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公元2017年,后村在籍人数大约有1200左右,即使在大白天,街上的人很稀少,好多人家门紧锁,宅院空荡荡地对着天空。30年前,村里炊烟袅袅,人畜喧杂的景象不复存在。进城务工,成了村民最强劲的脚步,使村里人口锐减,大量的田地荒芜,老年人勉强地耕作着一部分。

  传统的家乡在加速地消失,世代生活的这块土地将被很多后辈遗弃,整理家谱,书写后村口述史迫在眉睫,再过不了几年,随着村里老人相继离世,开展这个工作的困难会更大。

  在城市成长的村里孩子,离开了家乡的人文和山水,内心没有积攒家乡的情节,对家乡赖以生存的人脉关系也很模糊,长大成人,回报家乡的欲望也会淡薄,村里人有紧事不帮忙也是自然的。基于这个现实,整理好家谱和村史是现在后村人的责任,让后辈能寻根问祖,知道自己的出处,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来?”教育后世爱家爱乡,自己的荣辱得失和家乡有关。后村的子弟无论是生活在大江南北,亦或海外,家乡的泥土永远等着游子的归来。千里万里,归根一点:后村

  起初,我想整理自己的家谱,在搜寻资料的时候发现,家族的任何事情都和村里人交织在一起,要记述好自己的家谱,涉及其他家族的人是不可回避的,自己的家谱只有回到后村的大家庭,才能更加饱满,更加详实。再者,村里的各个家族都是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几百年,彼此都能攀缘到亲戚关系,彼此心里需要了解。现在,村里谁家遇红白喜事,倾村人员出动,大家齐心协力,亲如一家人,有必要记述村史。

  国史、地方志和家谱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家谱是家族成员血统的证明文献,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之一,记载了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成员间的亲疏远近;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了解和信任,促进互帮互助。

  编写本家谱,真实地记录后村先辈以及生活的时代,秉笔直书,弘扬忠孝仁义,鞭笞奸邪丑恶,提倡亲亲之道,不悖于现代人的生活,顺应社会的发展,激励后人上进,尊祖敬宗,使爱族、兴族和护族成为家族的优良传统,人人有责,传播正能量,拓万世基业,安慰先祖在天之灵。

  愿族人走出后村,衍万里之域,家风一脉相传,香火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发达。愿家族后辈早出人才,多出人才,振兴家族,使家族成为华夏名门望族。

  

0.079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