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是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即向对立面转化。反抗是就对立而言,是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解决矛屑,平衡矛盾、统一矛盾,取得向矛盾对立面的转化。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说反是合乎道的运动的,在这一运动中,弱者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老子贵柔贵弱,一再强调柔弱者的作用,并非希望事物永远处于弱势,而是希望事物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化,共同统一到强上来。
我们可从治身、治国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意义。
一、从治身的角度讲,反,是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体内真气由下丹田沿督脉而上,顺任脉而下,循环往复,周流不息,这就是小周天功。随着真气的进一步充盈,进而再打通大周天。由于真气的逆向行驶,打通了身体所有脉络,使气血畅达,从而平衡阴阳,消除疾病,强身健体,以至最终返璞归真。这正是因为利用了弱者-真气的作用,才完成了自我与真我的同一,从而使自我这一大自然的弱者变成大自然真正强者。
二、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是社会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为推翻反动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弱者,就是指那些缺吃少穿、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没有权利和自由的劳苦大众。人民揭竿起义,推翻反动统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弱者,则是革命的主力军,反革命的中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所领导的国弱者道之用』这一哲理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揭示了自我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那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则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
客观世界是物质世界,天下万物皆体现于有形。万物之灵的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有』的层面,以『有』观『有』,形成以『有』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来,治国则把希望寄托在『有为』的帝王身上,治身则把希望寄托在『有用』的物质身上,从而忽视了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的无形的社会法则(法律)和人生法则(朴)。
浩瀚的宇宙之所以丰富多彩、生生不息、和谐有序,在于无形却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在左右着宇宙,而绝不是哪一个星球在统治整个宇宙。人类社会要想繁荣稳定,就必须制定出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法则。同样,人生要想健康长寿、自由幸福,就必须培育真朴,这就是『有无相生』。老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出:『有生于无』,即『无』是万物之本,自然规律决定着天下万物的命运。所以,人类欲求『有』必先求『无』;否则,不管社会多么富有,必然最终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其结果是一无所有,包括人类自身。
本章说明,要想实现天下大治,就必须充分利用弱者,推翻不道统治,走朴治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