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企业管理中为了管理的方便对人群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大的方面说,分为管理者和操作者,管理者被俗称为领导,而被操作者被称为“员工”、“工人”等,他们享受着不同的工资待遇,一般来说,大多数管理者的工资较高,而操作者工资普遍较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管理者被人尊敬,而操作者被称之为“小工人一个”。企业实行着严格的制度管理,可是制度管理并不是全能的。
企业管理中,管理层和操作层有着明确的分工,管理层主要是制定目标和程序,而操作层是被动地执行程序。可是在实践中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需要中介进行信息传递,使管理层的意图、理念等准确地传达给员工,可是信息传递往往是不及时的,也即管理层的意图并不能完全被操作层全部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全部理解,操作层也不可能全部执行,一方面操作现场情况复杂,有可能超出预设的、预料的范围,另一方面受操作者的情绪、心理等影响,操作者不可能像机器人那样完全执行上级预先编制并输入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执行,例如员工心情愉快时情愿多干一些工作,而不喊一声累,而员工带着情绪上班,不仅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而且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一些地方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员工的情绪安排工作,情绪不好时给员工发一个“情绪假”。
于是一些企业实行了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层级是人——人——人——人。企业里关系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管理企业不仅要发挥管理者的权力作用更要发挥文化管理的力量,既要建章立制又要发挥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其实文化管理赋予操作者内在力量,充分尊重操作层上操作者最为基本的“人性”要求——他们需要一种社会尊重感或团体尊重,并且需要一种个人价值创造的“空间感”的。没有这种尊重和空间感,人就无异于低等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