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
2017-01-08 14:36:07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7  评论: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

   于,是当代中国一个大姓,但是于氏来源却并不像其他大姓那样繁杂。其中于氏主流支系是源于周朝姬姓,始祖为周武王次子邘叔。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夺得天下,武王大举分封,其第二子被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邘邰村)称为邘叔。后来邘国灭亡,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另外据《路史》所载,东海(东海郡为于氏之郡望)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便改为鲜卑复姓万忸于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又恢复为汉族于氏。由此可知,此支于氏仍然为邘叔之后。于氏第三支便是不同于以上两支,中国古代有淳于氏,历史记载淳于氏原为姜太公之后,为唐朝时期的贵族大姓,后为了避讳唐宪宗李纯名讳而改为于氏,宋代以后部分后人恢复为淳于氏,还有一些则仍然采用于氏。而出自淳于氏得于氏后人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发现多少,所以我个人推测这支于的后人并不多。因此于氏之主流正宗仍应该为姬姓邘叔之后。

两千多年以来,于氏族人多居于北方,尤其是山东、河南、东三省等省份。其中山东乳山司马庄于氏是长久以来于氏家族的一支优秀代表。根据司马庄二十四世于春喜先生提供给乳山信息港的资料:于氏第一代(邘叔)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代表人物第九代于劂、第十代于乾、于坤;第十一代至第二十六代也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一支于姓迁至山东郯城,二十六代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据司马庄《于氏谱族》记载:广公世居文登之赤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赤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先后更名为于家庵、司马庄),离城一百四十里,历宋元明清,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割莱阳之行村林次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柰丐盖,自文登入海阳迄今千余年。

    由此推测,山东荣成赤山于氏可能是在东汉甚至更晚的时候从山东临沂郯城迁到赤山的。后来又陆续迁出赤山,到达山东乳山司马庄、文登大水泊、聊城东阿、泰安东平等地。东汉时期有著名的于氏族人于定国,于定国乃东海郡人(东海郡,于氏之郡望。郯城即属于东海郡),所以赤山于氏有可能为于定国后裔。

通常情况下认为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但是对于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迁徙顺序至今为止仍有疑问,到底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之间是继承关系,还是平行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都难以解决。后来,清朝末年,在大水泊曾经出土了一座墓碑,墓碑主人乃是大水泊于始祖于敬祖。于春喜先生提供给乳山信息港的那部分资料就是从那个墓碑上面记载的资料中整理出来的。但是于春喜先生本人对这些资料也是存在疑问的。据他介绍,大水泊于氏第三代于坚的墓应该是在乳山,建国前大水泊还有人到乳山扫墓,并且司马庄人一致认为司马庄于肯定是从赤山直接搬迁过来的,不会是大水泊于的后代。

今年暑假回家之后我曾骑自行车数十里地到司马庄于氏祖居之地——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了解情况(该村现分为南司马庄、北司马庄、东司马庄三个行政村,三个村除了少数高姓等人家之外几乎都姓于;南司马庄为明朝天启年间于氏第十三代孙于象泽、于象渭兄弟所立)。司马庄于氏原有族谱,可惜该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司马庄于氏族人保留了部分族谱手抄本。经过打听,我在南司马庄村见到了司马庄于氏第二十五代孙于开国老先生所藏的于氏族谱。从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公,金时(此时间为推测的,大约是南宋前期)自荣成赤山迁于现在的司马庄。于广公六世孙于仲保,字元卿,元朝至正二年赐进士第,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督理戍务。于仲保每次回家探亲之时都会在棘子沟下马步行到村里,然后走的时候又步行至棘子沟才上马,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忘先祖。后来仲保省亲之事被传为佳话。为了纪念于仲保,于家庵和棘子沟分别更名为司马庄和驾马沟。

司马庄于氏族谱始修于明朝万历十四年。由广公十二世孙于贡甫(字子寿)兄弟主持编修。此后分别于清雍正年间由十六世于淳耀,乾隆年间由十七世于化鹏、于载栋,嘉庆年间由十八世于良嗣、于国玉,道光年间由十九世于钟彦,光绪年间由二十世于景义,民国十年由二十三世于雅亭,民国二十五年由二十一世于魁建进行了重修,这样司马庄于氏族谱共历八修。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历经八修的族谱在文革时期却付之一炬。幸亏于开国老先生的父亲参与了最后一次修谱,他利用父亲所留下的手稿整理出了现在所存的司马庄于氏族谱。但这份族谱从第八世以后基本只有司马庄当地分支的记载。不过现在了解到在其他司马庄于氏后裔分布地保留了部分于氏家谱资料,像前面提到的乳山寨镇管村于春喜先生(年字辈),乳山口镇改造夼村以及辽宁部分宗亲。并且在很多司马庄于氏后人手里还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挂谱,因此如果司马庄于氏要重修族谱的话,在世系资料收集方面应该不难。像很多世家大族一样司马庄于氏亦有字辈传世,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修谱的时候,定下二十字“思尔尚可载,嗣继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民国二十五年最后一次修谱又定下二十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于氏族人皆依于氏先人所定字辈来取名字。至于现在司马庄于氏族人的辈分分布情况,虽未实地调查过,但是据了解在司马庄当地有于氏二十一世崇字辈,赤家口有二十二世心字辈,诸往镇流水头村有心字辈在世,另外于开国老先生说在司马庄村有于氏二十八世间字辈在,据说在夏村于家庄有六十多岁的二十七世性字辈在,那么于家庄应该有二十九世之字辈。

需要补充一下,网上看到对司马庄于氏字辈有很多误传,有传为“祠际维崇心”有传为“天年开福性”有传为“天年开复幸”又有传为“天世开复行”等等,这些都是错的,我所写的字辈是从司马庄于氏族谱中抄出来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些字辈司马庄人已经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当年祖上修谱的时候为何选用这几个字可能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另外,已经迁出威海地区的于氏族人,有很多都说自己是出自司马庄或者大水泊,但是许多外地宗亲对司马庄和大水泊属于哪儿,经常有搞错的情况。在这里需要更正一下,司马庄原属于登州府宁海州,原名为赫家疃,因为于仲保官诏兵部司马而更名为司马庄,现在司马庄分为东、南、北三个行政村,后来曾一度归属于烟台海阳县,现在属于威海乳山市乳山寨镇;大水泊原属于登州府文登县,现在仍属于威海文登市大水泊镇。

根据于开国老先生手中的族谱记载于氏后人迁徙分布情况:

兴友公(十一世)长子贡甫公(十二世长支)后裔:北司马庄村、台上村、大管村、西岚村、平岚村、黄埠崖村等。

    兴友公次子贡禄公后裔:赤家口村、沙沟子村、楼村、山前村、小管村、水道村、曲化庄、江村、官庄、南耿家、柳家、野子、北司马庄、乳山寨、西周格庄、凤台顶、腾河、崐嵛山、玉皇山后、于家庄、康家、河口、高家屯、胡崙、东耿家、西北岛以及迁外省等。

  兴友公三子应祯公后裔:北司马庄、汪水西庄、宋家河、赤家口、丛麻院以及外迁辽东等。

  兴友公四子应祥公(生六子:象泽、象洷、象渭、象渚、象澜、象*)后裔:南司马庄、滕河、高家兴、于家庄、江村洼、南兴善、七家、台上、北司马庄、平岚、猪栏夼、沙沟、圈港等。

    兴友公五子应聘公后裔:院里山后、台上等。

( {& P0 n- C: @    另外第十世才富公后裔迁东司马庄、赤家口、打磨、腾河、横山后、独家、仇家兴、井子、夏楚、石巷南头、徽湛、于家河、小疃、申家等。

    十一世伯友公后裔迁杜家、金(石青)岭、小安、桑行埠等。

    十一世胜友公后裔迁改造夼、乳山寨、官庄等。

  除了十二世以前有迁出司马庄到了牟平和诸往流水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十二世以后迁出司马庄的。另有乳山寨村后裔迁往人石村等。于开国老先生介绍司马庄可能有人迁到大水泊,可能是广公六世孙于渊(于广—于全—于三公—于大春—于德仁—于渊),不过即使有这么一支迁到了大水泊,那么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在于渊之前大水泊已经有于氏族人了,所以于渊不是最先到大水泊的于氏族人,大水泊家谱记载大水泊第一代为于敬祖,大约为北宋时期的人。在司马庄谱中也有一个于敬祖,但是这个于敬祖是广公的四世孙,应该是元朝末年的人,所以这这个于敬祖与大水泊于敬祖应该是两个不同的人。

    从乳山市县志得知,于氏为乳山市为第一大姓,于氏遍及乳山各个乡镇。其中司马庄于氏分布于夏村镇、诸往镇、乳山寨镇等地,司马庄于氏也是乳山于氏人数最多的一支,另外一部分虽不是司马庄于氏但却属于司马庄于氏同宗,是同出于荣成赤山的文登大水泊于氏,还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属于明朝云南戍边而来的。

    于氏宗谱补记

据现存之墓碑皇清于尚志(此碑现立于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村同春队的北面丘陵之上,于尚学兄或弟)碑文记载:“□□山东登郡海洋县乳山乡石山社司马庄人……乾隆18年(1754年)徙居奉天岫岩所□□社五甲转本□□子民……道光173月初刻(1838年)”(此碑及先人于崇佐、于维潭之残碑已于20045月被后生拍照)。吾之先祖,由今之山东,漂洋过海至渤海湾之大连庄河,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十二代之多,距今整整二百五十一年。向有(1984年)吾长辈于天贵(已故多年),传于氏先祖列宗名录,距现在业已20年。遗憾的是可、载两代没有记录。于氏祖传属字如下:        

20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

20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今以列表方式谨缉如下,有望示于后辈,使其铭记之:

y不才后生于开旻于公元200385记。”

我第一次知道司马庄于氏的完整字辈,就是从这个帖子里面看到的。后来我也在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辽宁确有于氏族人前往司马庄寻根,而且根据司马庄于氏族谱的记载,于尚志并非十五世尚字辈,而是十七世载字辈。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族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司马庄同宗的文登大水泊于氏更是遍及胶东半岛乃至东北的广大地区,有理由相信,荣成赤山于氏是于氏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威海地区于氏族人也是非常有出息,单乳山市而言,张学良将军结发妻子于凤至出自司马庄于氏,乳山前任市委书记、现山东莱芜地委书记于建成(文登大水泊于氏后人),现威海政协副主席于财年为司马庄二十四世,前乳山市市委书记、现威海市副市长为于永吉(文登大水泊于氏后人),原乳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现为威海市农业局局长为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于开禄等等。我想,作为乳山第一大姓,于氏族人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氏族谱中记载司马庄于氏家训:

吾家清白门第 诗礼旧族 务要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 夫和妇随 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 专意以办国税 勤俭以守家业 谦和以处乡里面 心要平直 勿怀奸诈 事贵含忍 勿轻斗争 勿为奸诱 勿做强窃 不谈人非 常改己过 死丧相助 患难相恤 善相劝勉 恶相告诫 务兴礼让之风 以成义和之族 各共勉之 勿忽家教

司马庄于氏家庙大门对联:

    祖德堪追想当年  垂训贻谋 原志在繁荣百世

    云礽咸集虽此日  分支别派 勿忘了骨肉一家

现在司马庄于在乳山当地的分布:

夏村镇  夏村  战家夼  小疃  房屋  羊角盘  于家庄  桑行埠  金碃岭  东耿家  腾甲庄  官庄等地

冯家镇  北泥沟等地

下初镇  北东庄等地

午极镇  于庄  辉湛  下万口等地 

育黎镇  城阴等地

崖子镇  地口等地

诸往镇  流水头  孙家夼   于家圈等地

乳山寨镇  乳山寨村 东驾马沟  司马庄村  赤家口  果枣夼  仇家兴  高家兴  圈港  玉皇山后  玉皇台(台上) 小岚 凤台顶  管村  腾河  横山后  人石等地 乳山口镇  改造夼  康家  刁家  河口  西柳家  野子  西耿家  西北岛等地)

烟台市牟平区有多个村子有司马庄于氏后人。)

省外司马庄于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像大连、丹东等地。|

这个分布资料与司马庄族谱里面的记载有出入,可能是地方志编修时统计的并不是很全成的。

评论
全部评论

0.1747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