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名人简介

  第二节 陈氏名人简介

  一、陈氏古代名人简介(选录)

   遵:字孟公,西汉时陕西长安人,少孤,哀帝时为校尉,后讨贼赵朋霍鸿有功,封为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器重之。道性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时列侯不与遵同性者,每至入门,曰陈孟公,座中莫不震动,即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座”云。(宋苏轼与陈季常诗有云:“乐家安得客孟公,从来只识陈惊座”。)

   蕃:东汉名臣,河南汝南人。字仲举,官乐安豫章太守,累迁太傅,后封为高阳侯。公为人方俊疾恶,高洁之士争归之。汉末士大夫,崇尚气节,灵帝时,宦官曹节甫等横恣无忌,公与大将军窦一密谋诛之,事泄,为宦官所害。(公元168年卒)

   修:字奉迁,东汉时鸟伤人,少为郡干,爱韩诗谷梁春秋,家贫为使臣步儋上下,桓食备(米旁)乾。每至正腊僵卧不起,同僚以食请,不肯往,其志操如此。后迁为豫章太守。性清洁恭俭,十日一炊,为燃官薪,计月受俸,受米不受钱厂事庶荐,编绝不改,布被复形,箪瓢蔬食,以郡风俗不整,常卷座席,唯徐稚孚赞数诣问,及待以殊礼。后迁为合浦太守,地方大治,卒於官舍,合浦民怀其惠,护丧归里葬。

   翔:东汉河南汝南人,字子麟,少时略知名,善交游,后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为侍御史,时正旦朝贺,大将军梁冀,威仪不整,奏冀持贵不敬,请收按罪,时人奇之。迁定襄太守徵拜议郎补御史中丞。后因党锢被狱,以无实见宥,卒在家。

   嚣:字子公,号君期,东汉时山阴县人,嚣人与民伯夜窃嚣见之,伺伯去后,密拨其藩篱一丈以益伯,后伯觉之惭惧,既还所侵又却一丈。时太守周府君,高嚣德义,刻石族表其闾号曰:“义理。”同郡车妪(同陈宗族)年八十馀,无嗣,慕嚣仁义,欲求寄命,嚣以车妪有财,未敢便许,乃咨於长者,长者佥曰,其宜,嚣遂迎妪,朝夕定省,如其所亲,出家财以供肴膳,妪以寿终,嚣殡敛毕,皆免其奴,令守妪墓,财物付与。妪内外衣服不如殡者,以值椁中,制服三日。同是著名流称上国矣。时宗正刘向黄门侍郎杨雄,嚣待义,可厉薄俗,孝成帝特以公车徽之,时嚣年逾七十,每朝请,皇上待以师传之礼。

   登:汉末,江苏下邳人,字元,名子龙,为人深沉大略,许汜尝谓之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汉末为广陵太守,以诛吕布有功,拜为伏波将军。

   琳:字孔璋,三国时文学家,江苏广陵人,卒於公元217年。公初依袁绍,曾为袁绍写书责曹操。袁绍失势后,投入曹操幕下为清客。曹操曰:“君前为本初(袁绍)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祖父。”孔璋谢罪。曹操因爱其才学,而不究其前罪,使掌书记,军国书檄文件,多出陈琳阮禹(王旁)二人之手,曹丕亦谓:“陈琳阮禹(王旁)文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公以文学著称,是为建安七子之一。“有饮马长城窟行”一篇,堪称诗歌之佳品。”

   邕:唐代河南光州固始人,字崇福,号南山,於唐玄宗开元时赐光禄大夫兼礼部尚书左仆射,受太子太傅,封鄂国公。后与皇叔李林甫不睦,被调入闽,始居於兴化,继而潭泉,公在漳州建南院,后为南院派开基之祖。

  陈叔宝:(552-604),即南北朝时,陈朝后主,文士,字元秀,又号黄怒。既即帝位,沉于酒色,纵情歌舞,不务政事,以宫人袁大舍为“女学士”日与妃嫔狎客游乐,赋诗赠答,将其中艳丽者谱为新声,使宫女歌唱以娱乐。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曲。隋师至,与二妃匿於胭脂井,隋将俘献长安,隋文帝礼遇特厚,后卒於洛阳。

  陈省华:(939-1006),义门陈旺公第九世裔孙,其父陈乘(昭汶)随祖父陈族到四川阆中(今南部县),后省华致仕娶妻,生子尧叟、佐、咨。景德二年(1004)10月,与长子陈尧叟同日授赐绯袍、受到真宗皇帝赵恒的优宠,死后追封秦国公(相当于一品宰相的级别),其一门二状元、三宰相、四令公,墓葬今河南省新郑市“宰相陈”村。

  陈尧叟:(961-1017),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989)状元。官至宰相。衣锦还乡到义门故里,写了《过义门山庄》一诗。《宋史》载有《陈尧叟传》。

  陈尧佐:(966-1044),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988)进士,官至宰相。政绩卓著,大学士欧阳修撰有《陈公(尧佐)神道碑并序》。

  陈尧咨:(970-1034),陈省华三子,咸平三年(1000)状元,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官至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能文善武、颇有政绩。

  陈希亮:北宋时浙江永嘉人,字公弼,仁宗八年(公元1030年)登进士第。初为大理寺评事,知长沙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赠工部待郎。公为人清心寡欲,不假人以色。

   东:(1086-1127),江苏丹阳人,丹阳庄陈继忱后裔。北宋末率领京城太学生及居民十余万人,力主抗金,受到迫害,为抗金名士。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时诗词大家,字去非,号简斋,原为蜀人,后居河南叶县。公天资聪颖,少年能文,犹时誉,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累迁太学博士,知制诰,参加政事。公长於时,体物寓兴,清邃纡馀。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於上。后又为高宗所赏,逐训至执政。在南渡诗人中,公诗最为显达。公诗“词繇筒古而发农(禾旁)织。遭值靖康之乱,崎岖流落,成时恨别,颇有一饭不忘君之意”(见鹤林玉露)公著有“筒斋集”。公所居曰:“无住庵”故又有“无住词”一卷,其中“临江仙”词云:“忆昔年桥上饮,座上都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影里,吹笛到天明”。

   好:陈姓渡琼始祖为陈好,原名陈豪,宋朝福建晋江县杨林里人。曾受学于杨时,在太学读书,跟镇江丹阳(今江苏镇江市)人陈东相好。钦宗在位时,金人大举入侵,奸臣李邦彦主张与金人议和,李纲及钟师道主战,结果李纲被罢官,并刈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结金人。陈东气愤至极,率领陈豪等诸太学生和京城居民十万余人跪伏在宣行门上下书朵求留用李纲抗金,并告宰相李邦彦和白时中,张邦昌等卖国贼的罪行。京尹王时雍要抓参与上书的太学生入狱,弄得诸生十分惊恐。高宗即位后陈东、陈豪等又上书留李纲而罢奸臣的职。状书落入奸臣之手,并诬告陈东,激怒高宗皇帝,将陈东砍头示众。诸生害怕祸及诛连,纷纷逃命。陈豪改名陈好,避祸来琼,落藉于琼山苍原村入赘温朝珍家,生八子,子孙繁盛。豪公晚年携带八子荣归福建晋江县杨林里。

  陈师道:(1053-1101),宋朝诗人,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人。少而好学,早岁以文谒曾巩,见而奇之。及长心任进,贫素居家,死而无以为殓。公深研诗礼,为文精深雅奥,喜作诗,少不中意,辄焚之。公晚年自号“后山”著有《后山词》、《后山谈业》、《后山诗话》等。

  陈康伯:(1097-1165年),字长卿,江西弋阳南港口乡人,宋徵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历任太学正,柯州代理知州、太常博士、枢密院大计议官,泉州江州知州,吏部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丞相)等职,封鲁国公。陈康伯秉性刚正,深恶阿谀奉承,不畏权贵,为官清廉正直,公正任事。在他晚年居住的弋阳县弋阳镇陶塘西府,有幅宋代孝宗皇帝的亲笔御书:“三度锦衣四故里,两扶红日上青天”可见陈康伯在朝政中的重要地位。(摘江西弋阳县志)。

  陈傅良:(1137-1203),南宋时,散文作家,字君举,温州瑞安人。公与叶适合称永嘉“巨擘”。文极峭劲,高雅自然,切合实际。公患科举程文之弊,恩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世人争传诵之,由是其文擅当世。拍进太学,与张让,吕祖谦等深交。后登进士科,受泰州,再由袭之荐,改太学录,出为通判福州。任罢后,起知桂阳军。光宗立,迁提吏部员外郎,去朝四十年始归,届时鬓须皆白,号曰:“老陈郎中”,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绍熙三年,除起居舍人,翌年兼禳中书舍人,卒谥[文节]学者称[止斋先生]著有《止斋文集》、《诗解诂》、《左传章指》等书。

   襄:宋代福建侯官人,仁宗庆历登进士第,神宗时为侍御史,出知陈州,徙杭州,公言行皆以古人为法,莅官所至,务兴学校,讲求民间利弊。学者称为《古灵先生》。公卒於元丰三年(1080)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

   亮:(1143-1194),字同父,又字同甫,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南宋散文作家。公著作以议论文为多,才辨纵横,不可控勒,间亦作词。多纤丽。著有《龙川文集》、《三国纪年》等书。

  陈俊卿:(1113-1186),宋朝福建兴化人,字应求,号陆梅,公生而庄严持重,不妄言笑,七岁自知为学,少常交往自刻励,绍兴八年以乡举试礼部,时值朱震张致远,参主试;得其文,读之叹曰:“此辅器也”,将置首元(状元)而同列有异议者,乃屈居其次,授左文林郎,泉州观推官。公服勤职务,后累升为殿中侍御史。时公上书奏效韩仲等附秦桧冤忠良,于当时宰相汤恩抵罪。后公再拜为同知枢密院事兼知政事职(右相)。按公二十六进仕,至三十岁始丞相,在相二年。遗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四十卷。

  陈昉三:义门陈南桥庄继铭后裔,政和五年进士,官拜中书郎。

  陈瑛一:字元平,义门陈南桥庄继铭后裔,政和二年进士,官拜枢密使。

  陈用虎:宋末理宗时人。官谏议大夫,於景炎年间(1276-1278)拜丞相,因宋室灭亡,公被执,其后史迹不详。

  陈仲微:宋代江西瑞州高安人,字致广,其先居江州德安。宁宗嘉泰二年(1202)举进士第,调莆田县尉,迁江州通判,再迁惠州太府丞,将乐提点刑狱,恭帝德祐元年(1275)迁秘书监,寻拜右正方,左司谏殿中侍御史。后益王(端宗)即位於海上,(1276)拜吏部尚书给事,后因江山军事失利,公出走安南,越四年卒。
公天禀笃实,虽出於富贵家,惟恶良菲食,自同篓人,故能涵饫六经,精研致理诸子百家之学,对於天文,地理,医术,卜筮,释老之学,尤较有心得。

   瓒:(1232-1277),字瑟玉,宋末福建兴化人,时适端宗入闽,公以家财三百万助之,后因林华等人叛变,以城降元军,文龙公被执,后公招募署民义兵於景炎二年反攻化城,终被元大军围城,城破被擒遂殉朝,追赠尚书侍兵郎,谥曰“忠武”。

  陈文龙:(1232-1276),南宋浙江杭州人,原名子龙,字德刚,号如心。初在宝祐二年补大学,翌年举解元,再於咸淳四年殿赐状元及第,御笔名文龙。累官签枢察院参政事,后随益五南渡入闽称制,出为宣抚闽广大使。公在景炎丙子年十二月廿三日(1276)元军攻兴化城被执,元将迫公降,公以剑指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后遂被解杭州城,翌年绝食而卒。谥曰:“忠肃”。

   辉:字伟烈,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郢州司理,因以身代父赴死,被人们传颂忠孝两全之人。后来平反昭雪,赠中散大夫,敕建石坊、御书“忠孝”二字,祀于陈氏家庙,和都昌学宫,忠孝桥。地方志为他主使撰文、吟诗纪念。

  陈问道:浙江天台泽国人,义门陈丹阳庄继忱后裔,淳熙三年(1176)特科进士。

  陈公麒:讳诚大,字仁奄。登进士第,授礼部学士,历官深州饶知县,因政绩卓然,升任大名府知府,及广平府知府。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三年庚寅(1230)二月十五辰时,卒葬江西宁州(修水县)凤武乡烟竹坪硬楮咀。

  陈仲达:字显智,为拱辰公长嗣,广东(今海南)文昌人,原籍莆田,生於宋末度宗年间,官至右显武略上将军,后驻辖琼州地,宋末元军南下,公初辖文琼二邑,后崖州陵诸色亦为所属。朱亡金兵渡琼,公拒之,后元主乃以海南图籍授公管辖,封为怀远大将军,镇海管军总管琼州路安抚使等职。再从征儋城,助征安南有功,奉如朝观,献平黎策略,加封为镇国上将车,为海南海北宣尉使司都大元帅,赐钱券,佩虎符。

   高:(1311-1366),字予上,温州平凉县人,元至正十四登进士第。(1354)后庆元路录事。公为元末诗人,著有《不系舟渔集》。公后作诗品多为反映现实,富暴露性居多。

   镇:义门陈丹阳庄继忱后裔,宝祐(1253)进士,殿试武探花。

   金:字汝砺,号西轩。生于明正统九年(1444)湖北应城陈河镇人。先后任江西婺源知县,南京山西道御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使总制两广军务。南京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使,总制加太子少保,上柱国太子太保,左都御使掌都察院事,享年八十三岁。陈金以官高业显列传于《明史》第七十五卷。

  陈之良:(1493-1566),字伯善,湖北省广水县,义门陈新喻庄陈延鼎后裔,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中癸未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转授广西司员外郎,贵州请史司郎中。

  陈之辅:字佰良,湖北省广水县人,义门陈新喻庄陈延鼎后裔,明嘉靖八年己丑科(1529)进士第二十四名,任户部观政。

  陈大道:字苏岭,湖北省广水县人,义门陈新喻庄陈延鼎后裔,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观文华殿大学士少师少保。

  陈邦瞻:(?-1623年),字德远,高安(今江西高安市)人,义门陈赤土官庄知成(延矩)公裔孙。明朝政界人物。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历官南京吏部郎中,出为浙江参政。进福建按察使,迁右布政使。又建滏阳书院。光宗嗣位,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兵部左侍郎。

  陈子龙:(1608-1647),明代词家,字临龙,松江华亭人。
  公生有异才,诗赋古文皆精,崇祯进士,选绍兴推宫,后事福王於南京。著有《陈忠裕全集》及附诗一卷,明时诗词学褒徽,至龙公始宗风大振,开以后三百年词学中兴之盛。

  陈洪绶:明末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以明经不仕,崇祯间,召人供奉,甲申后(1644年)自称“悔迟”。公善画山水人物,兼龙眠吴兴之妙,设色学道子,力景气局,在仇唐之上,时谓三百年来无此笔墨,是明代杰出画家。

  陈宏谋:(1696-1771) 字汝咨,号榕门,原名弘谋,广西桂林市桂林县四塘乡人。雍正进士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历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司、直隶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苏江宁(今南京)布政司等职;后又历任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他是清代桂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任官时间最长(48年),任官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

  陈继昌:(1791——1849)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有书法大家风范,能诗文,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缙:字务敏,义门陈南桥庄继铭后裔,绍兴27年进士,授朝议大夫。

   诗:字观民,号愚谷,别号大桴山人,1749年(清乾14年)生于湖北省蕲春县(境内檀林河),义门陈蕲春庄院守琉后裔,1777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曾为嘉庆皇帝之老师,归里后创办鹿门、荆江、江汉三书院。状元陈沆、探花陈銮等是其门生,故称为楚北大儒”并著作了许多书志等,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遗产。

  陈廷扬:(1786-1883)又名宗惠,字志和,号小坡,湖北省蕲春县檀林河胡弯人,义门陈蕲春庄陈宗琉后裔,49岁中进士,后历任四川新宁、乐至、青神、广元、盐源等县知县。归里后于1882年(光绪八年)科考时,他以“百岁请旌”得到重宴“鹿鸣”的封建殊荣,旨加五品衔,授奉直大夫,并著作许多书籍留于世。

  陈必元:谥号毅光殷创,又名钦元, 广东省梅明市梅里三角镇龙上村人,义门陈汀州庄陈参琉之后裔。清朝进士,后为国子监,是其时代第一名国子监。

  陈敬宗:义门陈果石庄思洪后裔,明永乐年间进士,官刑部主事。

  陈德连:字方洲,宋丰庆继钟公后裔,永乐年间人,恩科状元,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陈继贤:字圣循,芜湖庄,知琉公后裔,永乐乙未科状元,诰封光禄大夫。

  陈友富:义门陈赤土官庄知成后裔,元任南京太守,赦授奉政大夫。

   谦:义门陈赤土官庄知成后裔,以进士授北京东城兵马副指挥,为威都尉。

   篆:义门陈南桥庄继铭后裔,庆元二年进士,官朝议大夫。

   椅:字端仪,义门陈南桥庄继铭后裔,绍定5年进士,官礼部尚书。

  陈中孚:义门陈果石庄后裔,嘉庆进士,官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兵科掌印给事中,道台、部政史、巡府、漕运总督。

   亮:义门陈黄安庄,嘉琉公后裔,宋光宗年间人,进士,赐礼部尚书。

  陈章选:字文,永丰庄继钟公后裔,正统年间进士,官兵部侍郎。

  陈浩海:黄墉庄,守悦公后裔,明初人,进士,翰林院学士。

  陈公问:字际清,石塘庄,汝先公后裔,乾隆辛未进士,任浙江处州授文林郎,例授奉政大夫。

   策:临州庄守仁公后裔,乾隆恩科进士(庐山泉水垅人)。

   炽:(1855-1900),原名家瑶,字克昌,江西瑞金具智宁人,1892年任刑部章京、为挽救民族危亡,参加戊戌变法,曾与翁同龠、康有为、梁启超起草变法大纲,并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升户部郎中兼军机处章京,并撰写了《盛世危言》、《续富目策》、《战国等》三部著作,获得光绪皇帝的称赞。

   栋:字隆之,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村人,义门陈南昌庄陈思升后裔,明嘉靖年间探花,翰林院编修,左赞善。

  陈惟春: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村人,义门陈南昌庄陈思升后裔,明万历年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刑部右给事,中光禄寺丞。

  陈振帮:字铁臣,号少云,湖北应城人,清代总兵,同治年间封太子太保。

  陈国瑞:表字庆云,湖北应城陈湾人,清光绪元年(1882年)诰授建威将军。

  二、陈氏近现代名人简介(选录)

  陈宝箴:(1831-1900),江西修水人,汀州庄陈魁后裔。清末举人出身。历任浙江、湖北、湖南巡抚,为维新运动著名领导者后被革职,其子陈三立、孙陈衡恪、陈寅恪、曾孙陈封怀为近代“江西五杰”。义门陈魁公33世裔孙。

  陈三立:(1852-1937),陈宝箴之子,清光绪进士,吏部主事,近代著名诗人。

  陈筱梅:(1861-1921),字永懋,江西靖安香田顾山人。是江州义门陈始祖旺公三十七世裔孙,24岁中举,后供职刑部,不久任安徽道员,是江西省历史上最后一位管理徽商的最高官职的官员,任徽商大总管;曾任安徽全省商务总办,商部议员督办安徽全省商务:晋二品顶戴,诰授资政大夫;安徽全省求事学堂总办;南浔铁路总董;江西省咨义局副议长;江西省财政部长;军政两署高等顾问;全省慈善总会会长;重建江西万寿宫总理;清节堂总理;育婴局总理;兼管章江安济义渡事务。是南昌青云谱道场(即今八大山人纪念馆)、万寿宫(翠花街妙济万寿宫)最多捐资者。是江西省清末民初著名的工商业巨子、慈善家。

  陈衡恪:(1876-1923),陈三立长子,留学日本,擅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为吴昌硕、齐白石高足,著有(中国绘画史)等书。

  陈烔明:(1878-1933),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广东政法学堂毕业。陈炯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是一个风云人物。做过清朝的省议员,组织过革命暗杀团,策划过独立,参与过讨袁运动,先后担任过广东省的都督和省长、粤军总司令,还一度是孙中山唯一依靠的军事武装力量。曾热情接待过苏联代表、对列宁表示景仰,还出资支持过共产党的机关报。坚持反对孙中山北伐,两人的矛盾激化后终于爆发,他的部队炮轰孙中山所在的粤秀楼,成为国民革命的“叛徒”,与孙中山先生分道扬镳。陈炯明是个非常值得肯定甚至赞赏的人物。为社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贡献。毫无我们通常理解的军阀习气,而且“一生不治私产、不贪污、不受贿,晚年贫病交迫”,最终因穷困死于香港。

  陈寅恪:(1890-1969),陈三立次子,游学欧美,攻读于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多所大学。1925年回国,任教干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研究院“四导师”。1949年南下,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陈布雷:(1890-1948),浙江慈溪县人,慈溪庄陈汝尚后裔。曾任国民党中央部宣传部部长,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等职,有蒋介石的“文胆”之称。

  陈济棠:(1890-1954),原广东防城(今广西)人,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陆军速成学校,在粤军、国民党军队中先后任师、军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及两广军事委员长,曾任广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国民政府林业部长、“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义门陈汀州庄魁公之裔。

  陈望道:(1891-1977),现代文学理论家。一名雪帆,浙江义乌人。日本早稻田及东洋大学毕业。归国后任持志大学,劳动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早年著作多在《新青年》、《觉悟》、《星期评论》等杂志发表。著译颇多,主要者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文学之技术的革命》、《小品文和漫画》、《苏俄文学理论》等。后曾任主编《太白杂志》提倡正视现实的小品文。

  陈潭秋:(189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义门陈回归庄陈公成后裔,1920年与董必武、刘伯承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与董必武代表湖北参加中共一大。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并在会上作了关于“二七”惨案的报告,1924年当选为中共武昌地方执委会委员长,次年出席中共四大,任中共湖北执委会组织部长兼武昌地委书记,国民党省党部组织部长。1927年初任江西省委书记。同年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兼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1930年6月补选为中央委员,9月出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会后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2年夏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17日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在狱中坚贞不屈,次年9月27日遭杀害。由于消息隔绝,在中共七大上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陈奇涵:(1897-1981),江西兴国县人,兴国庄陈思迁后裔。黄埔军校毕业。建国前任红四军参谋长、辽东军区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陈封怀:(1900-1993),陈衡恪之子,中国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专家。

  陈岱孙:(1900-1997),福建省闽侯县人。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及教育家,从事大学教育和经济学研究七十年。朱镕基总理在给陈岱孙九十五岁生日的贺信中写道:“对您学贯中西的学问,甚为敬仰,得到您的教诲后,受益匪浅”。岱老是读懂了《资本论》的人。

  陈铁军:(1904-1928),女,广东佛山市人,顺德庄陈继衮后裔。1925年入广东大学读书。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委员。1928年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就是记述她与丈夫周文雍一起就义的壮举。

  陈昌浩:(1905-1967),字海泉,号子藩,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义门陈汉阳庄陈思通后裔。1930年从苏联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红军政治委员,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1934年在中共六届全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3月参加长征,8月初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需委委员、军委主席团成员。1936年任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解放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于1967年7月30日含冤辞世,1980年平反。陈昌浩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

  陈庆先:(1908-1984):湖北黄陂人。1932年入伍,1933年入党,曾任排、连、营长,县委书记,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津浦路分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十纵队司令员,兵团参谋,军长、军事学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中将军衔。

  陈振山:(1911- ),字启德,江西瑞金长胜村人。军政大学毕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历任排连营团长,抗日战争时任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师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后勤部后勤处长。朝鲜停战后回国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陈海松:(1914-1937)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李陈坳人,义门永新庄延佑公裔孙。1930年7月参加红军,历任团政委、红九军教导队政委、二十五师政委、红九军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徐向前总指挥说:“陈海松是九军的核心领导,九军不能少他。”牺牲时仅23岁,是当时红军中最年轻的军政委。

   康:湖北广济人,1930年入伍,同年入党。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团长,太岳军区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今员,云南省委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中将军衔。

   英:毕业于中正大学土木工程系。南昌市城建局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师,曾主持设计了南昌八一大桥、抚河大桥。任南昌大桥技术顾问。

   炎: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又参加志愿军。曾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备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

  陈星文:江州义门陈姓祖旺公39世孙,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许首批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江西省土建学会理事,南昌市建筑艺术委员会委员,滕王阁重建工程总建筑设计师,象湖风景区(万寿宫、湖心岛、灌婴城、豫章台)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南昌校友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江西校友会会员,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总工程师,原江西省轻工业设计院总建筑师,江西省环球建筑设计院特聘一级注册建筑师,南昌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顾问,深圳锦乡中华建筑顾问,江南三大名楼理事会名誉会长,南昌市杏花楼古建修缮总顾问,原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西省委委员。

  陈绍礼:字礼玖,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村人,义门陈南昌庄陈思升后裔,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后任江西省军区政委,中将军衔。

  陈景润: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当代伟大的数学家,找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之规律,被世界数学科学会命名为陈氏定理。已病逝。

  陈礼江:黄安庄嘉琉公后裔,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曾任武汉大学教授,江西省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

  陈友寿: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红军,后任三十一军九十二师师长,1936年病逝。

  陈其麟:福建龙岩人。1930年加入红军,1931年入党,任团政委,纵队、军、兵团政委,海南军区第二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炮兵政委,成都军区第二政委

  陈正湘:湖南新化人。1930年加入红军。次年入党,曾任连、营长、团长,支队司令,晋冀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先瑞: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红32师98团警卫员、团政治处主任兼营政委,毛泽东主席赞誉他是共产党和红军的“陕南王”。陈先瑞是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四、第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三、陈氏近现代政界名人简介(选录)

  陈西滢:(1896-1970),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校长、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

  陈岐昌:(1893-1939),字佑文,湖北大悟宣化店陈河村人,曾任国民党三十四师副师长,少将军衍,抗日为国捐躯。

  陈延年:(1898-1927)安徽怀宁(今安庆)人。陈独秀长子。1922年6月周恩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并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侯补委员。同年6月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7月4日在龙华就义。

  陈发轫:(1896—?),湖北大悟宣化店人,曾任国民党航空校陆军军部司长,少将军衔。

  陈乔年:陈独秀次子,安徽怀宁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长,北京区委组织部长,五大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在上海被捕,6月在枫林桥英勇就义。

  陈正人:(1901—1972)江西遂川人,曾任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7年到延安。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建国后,任江西省委书记、建工部部长、中共中央农工部副部长、农机部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副主任、八机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候补中央委员。1972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

  陈郁:(1901-1974)广东省宝安人。曾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工业部长。建国后,历任国务院燃料和煤炭工业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省长、省军委会副主任。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

  陈少敏:(1902-1977),山东寿光人,原名进修,女,1921年青岛日商纱厂做工,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市委秘书长、唐山市委宣传部长、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洛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新四军鄂豫边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五师副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长。建国后,任中国纺织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德谋:(1903-1968)湖北江陵人。1943年任国民党政府军司令部少将高参。解放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五军参谋长、副军长。第七十军副军长,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室主任、联勤留守业务署署长。1968年9月23日在台湾病故。

  陈绍禹(王明):(1904—1974),安徽六安人,化名王明,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参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央大学支部局宣传干事、书记,1929年回国后任《红旗》编辑。1930年发表《中共更加为布尔什维克而斗争》的小册子。同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同年9月去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7年11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3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长江局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中共党刊委员会主席。1941年因病长期休息,1945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中央委员,建国后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去苏联就医,同年在中央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后长期留居苏联,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病故。

  陈漫远:(1911—1986)广西蒙山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第一书记,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国务院农垦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是中共第八届侯补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

  陈昌奉:(1915-1986)江西宁都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毛泽东警卫员。解放后任公安部队江西省总队总队长、江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长、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86年12 月23日在武汉病逝。

  陈伟达:(1916年3月—1990年3月),江苏省灌云县(现响水县)人。曾任浙江省委书记兼天津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央政法委员会融书记等职务,他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慕华:1921年生。女。浙江青田人。读中学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留延安工作,先后任抗大第二分校训练部佐理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团部参谋,留守兵团司令部教育科参谋、后勤部经济建设处秘书,陕甘宁晋绥防联军司令部军事研究室研究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赴东北工作,先后任热河军区司令部参谋,东北铁路总局机关政治协理员,中长铁路中央医院政治副院长等职,参加东北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副组(处)长国务院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处长,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套设备局副局长,国务院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三局副局长。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职。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五、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陈至立:女,1942年9月生。福建仙游人,研究生文化。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4年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1964年至196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68年至1983年任该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0年至1982年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83年至1984年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1984年至1986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书记。1988年至198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91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97年8月任国家教委党组书记。1997年9月任国家教委副主任。1998年3月任国家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国务委员。

  陈香梅:女,广东南海县人。美籍华人,政治活动家。她现任美国总统出口委员会副主席,兼共和党少数民族委员会主席。是美国政府中地位最高的女华人。她参政二十多年来,尽管美国总统更换多次,但她一直受到器重。她还兼任美国航空董事会成员、美国国务院发展中国家顾问委员会等十多个公职。邓小平主席说:“美国有100位参议员,可是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而且她也有一半是属于我们中国的”。

  陈先瑞:1913年9月生,安徽金寨人。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康:原名陈五和。1911年2月生,湖北省武穴市(广济县)人。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陈璞如:1918年3月出生,山东博兴人。中共8大代表,11、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顾委委员。1982年4月一1985年4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福汉:陈福汉在“毛泽东号”内燃机车上工作了两年,于1979年8月离任,后担任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等职。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

  陈国栋:江西南昌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是中共八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彬: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陈辉光:1938年11月生,广西玉林人。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政协主席。

  陈锦华:陈锦华,男,汉族,1929年8月生,安徽青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函授专修科、政治经济学专修班和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大专文化。1949年2月参加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市军管会轻工业处秘书,华东纺织管理局秘书,纺织工业部部长办公室秘书、纺织工业部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兼党组秘书,轻工业部计划组负责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国家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8年3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敏章:1931年12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8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被选任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曾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金奖。

  陈俊生:1927年6月生,黑龙江桦南人,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1995年兼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

  陈希同:1930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北京市市长,中共北京市市委书记。

  陈玉英: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陈耀帮:曾任农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

  陈帮柱:1934年9月生,江西九江人。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至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兼任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现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陈焕友:1934年1月生,江苏南通人。曾任中共江苏省省委书记。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光毅:1933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是中共第十二至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明义:福建福州人,1940年8月生。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务委员会副主任。

  陈福今:云南石屏人,1941年5月生。中共第十五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1999年12月至2006年7月,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

  陈奎元:陈奎元,男,汉族,1941年1月生,辽宁康平人,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兼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陈传阔:安徽淮南人,1945年10月生,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2003年12月起任武警副司令员。1994年9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2001年7月晋升武警中将警衔。

  陈云林:辽宁黑山人,1941年12月生,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务委员会主任。

  陈昌智:1945年七月生,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巴河店陈家湾人,义门陈福四公后裔,历任四川大学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民建四川省副秘书长,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财贸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四川省副主委兼秘书长,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四川省副主委兼秘书长,四川省监察厅副厅长、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四川省主委,四川省监察厅副厅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四川省主委,监察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监察部副部长、中国监察学会会长,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竺:江苏镇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任卫生部部长。

  陈国令:辽宁瓦房店人,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2006年晋升中将军衔,2010年升上将。

  陈炳德:1941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军衔。

  陈建国:山东荣城人,1945年7月生。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雷:北京市人,1954年6月生,第十二、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水利部部长。

  陈良宇:曾任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陈水扁:祖籍福建漳州,曾任台湾民进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

  四、陈氏现代军界名人简介(选录)

  陈锐霆:(1906- )山东即墨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代政委、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参谋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炮兵顾问、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原野战军第

  陈再道:(1907-1993)湖北麻城人。中将军衔。二纵队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六届政协副主席。

  陈鉴春:乌石庄才光公后裔。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月亮塝人。生于1907年3月18日。1929年参加红军赣北游击队。后编入红八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前任营长。抗日至解放战争时,先后任补充师副师长、兵站站长、收容团团长,军马疗养院院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三预备学校物资保证处处长。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64年7月18日病故,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波:(1908- )河南新县人。少将军衔。东北铁路总队司令员、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委、二炮后勤部顾问。

  陈士榘:(1909-1995)上将军衔。湖北荆门县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中央军委顾问、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九、十届中央委员。

  陈伯钧:(1910-1974)上将军衔。四川达县人。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奇:(1910-1956)河南罗山人。少将军衔。胶东军区三军九十五师师长。

  陈文彪:(1910-1962)湖北汉川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后

  勒部六分部政委、中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总军械部副部长、总后

  勤部、军械部副部长、政治委员。

  陈外欧:(1910-1984)湖南茶陵人。少将军衔。第一野战军参谋长、西北军校教育长、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克功:(1910-1992)陕西安定人。少将军衔。第一野战军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工委、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委、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陈炎清:(1910-1996)湖北红安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副师长、湖南省兵役局局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廷:(1911-2005)福建福安人。少将军衔。福建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顾问。

  陈士法:(1911-1992)江西会昌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六十五师师长、二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陈华堂:(1911-1983)湖北天门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政委、华东、南京、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国家计委副主任、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勇:(1912-1967)安徽霍邱县人,中将军衔。任纵队司令员、抗美援朝中任第二批九兵团代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全国人大代表。

   沂:(1912-2002)贵州遵义人。少将军衔。总政治部文化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十二大代表。

  陈云开:(1912-1990)江西泰和人。少将军衔。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组织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驻西安办事处副主任。

  陈茂辉:(1912- )福建上杭人。少将军衔。第二野战军二十三军六十八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江苏省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

  陈远波:(1913-1963)江西兴国人。少将军衔。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西北军区干部部长、军政治委员。

  陈挽澜:(1913-1983)四川宣汉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十二军后勤部长、中南军区财务部部长、通信兵后勤部长、总参通信部主任、顾问、五届政协委员。

  陈福初:(1913-)湖北黄陂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二局副局长、中南军区二局局长、总参谋部三部政委、四届人大代表。

  陈福章:(1913-1982)四川通江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0师四一九团政委、师长、海军威海水警区司令员、基地司令员。

   浩:(1914-)湖南茶陵人。少将军衔。西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

   德:(1914-1983)广东潮安人。少将军衔。海南军区副政委、山东省军区政委、广州军区顾问、四届人大代表。

  陈亚夫:(1914-1990)河北满城人。少将军衔。十九兵团六十五军独立三十一师政委、军副政治委员兼主任、工程技术学院政委。

  陈金钰:(1914)湖北广济人。少将军衔。辽东军区独立第三师师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副军长、保定卫戍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六届政协委员。

  陈祖贵:(1914-1997)安徽霍丘人。少将军衔。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政委、六十五军、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

  陈美福:(1914-2000)江西兴国人。少将军衔。锦州公安局局长、旅大市公安总队长、旅大公安总队司令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副部长、顾问。

  陈美藻:(1914-1989)湖北红安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政委、勃海军区政委、济南军区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济南军区政委、顾问、五届政协委员。

  陈海涵:(1914-1994)福建上杭人。少将军衔。第一野战军第六军参谋长、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五届政协委员。

   钦:(1915-2003)四川南部碑院寺人。少将军衔,华东军区、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安徽、江苏军区副司令员。

  陈宗坤:(1915-1982)四用广元嘉用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十六军一五九师师长、长沙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军政干校校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

  陈信忠:(1915-1989)江西永新人。少将军衔。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0师师长、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顾问、五届政协委员。

   详:(1916-1997)安徽金寨人。少将军衔。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工程兵付政委、七大候补代表。

  陈发洪:(1916-1980)安徽霍丘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0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政委,昆明、武汉军区副政委。

  陈坊仁:(1916-1967)江西兴国人。少将军衔。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六十八军军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七大代表。

  陈其通:(1916-2001)四川巴中人。少将军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政协二、三、四、五、六届委员、四届人大代表。

  陈德先:(1916-2004)江西泰和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副政委、军政部主任、军副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五届人大代表。

   力:(1917-1976)江西宁都人。少将军衔。铁道兵政治部主任,七大代表。

   宏:(1917-2004)安徽金寨人。少将军衔。二十八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南京、兰州军区

  副司令员。

  陈云中:(1917-1995)江西永新人。少将军衔。第二野战军补

  训第一师师长、海军后勤副部长兼参谋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陈仁洪:(1917-1990)江西铅山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政委、九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委员。

  陈兴畴:(1917-)江苏铜山人。少将军衔。十九兵团骑兵师政委、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政委兼校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陈光彬:(1917-2002)湖南茶陵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政治部秘书长、湖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副政委,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五、六届人大代表。

  陈明义:(1917-2002)河南商城人。少将军衔。冀南、冀豫鲁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参谋长、进藏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委、西藏军区参谋长、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三、六届人大代表。

  陈铁君:(1917-1961)浙江平阳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副参谋长、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十五兵团副总参、军委训练部计划第一局副局长、局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熙:(1918-1990)江西兴国人。少将军衔。空军航空第三学校校长、军校部部长、空军学院副院长、六届人大代表。

  陈中民:(1918-1987)山东长清人。少将军衔。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师长、高等军事学院研究院副院长、训练部部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

  陈忠梅:(1918-2000)福建永定人。少将军衔。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

   彬:(1919-1998)四川通江人。少将军衔。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主任、十二届中央委员。

  陈青山:(1919-2003)福建惠安人。少将军衔。琼崖纵队第二政委兼组织部部长、海南、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陈绍昆:(1921- )江苏宿迁人。少将军衔。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政委、师政委、总政治部副部长、主任、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冶金工业部部长、中共十大代表。

  陈鹤桥:(1944- )安徽霍丘人。少将军衔。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昆明军区副政委、二炮政委、六届人大常务委员、

  十一、十二大代表。

  ——摘自《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1.北京第一版)

  陈长捷:(1879-1968)福建闽侯县人。陆军中将。阎锡山九师师长、六十一军军长兼第七十二师师长、十三集团军副总司天津警备司令、城防司令。

  陈季良:(1883-1945)福州市人。追赠海军上将。黑龙江“江亨”号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兼第一司令、海军陆战队总指挥、扼守长江要塞第一总台长。

  陈调元:(1886-1944)河北安新县人。追赠陆军一级上将皖鲁豫四省总司令、苏军第二路司令、代理江苏总司令兼第八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安徽省主席、浦路警备司令、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军员会点验委员、抚恤委员。

  陈绍宽:(1888-1969)福建闽侯县人。海军一级上将。海2二舰队司令、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海军署长、国民届中央执委、常委、海军总司令。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委员福建人民政府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一、二、三届人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陈铭枢:(1889-1965)广东合浦具人。陆军上将。国民革命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十一军军长、总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广东省府主席,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京泸卫成司令长官兼交通部长,一代表行政院长,南京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中国国民革命党中央委;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国家交通部部长一届政协常委和民革中央常委。

   策:(1893-1949)海南文昌市人。海军中将。孙中山委广东舰队司令、海军司令,黄浦海军学校校长,广州政府海军总令、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第一任广州市长。

  陈继录:(1893-1971)江苏靖江县人。陆军中将。北伐军二二师师长、陆军第一军军长、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官、武汉警备司令第四绥靖区司令、国民党五届执行委员、中央军校教育长、重庆成副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北平警备司令、南京卫戍总司令、台湾战略顾问委员、台湾招商顾问及交通银行监察。

  陈安宝:(1894-1939)浙江黄岩人。追赠陆军上将。国民革军二十六军七十九师师长、二十军军长兼七十九师师长、1939年5月3日与日军激战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烈士称号。

   诚: (1898-1965)浙江青田人。陆军一级上将。北伐军二十一师师长、南京总司令部警备司令、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追击军北路军、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军政部政务次长、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十五兵团总中国远征军司令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国民党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

   铁:(1898-1982)贵州遵义县人。陆军中将。中央军十四军八十五师师长、十四军军长、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东北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11月通电起义,西南军政委员、融农林部长、国防委员,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贵州省副省长。

  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市人。陆军中将。陆军第八十师师长、四十四师师长、川南清乡司令官、七十一军军长、第七兵团司令官,在长沙起义。解放车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政府主席,授上将军衔。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一、三、四届政协常委。

  陈大庆:(1905-1973)江西崇义县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八十五军第四师师长、新编第二军军长、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兼首都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官、淞泸警备司令,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省主席、国防部长。

  ——摘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解放军出版社2006.1.北京第一版)
陈安乾:字夕惕,江西新建县长堎石贺陈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民国二十年 (1931)任少将特务团长,二十八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少将参议, 三十四年任军事委员会铃叙厅中将设计委员,1950年卒。

  陈伯禄:安徽金寨人,(1905-1976),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冀南军区五军分区司令员、天津市公安总队政委、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公安部队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

  

0.1634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