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八骏”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镇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这是一个不到10户人居住的小村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曾诞生了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黎氏八兄弟,人称“黎氏八骏”。(一代国画宗师齐白石,则诞生于晓霞山东麓之星斗塘。)
黎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黎葆堂,前清戊子科举人。黎葆堂之子松安,晚清秀才。是四乡闻名的文人学士,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挚友,二人曾组织发起了“罗山诗社”。松安妻黄赓,是一个性格坚毅聪慧,自立精神极强的女子,靠自学达到能看书填词的学力。黎松安辞官不做,着意用“新学”教育子女。特意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聘请了几位有秀才功名能掺用“新学”的教师,开设中西合璧课程,在讲授中国古籍《四书》、《五经》的基础上,也讲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良好的家教,使黎氏兄弟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在事业的选择上,一旦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下来后,则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奋斗下去,有着一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黎氏兄弟接受新事物快,有着较新鲜活泼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五四”以来的文化科学界都有他们作出的贡献。
黎培銮家族对近现代文化科技事业发挥了深远的影响。黎培銮祖籍湖南湘潭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与夫人黄赓养育多名子女,其中黎锦熙、黎锦晖、黎锦耀、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被称为“黎氏八骏”。
黎葆堂,前清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举人。嗜藏书,编印有《古文雅正》等书行世。
黎培銮(1870年-1952年),字松安,晚清贡生。娶黄氏夫人,讳赓(1870年-1944年)。著有《楹联大观》、《黎松庵书帖》等。
黎锦熙(1890年-1978年),前清秀才,语言、文学、文献学家,北师大文学院长,九三学社筹建者,注音符号发明人之一。
黎锦晖(1891年-1967年),音乐教育学家,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创作儿童音乐剧《麻雀与小孩》、《三蝴蝶》、《小小画家》等,其创作歌曲〈毛毛雨〉、〈桃花江〉等为中国最早期的流行曲。
黎锦珈(1893年-1968年),长女,湖南周南女校早期学生。
黎锦耀(1895年-1954年),矿学家。
黎锦纾(1898年-1954年),教育及出版家。曾任湖南省教育局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黎锦炯(1901年-1981年),工程师,其设计建造成的滦河铁桥为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的铁路大桥。
黎锦皇(1903年-1994年),次女,天津师大学生,曾在北伐国民革命军任职。
黎锦明(1905年-1995年),五四作家,有中篇小说《尘影》等。
黎锦光(1907年-1993年),老上海流行音乐家,有“歌王”之称,著名作品有〈夜来香〉、〈香格里拉〉、〈黄叶舞秋风〉等。
黎锦文(1910年-2007年),三女,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黎锦扬(1915年- ),旅美作家,以英文创作小说多部,其中《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于1960年代曾被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