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

11

自古圣经贤传,载在篇章,训语嘉言,谆谆告诫,其恺切叮咛者何,莫非戒劝之深心也。然而文章奥妙,愚昧难开,反不若俚言乡谈,使后人心明而易晓。所言虽属平常,而裨益关乎风化。叙于此,愿我后世子孙凛之慎之。

勿词讼。朱伯庐曰:“讼则终,凶善哉。”斯言也,人好词讼,则将以毛锥刺人,笔锋争胜,必致颠倒,是非错宗曲直,心田坏矣。心田一坏,何事有望可成?施之外姓已为不可,施之本家,更属不堪,尤易戒之戒之。

勿相残。孟子曰:“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乡里且然,况本家乎?本家相残,则外姓轻之;本家相顾,则外人敬之,兄弟更甚。兄为父母遗体,弟是爹娘化身。兄弟相爱,便是亲爱父母;兄弟相残,便是伤残爹娘。兄残,弟自刺其骨也;弟残,兄是自挖其肉也。自己害自己愚哉!且为儿孙留榜样,留好样于儿孙,见儿孙未必能学,留此样于儿孙,儿孙必不能改,见儿孙相残,我为父母安乎否乎?以异日我之心体父母,今日之心可乎否乎?古诗云:“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未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又云:“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业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勿淫滥。谚语云:“万恶淫为首”,淫之一事,暗处天怒,明犯王法,莫谓我行机密,人莫我知,全不想屋游神暗里,巡察一丝也。瞒他不过,淫且为恶,而况滥乎?滥则不顾天理,丧尽良心,败化伤风,乱伦灭理,此等事如何作的,眼前侥幸脱漏王法,将来贯满难逃天遣,省之戒之。

勿酗酒。酒以合欢,酒以成礼。饮酒可也,酗酒不可也。酗酒则致于酿祸,倘遇祸患则身家不保矣。

勿斗殴。孔子曰:“戒之则斗,斗乃祸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人亦然也。人伤己是为疾祸,己伤人是为事祸,甚至性命攸关,一致毙命,万策难赎,致毙人命则懊悔无及,官拘到案,父不能顾子,弟不能救兄,夫妻生离,母子不见,言念及此,痛何如之,好斗殴者盍急改之。

勿懒惰。懒惰则游手好闲,因此而吃酒赌钱,无所不至,贪者不能致富,富者不久亦贫,可不勉之慎之。

勿骄傲。谦受益,满招损。骄是自满之象,傲是气扬之形。有损无益,何苦如此,且要自知趣味,道德学问,功名富贵,一无过人之处,有何骄傲,等而下之,钱财货利,技艺才能又无过人之处,又有何骄傲,即便有之,尚且不可,何况无之骄傲者,是自增丑耳,有此志者盍猛省之。

勿诌媚。所云骄傲固是不可,而谄媚尤其不应。语云:“富贵你莫求他,无求于他,谄他作甚?”又云:“身贫不傍富贵门,”你不傍他,媚他怎的,而且谄之无益,何苦自坏品行,即便谄之有益,亦是无耻之徒。曾子曰:“协肩谄笑丑熊甚矣,良可耻也。”

勿匪行。士农工商四民之中,那个不可去作,为甚自暴自弃,游手好闲,异言异服,放荡邪僻,上玷祖宗清白,下传子孙泥匪,甘为祖宗之罪人。

勿应役。十戒惟此条居未,而此条为第一要戒,书之于末,为十戒之总。后世偿有不肖子孙当差应役,不准入谱如已。入者通知族长,告禀先祠,立即除名,不得与清白者并列,以示家法之儆,以申谱体之严。盖我祖先自江南迁于直隶,纪年将及五百,论代已有十七。虽非世臣巨家,亦属清白旧族,偿有此不肖之辈,则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可不深以为戒哉?

要忍让。《语》云:能忍者自安。否则,不忍则不安,可知矣。人要细想,吾人寄居世上,岁月几何,何苦争长较短,使自己身心不安,有甚好处,怎么是忍?凡事看的开,吃些亏,长人一步,让他一著,只(这)便是忍。若能忍让,眼前吃点小亏,转身有莫大的便宜,无闲气,不伤脸;无祸患,不伤财,而且我若让人,人必让我。彼此相让,自然结成许多的善缘,善缘一结,子孙受享无限的福德。[4] 

要和睦。《书》曰:“和睦九族。”族者,与我同气连枝者也。缓急可以相需,患难可以相救,岂得泛泛于他人并论。我能和睦族人,族人亦将睦我,不惟情理当然,即势要亦应如此。

要严整。《文公家训》曰:“要内外整洁,此是居家第一要者。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日用有节,饮食有度,推之处亲,待友俱当,严肃齐整,磊落光明,居家如此,庶乎近焉。”

要务本。本者己身所当作之事也,士农工商各有生理,各务其业,不可二三其见,由此迁彼,杂而不纯,以至穷年无所成就,分外之事,不必妄想,想之是徒劳而罔功,非分之财不可妄求,求之恐无益而有损,若能专务其业,士可以上进,农可以治家,何必分外去求。

要勤俭。勤可以治富,俭可以养福。此虽世俗语常谈,然亦人间至理。财物从辛苦中得来,非易来之物,自必不肯奢侈,知物利之艰难,取之不易,则不能不去勤劳,上苍不负苦心人,真如此自然致富。

要悔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则虽过亦不为害。但改过非自己从心里知到(道)悔悟,如何能改?人性不同,有等人明知非理之事,他竞去做,并不以为过,有等人非理之事他亦知不可,而偏故意去作;有等人作了非理之事,他能花言巧语,人前掩饰;有等人作了非理之事,反说是应该;有等人善于责人之非,专能掩己之过。如此等之人,他那(哪)里肯思悔过,有能悔之者,便可改而自新,尔曹勉之,余日望之。

要恭敬。礼曰:“毋不敬”。敬之一字所关大矣。君臣非敬不尊,父子非敬不亲,夫妻非敬不和,兄弟非敬不友,朋友非敬不信。由此推之,敬则万事有成,肆则诸凡取败,吾欲尔曹勿学若辈匪徒,以敬为拘,愚以放为豁达。

要三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常人虽非君子,更不可无畏,人莫有不畏天报者,不过曰天高听远,一时不防,却不知人间私语,天上闻雷,恶报善报,如影随形;人莫有不畏王法者,君门万里可以欺瞒,却不道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赏罚分明,疏而不漏;人莫有不畏人恶者,不过曰彼恶,敢当我哉!却不知强中自有强中手,结怨于人当如后患,何天道王法人患三者,皆所当畏慎之。

要顺亲。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子于父母,万不及一,古人讲孝,万语千言无所不到,吾辈何知焉?敢妄加一字,然谱中不可不有,此条不过总言之体,亲心而已。

要读书。读书列于末条,以承十条之总。读书好处,难以言传。然若能读书,则所戒所劝各条无一不从读书中得来,孝弟忠信,大业洪猷俱出于读书之门,吾祖以诗书传家,望子孙世世继绪,勿替书香。[5] 

铭曰:继我吴氏,瓜瓞绵绵,我撰俚语,戒劝昭然。戒宜知惩,劝当思迁。子孙念此,于万斯年。[6] 

0.085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