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唐郭子仪伯曾祖—右威卫大将军郭广敬生平简考
唐郭子仪伯曾祖—右威卫大将军郭广敬生平简考
2019-07-25 15:04:03 来源:
编辑:zcs1120
点赞:0  点击:250  评论:0

郭广敬,约公元605年出生,是唐代郭子仪伯曾祖,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为将军,受诏使突厥,征乙注车鼻可汗。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官左卫将军兼太子左卫率,袭父爵封郜国公。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任右屯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卫率上柱国郜国公。右屯卫大将军为唐代十六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掌宫禁宿卫,督其属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右屯卫大将军改名右威卫大将军。

唐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宰相上官仪(上官婉儿的祖父)因废后一案被诛。郜国公郭广敬“坐与上官仪交游,贬隰州(今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带)刺史。”因此两《 唐书 》无传,史籍中只有郭广敬的点滴记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继位,上官婉儿被册为昭容。上官仪、郭广敬等得以平反。

一、郭广敬家族的世系

隋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当众将皇位禅让于杨坚,是为隋文帝,隋朝的建立标志着自北魏以来统治中国北方长达195年的北朝政权正式的退出了历史舞台。郭子仪烈祖郭智有两子:郭徽、郭进,就生活在这一时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後魏有同州司馬徽,徽弟進。”《元和姓纂》云:“進曾孫通。”

郭子仪家族从天祖郭进—高祖郭履球-曾祖郭昶-祖父郭通均为基层官员(相当于现在科级干部),身世并不显赫,一直到父亲郭敬之才先后任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渭(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寿(今安徽寿县)、绥(治今陕西绥德县)四州刺史。

00_副本_副本.png

郭子仪伯天祖郭徽一支身世却十分显赫。《元和姓纂》又云“太尉中書令汾陽王子儀云:(郭)荣父叔(郭)进之后”。可见当年郭子仪以伯高祖郭荣为傲。而郭广敬即为郭子仪伯天祖郭徽一支。

二、郭氏兄弟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龙潜之旧”

《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喻帝王未即位。郭徽(约520-583)是郭智之長子。郭智的妹妹嫁弘农杨爱敬(隋文帝杨坚从祖),杨爱敬是杨坚的祖父杨祯(北魏建远将军)的兄弟。郭徽西魏大統末為同州(今陕西大荔)司馬。北周時官至洵州(今陕西汉中)刺史,封安城縣公。西魏、北周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任同州刺史,同州司马郭徽因此与刺史杨坚有旧。北周末,杨坚受北周禅让,是为隋文帝。隋文帝加郭徽为太仆卿。隋朝开皇初年,郭徽在官任上去世。

郭广敬的祖父郭徽及两子郭荣(伯父)、郭弘道(父亲)分别与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有旧交之好。

1郭荣与隋文帝杨坚

郭荣(547年—614年),字长荣,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区西南)人,北周、隋朝重要军事将领,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朝安定地方立下了汗马功劳。郭荣是郭徽长子,郭荣年少时与杨坚亲近,感情很好,曾与杨坚夜坐月下闲谈,杨坚对郭荣说:“我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代将尽,我将取代他。”郭荣深深地与杨坚结交。周武帝病逝后,北周军事大权逐渐落到杨坚手中。周宣帝去世后,杨坚总揽朝政,召来郭荣,抚着他的背而笑着说:“我的话验证了没有?”就拜授郭荣为相府乐曹参军。大业八年(612年)参加伐高句丽之役,以功进位左光禄大夫。九年拜右侯卫大将军。封爵蒲城郡公。《隋书· 列传第十五》有传,《隋郭荣碑》1953年10月西安出土。

2、郭弘道与唐高祖李渊

郭弘道,字大宝。“唐高祖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郭弘道,初仕隋,为上食奉御时,高祖为殿内少监,深善之,弘道善相因言曰:天中伏犀,下接於眉,此非人臣之相,愿深自爱。”(《册府元龟》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郭弘道在任隋上食奉御职务时,李渊(即唐高祖)为殿中少监,二人关系友善,常相往来,情谊深厚。郭弘道善相面之术,有一日对李渊说道:“李公天中伏犀,下相接于骨。此非人臣之相,愿深切自爱。”李渊听后,取过郭弘道的银盆,置于地上,说道:“如果你的话日后能够应验,今天当一发中的。言罢引弓而射,应弦中盆。郭弘道说:“我希望今日之事应验后,您能赐偿给我一只金盆厂李渊内心非常喜悦。

QQ图片20181128003128.png

《册府元龟》卷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渊父子乘机起兵于太原,进占关中,建立唐朝。而郭弘道却身在东都洛阳。李渊称帝后,不断派人打听其下落。武德三年(620)三月,郭弘道自洛阳西来投奔。李渊闻讯后,立即派出使者于途中迎接慰劳。使者引郭弘道入宫晋见李渊,弘道热泪盈眶道:“臣识龙颜,在天下之先。但今日才得拜见圈庭,落在了众人之后。这是臣的罪过啊。李渊大喜,拉住郭弘道的手引入内殿,君臣二人回忆往昔旧事,一直谈到深夜。(《册府元龟》卷一百七十二 帝王部·求旧第二)。

1.png

2.png

李渊对郭弘道先前的吉言耿耿不忘,因此对他大加赏赐,拜为同州刺史。郭弘道在同州时常思慕李渊,无心理事。李渊又征召他人朝担任卫尉卿(从三品,掌仪仗兵器与帐幕供设),封爵郜国公。像他的父兄一样,郭弘道也是以龙潜之旧的身份文情,得到皇帝的亲近和优待,每次参见奏事,李渊都特别下令让他登殿。

三、史籍中对郭广敬的点滴记载。

1、《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贞观二十一年十一月:诏遣将军郭广敬征之。车鼻特为好言,初无来意,竟不至。(太宗派将军郭广敬征召他入朝。车鼻不过是说好听的话,实际上并无入朝之意,最后竟没有来。)

2、《旧唐书 突厥传》:“先是 ,贞观中,突厥别部有车鼻者, 亦阿史那之族也,代为小可汗,… …自延陀破后,遣其子沙钵罗特勤来朝,贡方物,又请身自入朝 。太宗遣将军郭广敬征之,竟不至,太宗大怒 。”

3、唐《元和姓纂》:“余按万年宫铭阴有左卫将兼太子左卫率上柱国郜国公郭广敬 。”

又记 “郜国公郭广敬为隰州刺史,座与上官仪交游故也 ”

4、《册府元龟》卷九百三十三 总录部·诬构第二:“郜国公郭广敬为隰州刺史……坐与仪交游故也。”

二、郭广敬的遗迹留存 

1、唐高宗李治御书《万年宫铭碑》

唐朝第一离宫——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麟游县新城区,原为隋代仁寿宫,建于开皇十三年(593),由右仆射杨素监督,著名建筑学家宇文恺为检校将作大匠,承担设计和督促,开皇十五年三月建成。隋文帝六次到此避暑。唐贞观五年(631)唐太宗加以修缮和扩建,改名为九成宫。

timg (1).jpg

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李治改“九成宫”为“万年宫”。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时年27岁的李治首次驾幸万年宫避暑,御书万年宫铭碑,敕命中书门下随从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及学士48人自书官职、姓名于碑阴,立石于万年宫永光门外。郭广敬名列26:“左卫将军兼太子左卫率上柱国郜国公臣郭广敬”

093453ze56tolsqs2b96oq.jpg.thumb.jpg

093454swozxl49vh3uyvlg.jpg.thumb.jpg

2、唐郭广敬书《弘福寺首律师碑》

1982年西安市莲湖区丰禾路(位于唐修德坊西北隅弘福寺原址范围内)出土唐碑一块 ,碑身为竖方形,高235.5厘米 , 宽107厘米 ,厚28.5厘米,碑首为高浮雕蟠螭 ,碑侧为浅浮雕双排连珠纹,中间由兽面作上下两端终点 ,以平行的直线双带为主要干线 , 以相对的夔龙波浪连云纹形成游龙效果。 碑文为楷书 ,字径厘米 , 共行,满行字,除空格 、损字外计2810字 。此碑未见著录 。 碑额为太子中允裴宣机篆书“大唐故上座首律师高德颂 ”, 首行题 “大唐弘福寺故上座首律师高德颂 ”,礼部尚书皇太子宾客高阳公许敬宗撰文,右屯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卫率上柱国郜国公郭广敬书 , 大将军张士贵立碑 ,唐显庆元年十二月八日建立。

pYYBAFYDfT-AQ_s9AAYbkm-15dw159_b.jpg

弘福寺位于长安,唐·贞观八年(634),太宗为追荐太穆皇后,遂于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的故宅建寺,以智首律师为上座。十九年正月,玄奘自西域归来,所携回的佛舍利、佛像、大小乘经律论等五二○夹六五七部,均置于此寺。三月,奉敕于此寺开办译场,先后译出《菩萨藏经》、《佛地经》、《六门陀罗尼经》、《显扬圣教论》等书。

pYYBAFYDfUSALcpWAAfDNw56zTM103_b.jpg

《弘福寺首律师碑》撰文者许敬宗为唐太宗、高宗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两《 唐书》 均有传。永徽五年(654年),因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而官运亨通,先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宾客之职,显庆元年(656年)升任侍中,仍监修国史。次年进爵高阳郡公,同年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662年)拜右相,加光禄大夫头衔。次年又任太子少师、加同东西台三品。至此位极人臣。

pYYBAFYDfUKAa9rTAAVdIacUwCw390_b.jpg

郭广敬书法未见诸书法史料,观其所书碑文书法整体章法布局 疏朗有致,顾盼有姿,法宗二王 ,有初唐虞、褚 、欧笔意,结字严谨,方正秀逸 ,骨气俊俏 ,不失温润 ,除个别字仍存隶笔外,唐代楷法已备 , 整篇书法显得恬静妍妙。 郭广敬虽然书名不但能和许敬宗 、张士贵等名臣大将一起为名寺高僧撰文立碑 ,在当时也应是享有一定名位的书法家。

唐代虽已实行科举,但仍讲究门阀制度。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隋唐时期士族武装主导下建立的新王朝,仍以门阀士族为其政治基础。就唐朝君臣的出身而论,其浓厚的士族特色,甚至超过前代,故唐高祖李渊颇引以为豪,多次提及。郭广敬的祖父郭徽及两子郭荣(伯父)、郭弘道(父亲)分别与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有旧交之好,荫庇子孙。根據顏真卿《郭公廟碑銘》(郭敬之後碑)及《郭曜墓誌銘》等文獻記載,大唐永徽年間(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郭广敬堂侄郭通(英年早逝)因才調京兆府美原縣主簿。郭通之子郭敬之(郭子仪之父)于唐乾封二年丁卯(西元667)出生。據《郭公廟碑銘》:“始自涪州錄事參軍轉瓜州司倉、雍北府右果毅,加遊擊將軍、申王府典軍、金穀府折衝,兼左衛長上、原州別駕。遷扶州刺史,未上,除左威衛左郎將,兼監牧南使、渭吉二州刺史。侍中牛仙客韙君清節,奏授綏州,遷壽州。”因此,郭广敬无疑是唐代郭子仪家族承上启下的一位重要人物。

参考文献:

1、《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2、《隋书· 列传第十五》郭荣传。

3、《隋郭荣碑》。

4、《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

5、《旧唐书 突厥传》

6、《元和姓纂》

7、《册府元龟》

8、太平御览  卷七百三十一 方术部十二

9、唐高宗李治御书《万年宫铭碑》

10、唐《弘福寺首律师碑》考释。作者:王建中

11、《郭公廟碑銘》

12、《郭曜墓誌銘》


评论
全部评论

0.331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