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好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善已经遍及整个社会。

  美丑和善恶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之所以知美,是因为有丑存在;之所以知善,是因为有恶存在。至道之世,人们不知有丑恶,也不知有美善,一切皆顺其自然,发乎道性而已。不道之世,那些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人生观的人,为了追求名利,往往用假美、假善来伪装自己。因为集美善于一身则名利双收,而美善存焉,丑恶生。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通过对上句美丑、善恶这两对具体矛盾具体分析,揭示出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而引出下文。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它们的关系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如果不能辩证地看待它们,矛盾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世人无不追求有、易、长、高、声(名誉)、前,而厌恶其反面,其结果往往因追求的方式不科学,造成求而不得的痛苦。老子所要向世人指明的是,求『有』须向『无』中求;求『易』必须重视『难』;欲『长』必先始『短』;欲『高』必先为于『下』;欲播声于『外』,必先蓄声于『内』;欲处人之『前』,必先居人之『后』。总之,要以辩证法的观点,从所追求事物的对立面着手,让其自然而然地由量变到质变向正面转化。

  因为有了困难,才显出容易,同样地,也正因为有了容易才显出困难;因为有了长的比较才显出短来,也正因为有了短的存在才显出长来;因为有了沉静的衬托才显出喧闹,也正因为有了喧闹才显出沉静来……可以说,这些相对的概念都是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认识中的。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它的哲学意义,只是与我们的生活常理来看,显然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正是因为有了名利的衬托,才有了淡泊的可贵;也正因为有了淡泊的衬托,才让人看出名利的虚浮不实。万物之间的联系,正如我们必然要存在于人群之中、存在于社会之中,而人群与社会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一个个独立的人才会产生。所以即使是道家,也并没有将人完全地从这个社会上提取出来,也仍然要与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人生一世,谁不想有所作为?要想社会安定团结,不端正人们的思想观念怎么能行?因此,『有为』和『言教』成为社会的普遍理念。然而,根据对立统一规律,统治者强调自我有为,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无所作为;强调言教,必然导致人心不古、道德堕落。所以,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都是片面追求『有为』和『言教』之过。『有为』的对立面是『无为』,『言教』的对立面是『不言之教』,为了实现无所不为和社会淳朴的目的,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正是具体运用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也是老子辩证法的灵魂。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作为辩证法大师的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也是圣人治身、治国的最根本措施。

  我们须知,老子的《道德经》是治身理论和治国理论的统一,治国理论源于治身理论。只有从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去阐释《道德经》,才能明白老子伟大的哲学思想及其千古魅力。先说『处无为之事』。就治身而言,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虛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处无为之事』,收获的却是无所不为的成果。与之相对的是『有为之治』,而有为之治是所有阶级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强调的是统治者以一人之心或少数人之心奴役天下人之心。有为的背后是个人英雄主义,是英雄史观。有为之治正是阻碍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悲剧的根源。

  处无为之事是言行不言之教则是言。和不言之教相对的是设言施教。设言施教是统治者希望利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表面说教。有人说:言教只是一种语言游戏和思想控制的拙劣形式。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表面的说教不可能触及每个人的心灵、彻底改变并巩固所有被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造就真正意义的人和健康向上的社会。不言之教则是通过每个人的实践活动来参悟本质,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所以,不言之教所追求的教育成果是创造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因为世界的根本规律是至诚不移的。这一共识的形成必然成为改造现实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不言之教实际上是将人类的品德修养付诸解放心灵、求证大道的实践过程之中,是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实践和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基于微观认识论并通过自我身心健康来检验真理的。处无为之事是法治,行不言之教是德治,只有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确保人类的和平及人生幸福。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方法论,也只有真正体悟大道的老子才能揭示出这一科学方法论。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圣人让万物自己发展而不先为创造,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己有,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其功。正由于圣人这样不居功骄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

  老子认为,一个人有了功劳越是不居功,越能够让人永记于心;越是居功自傲的人,越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而失去应有的功劳。

0.1076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