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有一天,齐景公和群臣到公阜这块地方游玩。早上,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成趣,鸟儿唱歌,蜜蜂循着舞。景公感叹道:『如果我能长生不老,天天畅游在这山水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身边的晏子听到这话,觉得国君如果去追求长生之术,必然淡然于治国之道而不求进取,于是接过景公的话头说:『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那又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手,而你也只能头戴竹笠、手拿锄头终日在田里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臣到处玩乐呢?』
晏子的话扫了景公的游兴,景公别过脸去不理睬他。
到了中午,远处出现了一辆六匹马拉的大车,烟尘滚滚而来。景公得意地对晏子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赶的马车多快呀!朝中文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了。』
晏子却不满地说:『梁丘据称不上好的臣子。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诚的臣子,不应该事事迎合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好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认为不好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言观色、拍马奉承,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高兴,转身拂袖而去。
夜色降临,星辰灿烂。这时一颗流星在头顶掠空而过,景公面如土色,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请主管祈祷的官员设香祷告,保佑齐国君臣的平安。
晏子连忙劝阻,对景公说:『流星有什么可怕呢?它只扫除邪恶的事情,国君如果没有做这种丑事,何必提心吊胆的呢?要是做了这类事,让流星扫掉,不是很好吗?』
景公脸色铁青,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是晏子言犹未尽,批评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现在我担忧的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齐景公再也没有游玩的兴致了,立即下令驾车回宫。这天夜里,这位齐国至高无上的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准备寻找机会整整这位相国的气焰。然而当他细细品味晏子三次批评自己的话时,却觉得每句话都有道理,终于敬佩起这位相国对自己的忠心来。
晏子去世后,景公在吊唁时痛哭流涕地说:『那天相国在公阜三次给我指出过错,这样忠心耿耿的贤臣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啊?』
故事二:
公元938年,在南汉王府内,南汉王刘龚正在给先锋官——儿子刘弘操下达作战命令:『命你率三百只战船,由海道火速前往交州,增援皎公羡。』
原来,交州守将皎公羡暗杀了安南节度使杨廷光,篡夺了他的官职,激起了杨廷光旧部的愤怒,交州军中骚乱不断。前不久,杨廷光旧将吴权正式起兵攻打皎公羡,两军在交州展开了激战。由于皎公羡平时对士兵十分刻薄,不堪压迫的士兵纷纷倒戈投降吴权。皎公羡只得遣使带着重金贿赂南汉王刘龚,请求他派兵搭救。刘龚握兵南汉,早就对交州存在觊觎之心,只是苦于没有借口,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岂肯放过?于是急派儿子刘弘操做先锋,名正言顺地向交州出兵,自己统率大军殿后。
崇文使萧益忧心忡忡地向南汉王进谏道:『王爷,我军这么仓促行事,是否有欠周全?海道不比陆路,险滩、风险难料;而且吴权又素以狡诈闻名,我军万不可冒险轻敌。大军出动,还是多用向导,然后驻军为上。』『现在顾不了这些了,不要多说了。』南汉王皱起眉头,不让萧益说下去,他决心已定了。
不久,刘弘操带领先锋船队赶到了交州湾入口处,遇到吴权军的几只小船,正开过来向南汉军挑战。刘弘操命令各船全速前进。
几只吴权军小船,见南汉军大队船队开进交州,便掉转船头逃跑。南汉军紧紧追赶,企图把它们一举歼灭。就在南汉军深入交州港湾的时候,海水开始落潮了。吴权军的小船三划两划便溜走了,可南汉军的战船行动不便。就在他们掉转船头时,突然船底触及硬物,『嘎吱』一声,全部动弹不得了。
这时,隐藏在四周的吴权军纷纷出动了,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南汉战船在吴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只有乖乖挨打,多半士兵落水淹死,刘弘操也落入水中被打死了。
原来,吴权军得知南汉军要来进攻,便利用海水涨潮落潮规律,在港湾设下铁尖木桩阵,有意用轻便小船引诱敌军进入包围圈,一举打败了南汉军。
对于突发事件人们往往手忙脚乱,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故事三:
三国时期,曹操富国强兵、延揽人才,下令不论人的品行如何,只要有才就要重用,不少人才都投奔曹操去了。但当时的知名士人祢衡却对曹操不屑一顾,自恃才高而目中无人。曹操周围的人,他只看得上孔融和杨修。
祢衡自幼才思敏捷,但傲慢放荡。二十四岁那年,他到都城许昌游玩,恃才傲物,谈论周围人物时过于贬抑,所以没有多少人喜欢他。只有当时任少府官的孔融佩服他的才气,多次向曹操推荐,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听了孔融的话,曹操确实动了心,想召见祢衡,委以重任。谁知祢衡素来看不起曹操,因此对曹操的邀请不加理睬,甚至说些无礼的话。曹操听后非常恼火,恨不得把他捉来杀掉。但一想到祢衡是远近有名的人物,杀了他会影响自己的爱贤声誉,只好强压住愤怒。曹操想:『总要想个法子压一压祢衡的傲气,使他受一些羞辱,才能服从管制。』
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于是计上心来,下令召祢衡为军中专门打鼓的小吏。八月份大朝会时,按规矩,每个鼓吏都要换上表示身份地位的专门衣服,曹操便想借此在宾客前耍弄祢衡一番。谁知祢衡却没有换上衣服就上来了,卫官喝令他下去换衣,他竟当着曹操的面脱光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然后才慢慢去换上鼓吏的衣服。曹操无可奈何地说:『我本想侮辱他一番,却被他所辱。』曹操下令将祢衡送给荆州的刘表,想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以解心头之气。
祢衡见到刘表后,说了一番颂德的话,实际上是讥讽他。刘表很不高兴,又让他去见黄祖。有人问刘表:『祢衡羞辱过您,为什么不杀他呢?』刘表说:『祢衡几次侮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担心背上不爱才的恶名,所以想借我手杀死他,让我背上杀害贤才的罪名。现在,我把祢衡送到黄祖那里,让曹操也知道知道我的见识。』黄祖是位粗鲁的将军,一次宴会上,祢衡说他不过是土木偶人罢了,黄祖因此大怒,下令去杀祢衡。曹操听说祢衡被害后,仰天大笑,说:『腐儒唇枪舌剑,到头来反而把自己害了。』
借刀杀人的成语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深谙此计谋的人也算是智慧高人了。曹操不愧是一代奸雄,能不费吹灰之力就除了自己眼中钉、肉中刺。当然,我们现在不提倡这些。但是,我们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来运用我们的智慧,用合理的手段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