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外在的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样与你更亲近呢?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获得世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才更有害呢?
当代社会无处不充满着名利的气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变得忙忙碌碌,古时候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已经变成了奢侈。人们为着生存和发展而互相竞争着,每个人都像绷紧的弦一样,被时代的洪流和自身的欲望驱使着向前奔跑。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是用命换钱,年老的时候是用钱换命。这话说得让人不寒而栗,想想我们现在的拼搏是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可最终得来的能比失去的更有价值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稍稍放缓脚步,让自己的人生从容一些、健康一些呢?
有人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有三大重要投资,事业、家庭和健康。当然,这三样投资的排序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都会像上面的排列顺序一样,把健康投资放到最后。于是,许多人生的悲剧就在这不经意的忽视中上演了:
2011年6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OEO乔布斯去世年仅56岁。
2007年6月23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突发心脏病逝世,年仅59岁。
2006年月21日,上海中发电器集团董事长南民逝世,年仅37岁。
2005年9月18日,网易OEO孙德棣逝世,年仅38岁。
2005年8月30日,著名演员傅彪患肝癌逝世,年仅42岁。
2005年4月10日,著名画家、商界精英陈逸飞因胃出血逝世,年仅59岁。
2005年月18日,麦当劳CEO利·贝尔因癌症逝世,年仅44岁。
2004年1月7日,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肠癌逝世,年仅38岁。
……
看到这些名单,你是否会悚然一惊?
按生理标准。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75岁,但我国知识阶层的平均寿命才65,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现在死亡率最高的人群,不是穷人,不是难民,而是40~60岁的精英分子!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健康?如果去询问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们,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无奈地告诉你,是为了车子、房子、孩子、职位,为了事业成功、出人头地、打败竞争对手,所以必须熬夜、加班、陪客户吃饭,陪领导暴饮……谁都知道这种状况不好,谁都想着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休息的日子似乎永远也不能够到来。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5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者占48%。还有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这些都是『过劳死』的潜在人群。
2005年演员傅彪的辞世,让很多人都深为震动,也让中年男人不由得反省自己:背负太多,过劳猝死。那么欠下的未履行的责任又谁来承担?
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然而很多人都以为,责任不能舍弃,所以必须透支自己的生命。可是当你真的将生命透支以后,你能知道自己还能走多远吗?真的一旦突然失去生命或失去健康,你所期望达到的责任永远也达不到了,甚至还会为你的家人增添累赘和痛苦。
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每个健康人的寿命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安定,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剩下的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那些『过劳死』的人们,其实是死于一种不健康的然而却又是在社会上泛滥的生活方式。
我们习惯晚睡,习惯加班,习惯充电,习惯不吃早饭,习惯饮食不规律,习惯吃垃圾食品……很快有一天,我们会陡然发现身上的某个部件不好使了。
余秋雨说: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某一天照镜子时发现了额角早霜似的一丝白发,这一丝白发的悲哀远胜过莎士比亚戏剧里的毒药、爱情与谋杀。
也许生活的责任应该是一种和谐,责任不能太超负荷。有压力才有动力,可也要掌握度;要平衡,一旦超过了度,一旦失去了平衡。那就糟了。
是的,当我们为着责任和理想而努力拼搏的时候,千万要把握一个度,不妨时常问问自己:『名利和生命哪个更重要?』
若能体会到道家的清淡无为、潇洒度世的精华,或许,你的人生之路会走得更远、更好。
故事二:
唐朝的李景让在浙西担任观察使期间,有一天军队内部群情激愤,气氛紧张,眼看就要发生兵变。
李景让一筹莫展地叹着气,坐等事态的发展。这件事被他的母亲郑氏知道了,她走出内室一看,士兵们一个个瞪着眼睛,说话粗声粗气的,憋着一肚子的怨恨。她把一个士兵叫到身边,友善地和他说话。士兵看着李母十分诚恳的样子,就告诉她,士兵们的情绪都是对着她儿子来的。
原来,李景让性格暴戾,不懂得爱护士兵,军中都有怨言。有一位牙将当面顶撞了他,李景让竟然命令卫士用刑杖将牙将活活打死。此事激起公愤,还不知怎样收场呢。
郑氏在军中生活了多年,知道一旦发生兵变,不仅儿子的生命和前程丢了,而且还会给国家带来祸患。怎么办呢?事情都是自己的儿子乱打乱杀引起的。这账首先要算到李景让身上。她拿定主意,命人将儿子叫到庭前,当着诸位将士的面大声斥责道『皇上把浙西托付给你,你理应把这块地方治理好。可是,你却滥杀无辜,激怒将士,万一由此发生动乱,你如何对得起朝廷和浙西的老百姓呢?』
李母越说越来气,禁不住声泪俱下,『你在任上发生了如此不光彩的事,叫我如何还有脸面活下去呢?你不是想活活气死我吗?这样不忠不孝的人,留着又有何用呢?』说毕,命人剥掉李景让的上衣,狠抽其背,直打得鲜血淋漓,伤痕累累。将士们看到李母这样责罚儿子,气消了大半,纷纷上前求情。最后,李母饶了儿子,军中的不满情绪也平息下来。
李母是一位爱护自己孩子的母亲,她通过打自己的孩子,来减少将士们对将军的不满,来免除儿子的危机,同时也为儿子收买了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