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解故事】

  

  故事一

  为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做事。然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人们都离不开一个字。古代人做生意讲究童叟无欺,现代人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古代人交朋友讲究肝胆相照,现代人交朋友讲究一诺千金。难怪老子一直告诫我们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让我们在做人方面一定要紧守诚信美德。因为诚信可以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赖,使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抗战时期,县有一个姓胡的石匠,为人忠厚。一次,他应人要求去修石磨,那人叮嘱了他几句就离开了。胡石匠在打开磨时,突然发现石磨内藏了数十个金元宝。石匠先密封了石磨,再找到主人告之,一时传为佳话。

  当时该县内有一伙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抗日力量想对这股土匪几次伏击日伪军有功,根据政策对其开展争取团结的工作。匪首对此感激涕零,但又考虑到自己曾有劣迹,一时踌躇无措。几经争取,匪首才如实相告,惧怕投诚之后遭到清算,想找一可信之人做证,以担保其日后的安全。

  抗日力量列了这个县的绅士名录挨个为其担保,匪首都摇头否定,最后匪首自报人名一个:胡石匠!

  匪首并未见过胡石匠,然而匪首根据胡石匠的信誉就能够相信他的担保,这无不说明坦诚之人容易让人信服的道理。

  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相互使用,在古代都是同一个意思。诚实守信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事二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诚如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树木也就别想拥有生命了。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诚实守信一直被公认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一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盛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侠士姓朱家中。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仁义』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随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接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面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作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时,还送他不少礼物曹丘生确实也按照自己说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

  诚实守信,在社会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说话实实在在,说到做到,就会使人产生信任感,愿意同他交往、合作;相反,轻诺寡信,一而再、再而三地自食其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猜疑和不满。只有彼此信任,友谊才会持久。因此老子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大智慧,仍然是现代人立足的法宝。

  一个人要做到诚信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必须具备诚信的世界观,养成了诚信的品格才能做到。一个人要做到诚信,就须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以诚为本才行,凡与诚信相符者就做,与其相悖者坚决不做;如若不然,必将一事无成。

  故事三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考中,当了广东香山知县。

  从前以来,香山县因盗匪和灾荒并行,人民缴不上赋税,知县因此而被捕入狱者已达七人。姚启圣说:明年如我一个被捕入狱的香山知县就是八个人啦!于是他置办酒席,奏上音乐,把七个被捕的县吏从狱中请出来,一起痛饮,并给他们办理行装,送回原籍。然后,他向总督报告说,七名县吏应追回欠交官府的税金十七万,已在某月某日全部收回入库。总督阅后大为吃惊,以为姚启圣是个巨富,能打着七个知县还欠交的税金,岂知他是个赤贫之士,哪有能力帮那些人偿还税金呢?

  不久,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作乱,直逼今康亲王驻地。姚启圣心中大为高兴,认为自己的好运来了,便对好友吴兴祚说:闯了大祸帮助康亲王立功不能避祸;而要想说服亲王,非你老不可。』吴兴祚答应了他的请求,姚启圣备了五千银元,以便买通看门的小厮;又打听出亲王喜欢弹丸,特意制造了十万粒让吴兴祚送去。吴兴祚相貌英俊,能言善辩,又熟悉福建的山川地理及兵马之术,康亲王同他谈得十分投机。吴兴祚乘机推荐姚启圣,亲王立即应允,行文给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调姚启圣为参谋。这时总督才惊呼上了姚启圣的当,但迫于康亲王的命令,不得已让姚启圣离职而去。

  至于所亏欠的税金,总督只好强令海上商人补缴。

  姚启圣放弃了自己的危险职位,去谋求了更有前途的发展。所以放弃需要远见卓识,需要眼光,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更是一种科学理念的确定。我们常说脑筋开窍,山水变宝,确立学会放弃求发展的理念,能使我们反省那些竭泽而渔、焚琴煮鹤的短期行为,从而以错位发展的思路来经营我们身边的山山水水,不断地在放弃中拓展广阔的空间,取得长足的发展。

0.1135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