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故居名胜-福建岭南村
故居名胜-福建岭南村
2015-11-22 15:25:33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0  评论:
岭南村是长乐市潭头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潭头镇的西南隅,与金峰镇接壤,距离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仅16公里,靠山面湖,下辖新街、宅尾、西陈、岭南、浮莲五个自然村。全村1400多户4500多人,陈姓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余为马、张、王、高等姓。 岭南村旧属芳桂乡,元为大宏里六图,雁塔境。1928年为潭头区公所岭前村。后又改村为乡,再此期间又几经更替,1935年为金峰区署岭沙乡,1939年为金峰区公所岭沙乡,1949年为金峰镇岭前村,1955年为金峰区岭南乡,1958年为潭头人民公社岭南大队(村)。1994年至今,为潭头镇岭南村。 现岭南村属潭头镇辖下行政村。西至岱灵,东至沙堤,南连金峰镇锦凤、沟南等村,北邻碧岭西湖。由岭南、宅尾、西陈、浮莲、新街等村落组成。 岭南村有陈、马、王、张等姓。王姓是居住在王花,张姓是居住在浮莲,马姓为马铎后裔。岭南村陈氏属显裔,始祖额字万卿,为宋进义校尉,于南宋绍兴末从沙堤(今陈墩头)迁岭南创基开业。外迁地有金峰、浦头、洋屿、上洋、三溪,本镇石马,梅花,沙京石马,石屏、石井港,潭头鲍陈、漳港关湖边,福鼎秦屿,宁德东山,浙江风尾(大陈岛)等,还远徙港、台。 岭南是长乐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很早以来就很重视农工商并举。岭南榨菜、荸荠有名。湖港河汊产池螺和莲角。谣曰:"岭南好地场,池螺莲角半年粮"。 岭南街自乾隆十一年开辟,二百五十年来,一直是附近十多个村庄的重要集市。现有海鲜、饮食、服装、粮食、发廊、卫生保健、五金装璜、金银加工、钟表修理、电器维修等行业。还办有制衣、机砖、角梳、涂料等工厂。部份族人出省经商。[5] 岭南办学历史悠久。在雁山古时办有镜湖书室,山南又有明孝廉陈汉昌的山南读馆和砭愚、雁鸣、鸿逵等书院。公学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邑绅陈毓登、陈毓棋、陈运亨、陈秉相等创办,前为湖西初等小学校,民国改名长乐县第五区公立第一国民小学及长乐县第二国民中心小学,现为岭南小学。 沿西湖东南三峰平地突起,如雁如鸿者,为雁山鸿山。雁山俗分雁头、中窝、雁尾等地段。两山南北对峙,中通长石岭。岭之前即岭之南,为本村岭南,又称岭前,还称"飞雁山",与永乐帝之凤阳山成对。雁山左峰有御风台。中窝有母梦井,南麓有灵液泉古井、龙潭石鼓诸景观。还有马铎故居、严光长者寺、文昌宫、大士庵、佑岩庵、福德观等名胜。北雁南飞,飞鸿落洋,展不尽的田园锦锈。北承西湖的鳌湖,湖滨除雁鸿两山,又有鱼、虾、蟹、鲎四山。晴日清波潋滟,湖光泻影,仿佛天上人间,美景尽萃岭前;雨天湖山空朦,万象润泽,四灵隐而若浮,更增添莫测的悠深与神秘。每逢传统节日,宗祠礼堂高门洞开,湖滨聚福道神烟缭绕,各房头闽剧好戏连台。端午日湖面龙舟飞渡,锣鼓响遏行云,引万众引颈争观。[6] 民国二十五年本乡组织的盛大环洲龙舟竞赛,福建省第一行署专员兼县长王伯秋亲临观睹并为优胜队颁发奖旗。盛事流传至今。 岭南村陆续开发鱼、虾、蟹、鲎四山,辟建公园登山路,植树绿化,依山环湖的陈氏六房头,相继新建或重修了祖厅堂。地处鳌湖中央的湖中心灵官院,悬空湖面,晃悠仿佛动却静,风声浪鼓,闹中更显深幽,令游人如身入琼山仙岛一般。[5] 山南读馆,在雁峰麓,明孝廉陈汉昌读书处,嗣圯,清孝廉陈牧重修。内有湖山风月楼、松风厅、清辉台、巢云洞。 岭南立有抗日英烈碑一座。碑文记曰:民国三十年夏,寇陷吴航,八月巧日来扰岭南,我游击第三支队长陈忠,支队副陈学文、陈策等率队领导乡民,忠勇抗战,顽敌尽歼,我壮士牺牲者凡十人,忠烈事迹,彪炳日月,失土重光,援勒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明马修撰宅 明马修撰宅(即马铎故居),位于潭头镇岭南村,雁山之麓,前临岭南湖,面对鱼、虾、蟹、鲎四山。始建于明永乐间(1403-1423年),七柱六扇五间出游廊,进深14米,面宽16米,埕深3米、宽9米,左右廓榭各3间,单檐硬山顶、木构。其居据山林之胜,名曰:“梅岩”,遂以为号。大厅原有两副对联,一云:“圣朝礼乐传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一云:“京监状元天下有,代主郊天世间无。”据传,此联为永乐帝御赐,马家子孙皆以此为荣。厅前正门横额上,原有一块直式朱砂底、红边,永乐帝御赐的“状元及第”金字匾。民国24年,专员兼长乐县长王伯秋将此匾调往县民众教育馆供人参观,后散失。现今牌匾为当时所制,悬挂在厅。[14-16]
评论
全部评论

0.2054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