林的自然盛开之花,繁衍不息,是建立在功业或权力基础上的富贵名誉所不可企及的。
这种思想,可追溯到《左传》中记载叔孙豹所论及的『君子三立』。立德、立功和立言。在这三项不朽的事业中,立德是居于首位的。
故事二:
明朝时,安吉州有一位老吏,在审讯一盗贼时,别出心裁地请妓女出庭,巧妙地制伏了盗贼,听来别有趣味。这天,州内一富裕人家办喜事,家中张灯结彩,亲朋满堂。这时,有一小偷趁热闹之际,偷偷溜进了新房,钻进床底,想等到天黑时偷窃新娘的首饰财物。由于这家人家大业大,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新房里一连三天灯火通明,小偷下不得手。苦挨了三天三夜的盗贼,饥渴难忍,趁新房里只有新郎新娘时,爬出床底拔腿就窜。『抓小偷啊!』新郎见有人从床下出来,大叫一声追了出去,新娘则吓得浑身颤抖。
院内站着一些帮忙的人,见一陌生男人鬼头鬼脑地窜出新房,又传出『抓小偷』的喊声,便立即扑将上去,擒住小偷捆了个结实,直接送到了官府。县令即刻升堂审讯,『盗贼是何许人也?』小偷镇静自若『大人,我是医生不是贼。』
县今喝道:『既是医生为何躲到人家新房内?』小偷对答如流:『大人,那新娘患有特殊的妇女病,出嫁前求我跟随着她,以便随时医治。』县令不管怎么审问,小偷都能有根有据地回答,而且对新娘家的事也说得头头是道。小偷见县令无可再审,心中暗想,幸亏在床底下憋了三天三夜,新婚夫妇的私房话这会儿全成了我的挡箭牌,真是天助我也!县令无奈,只得对原告说:『被告到底是医生还是小偷,只有请新娘上堂做证了。』
新郎的父亲回家一说,新娘子死活不肯上堂做证——刚结婚就上堂打官司太失脸面了!况且那贼竟然在床底下躲了三天三夜,想到自己的言行都让贼知道了,她觉得无地自容。县令听说新娘不肯上堂,就问身边的一位老吏怎么办。
老吏早有一计,他说:『新娘爱面子乃是人之常情。依我之见,那小偷不一定认识新娘,若请另外一位年轻的女子出庭做证,就有好戏可看了。』于是,按照老吏的吩咐,一位由妓女装扮成的新娘,款步来到了堂后。『现在新娘子来了,你敢和她对证吗?』县令指指妓女问。
小偷牙一咬说,『敢!怎么不敢!』这时,老吏领着漂亮的『新娘』走进了后堂。小偷急步上前 :『新娘子,可是你叫我跟来治病的吧?为什么又让你婆家将我当作贼送到衙门呢?现在,你要给我做证啊!』说着,小偷忽然跪了下去。
『哈哈!』在场的人哄堂大笑,妓女装扮的『新娘』笑说,『真正的新娘还在新房呢!不信你去看看?』小偷一时傻了眼,县令再一审问,他便老实地认了罪。
故事看完了,令人捧腹。这就是变通的结果,既然新娘不肯出来做证,那么就换一个人,没有想到却达到了更令人吃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