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柳氏先辈,为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昌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炎黄系胄的重要一族。自展禽食邑柳下,以和圣著称其后,子孙因以为姓,自两晋南北朝,由唐及宋,上下千余年,名流不可胜数:将略有桧、蚪、驚、庆英才萃于一门;名节有璞、璧、珪、玭蜚声储于一室。和丸仲郢母,学智学贤,正笔振家声,心正笔正。若世隆、元景,功业弥彰;若公绰、宜诚,威望素著,至于学问文章,公权擅千古书法之宗;宗元开后世词章之祖。其间立言、立德、立功代有其人,数不尽的显宦名儒。柳氏先祖,不畏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四处搬迁,繁衍生息,耕读传家,创造了厚实的基础,形成了氏族勤劳俭朴、聪敏睿智、敦厚大度的品格和蕴涵丰富、影响深远的文化精粹。时至今日,子孙遍及神州大地及海内外国家和地区。估算全国有族人数百万以上,且英贤辈出,建树颇丰。

  这次重修宗谱,除了正本清源、弘扬宗族文化外,重点是挖掘八十年代以来新涌现的精 英,显现出在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环境中,我族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同样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用红名标示各领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记载他( 她)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表彰先进,激励后辈。其次是对历代世系源流作了详细慎重的调整,全部图解分三部分组成:由赐姓鼻祖下惠公上溯至黄帝为远古世系;由惠公至评六公于明初迁至政和里大使洋为古纪,由评六公肇基至今为世纪。其中尽可能按全国网站资料和历史年表一一推算核对。在绘图形式上,也对旧谱五世一提,分三房继续再提,混乱难找自己祖源之虞,改为良舒公派下以十四世『为』字排辈为标准分十六支派、溪南以汉唐、汉庚、汉淮三支派合计十九支派集中绘图,使观者易于寻找祖源,增强透明度。同时一改过去一族一谱一册的旧例,用最新彩色激光胶版印刷,每户一册,使每人都有机会随时翻阅自己祖先立言立德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了解一代一代血脉紧扣的生命链条,圆满地回答了 一个人间半知不解的谜团: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根!

  此次修谱伊始,得到了友人送来了我县『中华吕姓』、『吴姓通谱』、王姓、张姓及刘姓联谱等极为宝贵的编写经验,又得到了我族熊森应宁父子送来了更有价值的全国柳氏源流资料及北京大学姓氏网站的创始人柳哲的极为贵重的全国二十几部柳氏族谱的综合资料,真是雪中送炭,水到渠成,使能事半功倍地完成编修任务,谨以极其诚恳的心情,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柳哲,原籍浙江浦江(今兰溪市梅江镇横溪村)、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馆馆员,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发起人,现年三十四岁,己住北京八年,是个虔诚的寻根迷,酷爱文化,并致力于华夏姓氏文化研究。走遍了全国各地,倡导华厦柳氏宗亲联谊,敦亲睦族,十多年来,历尽艰辛,为寻根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作出卓越贡献。

  我族应宁是地房廷敬公裔孙,河南地质大学毕业,现在一九六地质队任工程师,他也走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处处询查祖源,寻找同姓宗亲,并与北京大学柳哲网站联系,互相报导柳氏在各地概况,为氏族文化作出艰苦的努力,这次修谱是他主动提供已得到的宝贵资料,积极支持修谱工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族谱中订立族规祖训以规范和制约儿孙行为使得到良好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柳族旧谱中除一篇现公家训外,别无其它内容,几百年来是一憾事,且玭公家训言词深奥难解,为此我们选择增添了数篇关于族规和个人应遵从的道德规范,使后辈从中得到启迪,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优良的习惯,朝着良好方向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以报效祖宗,报效祖国。

由于水平有限,编辑中难免有所欠缺,望众宗亲见谅。

  编委

  和长、熊滔、益根、和邦、熊炬、应坤、乃华、熊贡、布新

    执笔

  和邦、熊炬          二〇〇六年七月

0.0968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