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珦后裔的繁衍、迁徙与发展
滕珦之前世系:
第一至第四世世系为:
一世滕令琮。
二世滕翼。
三世滕伉。
四世滕盖(其夫人即汾阳王郭子仪之女)。
滕盖生三子,依次为:滕珣、滕珦、滕瑶
滕珦之后世系:
滕珦生三子,依次为:滕遂、滕迈、滕邈
六世: 滕遂,子三,均登进士第。
滕迈,子十,擢进士第者五,登科者二,乡贡进士一,散官二。
滕邈,子二,长子即墨县令,赠户部侍郎,次子隐居不仕。
从第六世遂公、迈公、邈公三支而下,蔓延南北、派衍东西,发展出更多的滕氏支派,为当代许多地区滕氏之源。
一、迁徙路线一:江苏(苏州——盐城等)
六世滕迈,字遐举,婺州人。唐宪宗元和十年进士,五州刺史判尚书度支院,加大中大夫转柱国,赐金紫,晚年居无锡,葬无锡县之西门。迈公第十子滕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登书判拔萃科第一,曾任苏州常熟县令,终大理评事,当为无锡人。
七世滕绰,迈公长子,唐文宗太和元年(827),举明经三礼第,任楚州盐城(苏州盐城)县令,后世不详。
七世滕缄,迈公第五子,任泗州(江苏宿迁县)团练推官,终卫尉寺丞,后世不详。
七世滕缮,迈公第六子,任常州宜兴(江苏宜兴)县令,居宜兴,后世有一支徙居余杭(杭州北)。有一支徙江西临川。
十二世滕甫,字元发,又字达道。迈公六世孙。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登郑獬榜进士第一甲第三名,历官至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上柱国,赠少师。由东阳徙居姑苏长州(今吴县)。子三,长子祐,字令戬,承议郎,为无锡谢埭和明州(浙江鄞县)滕氏之祖。次子祁,字令嘏,通直郎赐绯,后世有一支以族侄之子伯祥为后居吴县,其余不详。三子滕裕字令问,朝奉大夫,宋神宗熙宁间,徙广南西路邕州(今广西南宁市东)金城驿,后世传承至今。
十二世滕申,又名相,字元真,甫公二弟。武举,,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登毕浙榜进士。以荫补官签书安徽宣州判官、宣议郎。宋神宗初入选武功大夫,殿前班官,之后佐宁海州(州节度使,为退休前荣誉性虚衔,故曰佐),赐绯鱼袋(武官三班借职至节度使着绯鱼袋朝服),赠武义大夫,晚年由汴京(开封)徙居苏州吴县,葬吴县穹窿山。长子禛,字令绰,承事郎,次子祺,字令开,承务郎为吴县人,三子荣,字令志徙居莱州(今山东莱州市)称东莱滕氏。
十二世滕中,字元直,甫公三弟,居平江府(今苏州吴县)长州乡。阶承议郎、知解州,勋至武骑尉,赠中奉大夫。长子祹,字伯寿,宗正丞,通判代州,后陷于金,公执节不夺而卒,有二子亦陷金地失考。次子裿,字公美、主管华州云台、台州崇道观,赐金紫。金人迁二帝北行,公与兄奉使茂实、宗正丞滕祹皆陷卤中(陕西蒲城县)不屈,时号“三滕”。滕裿后裔徙居荣州(四川荣县)和池州(安徽贵池)。三子茂实、字秀颖,又字叔献、子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进士,靖康元年(1126)以工部待郎佥书路允迪使金,拘留不屈殉节,后裔居吴县长州乡。四子华实,字全美,又字致礼,宣教郎,后世不详。
十二世滕公立,字立之,朝议大夫,大名府少尹,自睢阳徙居杨州(今江苏江都市)
十四世滕珙,字德章,号蒙斋,江西婺源人,与兄璘俱师承朱熹,淳熙间进士,官合肥令,宋末徙居平江府(辖苏州和吴县)。
十四世滕康,字子济,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历国子司业,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端明殿学士,终执政大臣同签书枢密院事,由宋城徙居姑苏吴县。
十五世滕处厚,字孝伯,定江军节度推官,徙居晋陵(江苏武胜),后世分迁谢埭(无锡甘露镇)。
二、迁徙路线二:莱州——湖南(麻阳、常宁)、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第一阶段,迁至莱州继迁至赵州,称东莱滕氏
十三世(东莱支第二世)滕荣,字令志,宋哲宗时为山东莱州(今莱州市)孔目,徙居莱州,称东莱滕氏,尊其父武功大夫滕相(申)为一世祖。东莱支第六世滕景礼,宋孝宗时武德将军,从莱州徙居北京真定府赵州(今河北赵县)开族,后世居赵州,称赵州老滕族。东莱滕氏连续十世为官,后世分居山东莱川、掖县、寿光、淄川、河北赵州、河南汝州及湖南麻阳等地,尤其是迁至湖南的一支,后来又进一步迁至川、渝、云、贵等地区,成为当代分布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支滕氏。
第二阶段,迁至湖南麻阳和云南麻粟坡
滕氏·东莱支第十世滕仲四,字凤翔,号武伟,生于河北赵州。元初募兵练勇,抗元兵败,于元世祖十年(1280年),避隐湖南麻阳,称麻阳滕氏。子孙分居麻阳、通溪、凤凰、辰溪、芷江、怀化、庐溪、乾州、桃源、常德、常宁、祈阳、祈东、长沙、永州、零陵等市县。一部份后裔明清时期徙往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居住。
滕氏·东莱支第十世滕仲三,号文经,原籍北京真定府赵州(河北赵县),与弟仲四募兵练勇,抗元兵败,仲四避隐湖南麻阳,仲三避隐云南麻粟坡县,子孙传承至今。
第三阶段,迁至湖南常宁、祈阳及贵州安顺等地
麻阳滕氏第六世滕宗,字元祖,号允藩,谥忠靖,原籍麻阳,明洪武时,从戎山东授中千户,后升衡州卫中所,落籍常宁,子孙传承至今,称常宁滕氏。
麻阳滕氏六世滕克中,字咸孚、号尽臣。麻阳必孝公之孙,与滕宗为伯叔兄弟,明建文之难,宗公为弟择祈界石板滩而居(今湖南祈东县归阳镇罗福村),后世分居祈阳、祈东、常宁、永州、零陵。
东莱滕氏·麻阳支第五世滕谷良,洪武时在云南平月府当差,后世居贵州安顺,传承至今。
第四阶段,迁至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贵州:麻阳滕氏十三世滕宗文,清初由麻阳迁入贵州漾头司火烧桥,子孙分居贵州大方县、毕节县。
茂庆公后裔居贵州思州府之平锁马头山。时庆公后裔徙居重庆秀山、贵州铜仁。志铭公后裔居铜仁大平场,志让公后裔居铜仁省溪闵家场。必聪公后裔居贵州松桃县城。
麻阳滕氏21世滕国顺,居贵州松桃县巴敖乡。
麻阳滕氏13世滕冲道,徙居贵州铜仁府。
川渝:当今川、渝地区有20多个市县有滕姓人家居住,其先世为湖南麻阳滕氏后裔。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说:“湖南民有轱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即着该部飭行川省、湖南等处文武官员知悉,招民徙蜀……俟六年外,奉旨起科”。麻阳滕族各房系踊跃应诏,分别从湖南麻阳、祈阳、常宁和湖北孝感麻城等地奉旨入川。已知的有滕元旭、滕元仲、滕一从携家从麻阳迁入四川武胜,滕世成从湖北孝感迁入武胜。滕善习、滕达明从孝感迁入四川南充。滕龙盛、滕龙表、滕朝文由麻阳迁入四川广安。滕善拔、滕善茂从麻阳迁入岳池。滕世元从麻阳迁入安岳。滕思聘由麻阳经贵州思州府迁入遂宁。滕元亨、滕元选、滕学禹、滕学政、滕学松、滕学君、滕世台、滕一贵从麻阳迁入重庆潼南县永安乡立业。滕自龙由麻阳迁入重庆秀山县。滕启魁、滕启明由湖南祈阳迁入合川赤水乡,滕元首由湖南麻阳经四川武胜迁入合川东津沱,滕寿卿由湖南麻阳经四川武胜迁入合川渭溪镇。滕之先、滕之翰、滕维璜、滕羽仪、滕自仪、滕以才由湖南常宁入川,地址不详。滕发岳、滕志义、滕志良、滕志谦、滕志让、滕克文、滕先富由麻阳车头徙居四川,地址不详,滕自泽、滕自湘由麻阳高村入川,地址不详。滕之岳、滕立炳、滕立儒、滕立捷、滕佳舜由麻阳徙居秀山来凤。
另外,较早入川的有:十四世滕世禄,字礼叔,同场使,与长子滕琪,次子滕番、宋靖康之后由江苏吴县徙居荣州(四川荣县)。麻阳滕氏第八世滕贵,字子华,明朝时有才艺以武功升本郡指挥,为四川阆中人。麻阳滕氏第九世滕如星,明朝时以廪贡生授四川宁远知府,遂以宁远为家。麻阳滕氏第九世滕茂凤,单名凤,字凤鸣,明正德间贡生,历任四川长寿和江津知县。但上述后裔大多在明末清初的大动荡中亡故了。
三、迁徙路线三:广西
十三世滕裕,字令问,北宋名臣滕甫第三子,朝奉大夫,通判袁州、吉州,熙宁间徙广南西路邕州(今广西南宁东)金城驿开族,后世分居南宁、武鸣、邕宁、横县、宾阳等市县,传承至今。
另外有近代麻阳滕氏迁入的:麻阳滕氏·祈阳克中公支十二世滕允致,字有和,乾隆年间自祈阳徙居广西阳朔。克中公十三世滕宏琳,字高阜,乾隆年间自祈阳徙居广西桂林。克中公十四世滕长喜,字欣然,道光年间自祈阳徙居桂林。克中公十四世滕长信,字诚之,道光年间自祈阳徙居广西阳朔。克中公十四世滕长吉,字庆堂,滕长好字静庵咸丰年间自祈阳徙广西。麻阳滕氏第七世滕志道徙居广西柳州府。麻阳滕氏19世“忠”字辈洞溪房裔,和20世“家”字辈谷仁公裔于乾隆年间徙居广西凌云、乐业,传承至今。
四、迁徙路线四:江西
十世滕玄隽,宋初自东阳迁江西婺源濠溪东永宁坊开族,合族分六派。
十一世滕奭,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弃官避乱迁戈阳太平乡(今江西横峰县莲荷乡)开族,子孙传承至今。
十二世滕俊臣,密州文学,居抚州临川(江西临川)。
十三世滕伯方,比部郎中,居信州(江西上饶市),后世有一支分迁广丰县。
十三世滕振,字兴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登进士,居虔州(江西宁都县)。
十五世滕潜,字彦明,居抚州(江西)崇仁县。
五、迁徙路线五:安徽
十三世滕支,字庆臾,朝议郎,居宿州符离县(今符离集)。
十四世滕俦、全州文学,徙居池州(安徽贵池市),遂为池人。
十四世滕桧、滕柏、居池州青阳县。
十四世滕庾,字子端,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任太常博士权太常卿,居宿州符离县。
六、迁徙路线六:河南
七世滕俨,避唐季之乱,隐居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平台乡陈村,因孙滕白官,赠秘书监。河南之滕始于此。
九世滕中正,字普光,初为河南府(洛阳)判官,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擢左谏议大夫,权御使中丞,与长子玄锡居洛阳。
十一世滕宗谅,字子京,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蔡齐榜进士第二甲一十七名,累官至殿中丞、天章阁待制,后谪岳州重修岳阳楼。与长子希仲,三子希仁居祥符。
十二世滕公绰,字裕之,宣德郎致仕居睢阳(洛阳)。
十三世滕亢宗,字仲昌,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任威胜 军司理,徙居宋城(河南开封)。
十三世滕习,字子说,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邓州县令,徙居河南邓县。
十六世滕仲宏,字德明,保义郎,徙居邓州。
滕氏·东莱支滕昭,字自明,系建炎庚辰(1127年),阵亡参戎滕聚之曾孙,正统中由举人历御史,成化初(1465年),累官副都御史巡抚苏松兵部左侍郎,由东莱徙居河南汝州。
七、迁徙路线七:福建、湖北及山东的部分地区
福建:八世滕文纪,后唐(923——935年)自江右(浙江)而入闽,居龙岩(福建龙岩市),称南阳堂滕氏,大清乾隆年间已传37世。文纪公可能为滕迈之孙,滕缣之子。滕缣,迈公第八子,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进士、官楚州(浙江丽水)缙云县令。
十二世滕公谨,由河南宋城徙居汀州(福建长汀县)宁化县。
十三世滕璘,字德粹,号缉(溪)斋,原籍江西婺源,淳熙进士,历四川制置司干官,经略安抚使,朝奉大夫,帝显时(1275——1276年),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德佑二年(1276年)显帝降元,平章公谪守福建南浦居家,为建瓯支派之始。
十四世滕庭,字子直,楚州通判,与长子滕琚(国学进士),徙居邵武军水福县。
十五世滕玙,字彦文,历任汀州青溪县令、泉州税官,孝宗乾道三年卒,葬邵武军邵武县,次子仲宣遂为福建邵武人。
滕均宝,明初从武夷山迁浦口(今连江县浦口镇),为南宋执政滕康后裔。
三十九世滕茂发康熙年间从江西兴安太平乡徙居福建光泽县紫溪开族。
湖北:十世滕玄晏,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王世则榜进士,任兵部郎中,由宋城迁襄阳,遂为襄阳谷城人。
山东:十三世滕友,字和叟,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朝议大夫、赐金紫,赠太子少师,居齐州(山东)郓城县。滕文秀于明末从河南开封逃荒至山东昌乐县开族,子孙传承至今。
八、留住金华(东阳)及浙江其他部分地区
八世滕文规,字仲孙,勃公长子,迈公孙,唐僖宗时,历越州上虞、山阳,秀州嘉兴,杭州富阳、钱塘县令,台州录事参军,累迁祠部郎中,朝奉郎赐绯。后世分居温州永嘉县、金华县白沙乡(汤溪县白砂店)、东阳石晋、江西临川、河南开封、江苏吴县、四川荣昌、山东莱州、河北赵州、广西邕州、湖南麻阳、四川、重庆等地。
九世滕筠,字文瑞,大理寺丞,与次子修敏居余杭(今杭州北),后世一支徙湖南长沙,一支徙临安昌化。
九世滕杲,于潜县令,淮南道查访使,子滕往为大理寺丞,居余杭,后世一支徙江西临川,一支徙开封祥符。
九世滕隽,字德先,仕吴越国,户部尚书,赐金紫,居东阳。
浙江乐清湖山始迁祖滕昂,字孟高,号玄龄(疑为滕珦五世孙),由贡举任乐清知县,迁居湖雾。其后世滕时奉分迁温岭嵩溪,称嵩溪滕氏;滕景华翰林学士迁居永嘉,为永嘉滕氏之祖。其后裔进一步分迁至浙江温州、仙居、玉环、兰溪、桐庐、金华等地(对此目前尚未最后定论,一种记载是认为由福建莆田迁至乐清;但元代始修的永嘉滕氏宗谱,在其第一篇序中提到其始祖系金华兰溪人,应当也有一定的依据!)
十世滕修义,改名元辅,字安之,徙居临安(今杭州)。
十一世滕翱,宋太宗大平兴国八年(983年),登王世则榜进士第三甲五十名,知兴国军,终屯田员外郎,居余杭(今杭州北)。
十二世滕梦臣,自余杭徙居临安昌化(今临安昌化乡)。
十五世滕瑊、滕琥,徙居明州(浙江鄞县)。
十五世滕玙,字彦文,宋孝宗时朝散大夫,汀州青溪县令与长子滕仲宜守义灵庙居台州。
十一世滕京,字徽之,不仕,居金华县(今金华市婺城区)白砂乡,累传至第二十世滕佐,现婺城区白龙桥镇让长村、琅琊镇杨塘下村、义乌市上溪镇上滕村、下滕村等均为其后裔。
第二十九世滕文清,由绍兴嵊县迁回东阳,后裔现居东阳市湖溪、郭宅。
——该文由滕荣康、滕光荣根据若干滕氏宗谱(包括距今近一千年前北宋熙宁年间始修的家谱)的研究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