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念厥先人而水木之恩,未有不油然兴者也,顾因生赐姓,胙土命氏而欲溯厥由来昭然若揭则又不相传。
吾常氏当洪武定鼎之初自海东当芦村迁居青州府诸城县,是为洪武之军赶散安居太平董家洼祖传为董家村,因地势低洼又称董家洼,而子孙继继承承盖有数年矣,祖坟在焉。
吾祖传言董家村王姓与先祖为姑表兄弟,先祖至黄石岚赶海,王姓表亲居住苗家岭后岭,见雨后水流入海,路无泥泞,先祖甚悦与王姓表亲商议互换住处。十五世祖之前,每逢清明吾先祖至董家村王姓祖坟添土祭拜,延及明末壬午(公元1 6 42年)大乱,五世祖俱失讳氏。
苗家岭苗姓族人先至立村,吾常氏世祖自北岭搬下至现村址,原祖居旧址北老林后地基有存焉。世祖祖坟北老林旧址尚存,祖坟前左右各有一巨石,南蛮风水先生称左为点将台,右为点聚将鼓,五世祖生长子兴、次子有。
六世祖长支兴祖居苗家岭,至六世开谱,七世祖兄弟四人长支继福二支继禄三支继德四支继本四大支传承有序,三支传承最为完整,继德生三子阶、宽、清,九世祖宽生三子安福、安友、安贵,安福迁居别家窝洛子,九世祖安友生二子怀、恩,怀生三子德恭、德仲、德荣,恩生二子德来、德全,另有德连、德之、德义三兄弟与德来、德全为叔兄弟,其十世祖失讳,自七世祖起虽与日照五莲老二支字辈不同,然代代相传对应无误也。
六世祖二支有祖西迁居日照县北乡城仙庄,有祖生三子仕学、仕佐、仕佑。相传有祖乳名三元,生下足心有红毛一撮,能飞檐走壁,世祖恐生乱,族人欲除之,有祖闻之背负其母星夜而驰迁居日照县北乡城仙庄(现日照市五莲县街头镇城仙村)。有祖葬于城仙庄将台老林,地名与苗家岭祖坟点将台巧合,有祖坟址左青龙右白虎背靠玄武三面环山前面有水库,可谓风水宝地也。
七世祖长支仕学生四子维建、维公、维礼、维贵。八世祖维建维公维礼兄弟三人迁居东港区陈疃镇石汪沟。维建有子孝、顺;维公迁居东南方向;维礼有子进、运。今族人渐繁,分支传承至今,人丁兴旺已有十一代矣。
八世祖维贵迁居陈疃镇便家庄,坟墓在东北沟,至九世祖兄弟四人讳泰山松玉自便家庄又迁居五姑洞山阴陈疃镇上蔡庄,分支传承至今,人丁兴旺已有十一代矣。
七世祖二支士佐,八世祖失讳,至九世祖兄弟四人允、顺、学、任居五莲县街头镇北城仙。九世祖长支允又迁居五莲县街头镇迟家庄;顺、学、任兄弟三人迁居五莲县街头镇挑沟,分支传承至今,人丁兴旺,已有九代矣。
据迟家庄族谱记载,公元一九五一年(民国四十年),有祖后人上蔡庄十二世孙族长殿均委派十三世孙挑沟克曾、克彬,上蔡庄克福,十四世孙石汪沟泗松四人到黄石岚苗家岭采访,明确各支各派,来回十五日之久,风餐露宿步行劳顿,堪称劳苦功高,重续老二支有族祖谱。至四清破四旧时吾苗家岭常氏祖谱被焚之,幸存老二支族谱可查焉。
苗家岭常氏族人四支迁居日照两城王家滩一支,三支迁居别家窝洛子一支,其它大场魏家湾、周家村小场邵家岚、耿家岚、朱家庄、岭前头、营里村、王家岭、东北通化集安均有分布,有据可查,自七世祖至今传承有序已历十一代矣。
吾常氏流离播迁,惟有历年及至昭代,承平安居乐业,黻金井畊田,悠游于舍,光天化日之下娶妻生子,繁衍与含哺鼓腹之天,阅世生人成世,盖有年数矣,今族人渐繁,恐支派不分,昭穆失序。幸祖宗有灵冥冥之中天意,吾六世祖长支二支后人相聚,自公元一九五一年至今,六十八年可谓弹指一挥,吾常氏族人生生不息,吾祖泉下有知佑我族人幸甚矣。
公元二〇一九年(乙亥年)农历三月初二日,苗家岭常氏族人十四世孙连世,十五世孙学早、学进、学奇四人至五莲街头镇、东港区陈疃镇石汪沟寻亲,会有祖十六世孙石汪沟仁华、仁伟、仁友、军峰,上蔡庄仁校、仁周,迟家庄仁华,十七世孙挑沟义江八人,未时十二人共同至城仙将台老林有祖坟址,叩首以拜先祖,十五世孙学进十六世孙军峰二人有志重续族谱,以便吾常姓苗家岭一支后世传承有序也。
苗家岭十四世孙来世曾口传字辈从十三世至二十三世为:成世学明光高亮传家为宝,朱家庄一支在学字辈后用了一个义字辈,邵家岚口传字辈从十三世开始至二十三世为:风善仁明光高亮传家为宝,和苗家岭明字辈以后口传字辈相同,今逢盛世之年五莲老二支族谱字辈已有传承,自十六世至二十五世字辈为:仁义礼智信忠孝传万春,吾族人可参照续之。
乙亥年春月十五世孙苗家岭学进十六世孙石汪沟军峰
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