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忧愁和烦恼作为一种负面情绪,会影响人的心境,让原本能够做好的事情都无法做好。老子面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的观点。在老子看来,任何困难都不应过于烦恼,总会找到办法去解决。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很多人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借口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换来所谓的公正。唯有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才能去除生活中的烦恼,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
一个小男孩晚上与家人一起玩牌,连续几次抓的牌都很差,结果全输了,于是,他开始抱怨自己手气不佳、运气不好。这时,男孩的母亲突然停止了玩牌,她严肃地对小男孩说:『无论你手中的牌怎样,你都必须接受它,并尽最大努力玩好自己的牌。』小男孩望着母亲那严肃认真的面孔,愣了愣神。只听母亲接着说道:『人生也如此。上帝为每个人发牌,你无法选择牌的好坏,但你可以用好的心态去接受现实,拼尽全力让手中的牌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获得最好的结果。』
从此以后,小男孩一直牢记母亲的这番教诲,他不再抱怨自己的命运,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就这样,他从得克萨斯州的农村默默无闻地走了出来,一步步成为陆军中校、盟军统帅、美国总统。这个小男孩,就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人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困难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的人去解决死的困难,方法就像通往罗马的道路一样有多种。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去思考它、研究它,找到多种解决困难的办法。
阿基米德是世界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就遇到过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叙拉古城当时的统治者希厄罗王为了报答诸神的恩泽,决定建造一个华贵的神龛,内装一个纯金的金冠作为祭祀礼。金匠应诏完成了任务,这时有人告发说金匠私吞了部分金子,企图用等重的银子掺入蒙混过关。愤怒且无法判断是否确有其事的国王请来了阿基米德做鉴定。
面对这个无法用衡器称量方法解决的问题,阿基米德一时也想不出办法。但他并没有因为想不出办法而愁眉不展、牢骚抱怨,相反,他尝试着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难题。最终,阿基米德在用澡盆洗澡时受到启发,豁然开朗,利用浮力测出了皇冠的真假,也让他成功地发现了浮力定律。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当我们认为困难无法解决时,就好像到了绝路一样。这个时候困难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河,你要突破它的阻碍,可以从桥上走过去,也可以坐船过去,还可以自己游过去。事实上,每一种困难都有多种解决办法,关键在于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是知难而退、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不断想办法、找办法,这也是成功与失败的差距。
故事二: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极富谋略。但他在未跟随刘邦之前,家境十分贫寒。韩信自幼好学,长大后想当官,很有抱负,但一直未能如愿。当时他衣食全无,便常常挨饿,有时候到较好的朋友家去蹭一顿饭吃。天长日久,朋友的妻子对韩信常来吃饭有一肚子怨言,常常埋怨自己的丈夫结交了这么一个没本事的穷光蛋,后来就干脆不给韩信饭吃。韩信也不便再去,只好东一口西一口地乞讨为生。一次他来到一个老太太家,老太太见他可怜,就分了一半饭给他吃。韩信也饿坏了,狼吞虎咽地把饭吃光了。韩信非常感激老太太的救命之恩,就说日后当了官,一定重重报答。老太太不以为然地说:『我不图你的任何好处,只愿你日后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韩信因此更加苦读书,争取有个好的机会能够脱颖而出。韩信有一口祖传宝剑,青光剑影,削铁如泥,所到之处都碰不会受到任何损伤,他便拿出来换个好价钱度日。这一天,韩信正在卖剑,碰上一个屠夫。屠夫看不起韩信,就有意侮辱他,指着剑说道:『你这剑不是削铁如泥吗,那你砍我试试,看是不是能砍得动?如果砍不动,你这剑就不是好剑。如果你不敢砍,你就必须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想: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嘛!别说我这削铁如泥的祖传宝剑,就是普通剑亦可刺你于地下。如果不试剑,就得当着这么多街坊邻居的面钻他的裤裆,真是让我下不来台!』既然你要试这口剑,我就成全你。』他一边说,一边慢慢地把剑拔出,把剑举起来。正在这关键的时刻,只听当的一声脆响,剑掉在了地上。原来韩信忽然有了新的想法,决计不杀他。韩信想,杀了他,简直太容易了,就如同杀一条狗,但那就要吃官司,这辈子的大事也就陷进去了,太不值得了。君子不和牛斗气,等我将来当了官,再收拾他不迟。韩信想到这儿,就趴在地上,拿起宝剑,从屠夫的裤裆下面钻了过去。别人都以为韩信懦弱,全都哈哈大笑。而韩信却没有觉到有什么不好,他用理智战胜了愚味,忍受了暂时的侮辱,是为了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韩信不是只顾及当前而更注重长远,不因一时意气用事而铸下终生悔恨,是非常明智的。
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力荐下,重用了韩信。韩信果不负刘邦所望,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因为韩信是淮阴人,后来被刘邦封为淮阴侯。
故事三: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富强,为了与六国争雄,早有虎视中原、兼并各国诸侯之心。在战胜魏国收取了河西大片土地之后,秦国不断蚕食侵占邻国,又加紧了对蜀国的进攻。
蜀国(今四川中西部)是战国时期偏远处的一个小国,兵力财力远不如秦国,但可凭借巴山蜀水的险要地势,只要集中兵力拒守国门,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军兵强马壮,苦于蜀道之难,行军作战难以施展威力。那时经常攻占一两个城池,由于不熟悉道路,进攻中也常常被蜀军断粮绝后,最终走投无路,被瓮中捉鳖,一一消灭。所以,称雄一时的秦军在蜀地屡攻屡败,白白损兵折将,仍难以通过秦岭,打开蜀国国门。秦王为此寝食不安,多次亲自临壁察看地形,多方打探蜀国虚实,后来总算有了一条破蜀计策。
有一天,秦国的大批军队突然撤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蜀军素知秦军诡计多端,恐是偷袭,不敢怠慢,仍严守险关,加强戒备。半个月后,秦国军队一直没有动静,似乎因劳而无功回归秦国了。就在这时候,蜀军上下都在议论一件怪事,说是在离蜀国关隘不远的边境上有一头神牛,屙的全是黄金。事越怪,传得越快,很快就传到蜀国国君的耳朵里。他将信将疑,派了一名心腹大臣前去察看,以确定真伪。这位心腹来到边境,果然见到了神牛。其实神牛不过是一头庞大的石牛,屹立于道路一动也不会动,它的『神』,在于会屙金。他近前一看,石牛屁股下果然有一堆碎黄金。心腹大臣为了慎重,观察了几天,神牛每日都会屙出一堆黄金。他把黄金收集起来,带点回宫,将一切如实奏报国君。
蜀国国君正愁国库空虚,听到天降神牛的喜讯,不由心花怒放。为防别国抢夺,他立即派出军队加以保护,同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山辟路,逢水架桥,修好一条由边境直通国都的道路,终于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了蜀国宫中。神牛一路定时屙金,到了蜀国也屙了几次,可几天后就再也没屙黄金从牛屁股里出来。蜀国国君和众臣疑惑不解,绕着石牛转来转去,弄不明白原因,叫来心腹大臣询问,他也不知所以然。
正在这时,国都守将来报:『秦军已经兵临城下!』蜀国君臣如雷轰顶,宫中顿时乱作一团。
原来,秦惠王察知地形后知道了秦军失利的原因,获悉蜀国国君求富心切,就安排能工巧匠秘密雕刻了这头庞大的石牛,置放在蜀国边境上,暗中在石牛内巧设机关,定时撒放黄金。然后他又派人四处传扬,诱蜀国国君上当。这样,蜀国在前面开路运『牛』,秦军在后面尾随,当神牛屙尽碎黄金时,秦军也把蜀国的都城围困了。
蜀王因贪图神牛,花了大量的物资开山辟路,美滋滋地迎来了神牛,没想到也引来秦军,真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