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三省家风 彪炳千秋 发扬光大 ——为《曾氏辑佚》代序
三省家风 彪炳千秋 发扬光大 ——为《曾氏辑佚》代序
2016-10-13 22:53:19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12  评论:

三省家风  彪炳千秋  发扬光大

——为《曾氏辑佚》代序

《中国姓氏大全》载:“曾姓出自姒氏。夏时国王少康之子曲烈封国于鄫(今山东省枣庄市东)。至五十四传鄫巫时(公元前五六七年),‘鄫’被‘莒’所取代,巫奔鲁,去‘邑’为‘曾’,属曾姓之始。

曾参是“三省家风”的创立者、曾氏家族的一代历史圣人。提起曾参,人们就会想起过去孔、颜、曾、孟四姓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历代儒生都认为其“道统”是由孔子传给曾参,曾参传给孔子的孙子孔伋(即子思),孔伋传给孟轲。这样,颜回、曾参、孔伋和孟轲就成了孔子之后最正统的儒家。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关于曾参的记载颇为简略,只说:“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曾参之所以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是因为他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的学说。他说:“孔子的道理,只是‘忠恕’而已”。据《礼记·中庸》的解释,就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论语·泰伯》记载他的话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宽广而有坚强的毅力),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些就是后来儒家所提倡的“主敬”、“慎独”的理论基础。《礼记·大学篇》还提出了曾参的“君子必慎其独也”的论点,引用他的话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他提倡的“吾日三省”、“修身进德”,于爱国则致其忠诚,于敦亲则尽其孝友,对后世的影响如日月所照,历久常新。周恩来总理对曾参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讲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曾参的一生就是倡导德行天下。中国有句古话:“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盛到衰,无不从道德沦丧开始。罗马帝国达到鼎盛之后,安于享乐,骄奢淫逸,最终以灭亡收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其香愈烈”。曾子所倡导的“三省”美德,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但仍然历久弥新,光彩照人。在当前金钱至上,财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要提倡“吾日三省”,“反腐倡廉”,正象温家宝总理所教诲的那样:“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

曾氏旺族,人才辈出,历代文人骚客,层出不穷。豪杰俊迈,茂郁如林;名卿贤相,摩肩接踵,德业文章之隆,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是中国家族史上的一个奇迹。特别是宋代,人才济济,文可治国,武可安邦,人称“曾半朝”。

北宋元丰元年(一零七八),一代贤相去世,举国悲痛,皇帝啼哭,百姓画像供奉,他就是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代宰相曾公亮。曾宰相不仅是北宋政治舞台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而且是当时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世人形容他“胸有一股浩气,腹有万卷诗书,手有千钧笔力”。他一生著作浩繁,文笔优美,舒卷自如,炉火纯青。特别是他主编的《武经总要》四十卷,是一部旷世巨著,其内容博大精深,千汇万状,旷达任性、独具卓见,不仅是一部哲理深邃的伦理著作,而且是一部具有横戈跃马的军事名著;不仅是一部探索奥秘,发明火药配方的科技论著,而且是一部决胜千里之外、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提供了无可争辩的历史证据。

北宋时期的另一位文学巨匠曾巩(一零一九—一零八三),年少时便精通诸子百家之书,智能优异,文思敏捷,笔走龙蛇,著作多多,文笔清秀,含蓄隽永,既有田园风光的抒情,又有大气浩然的诗风。所著《元丰类稿》五十卷,篇篇皆绝唱,篇篇皆佳作。他是欧阳修学术的主要继承者,积极参与北宋诗文新运动,在散文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与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并称“唐宋八大家”。

宋徽宗时期的另一位宰相曾布也是一名才华超众的高官文人。他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颇有造诣。其夫人魏氏在他的熏陶下,也挥毫抒怀,写了不少佳作。后来一位大文人曾慥编辑的《乐府雅词》收录她的词十首。后以曾布妻署名的词《菩萨蛮》也编入了当代的《宋词选》。

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曾觌(音见,一一零九年出生于汴梁),也是才华横溢,人品超众。他既是南宋的一名高官,也是一名爱国爱民的诗人,毕生写下了诸多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当代《唐宋词鉴赏辞典》就收录他的词三首。特别是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身为贺正旦副使的曾觌,奉命出使金国,行进在邯郸古道上,看到残破的家园和积贫积弱的国运,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抒发了胸中黍离之悲,兴亡之感,被后人编入《中兴以来绝妙诗选》。

走进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及我们的另一位祖辈曾国藩。曾国藩堪称“恭俭唯德”的典范,修身养志的楷模。他一生的哲理是:“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养生。明此二语者是好做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引自《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位官僚,而晚清是一个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的时代,在吏治腐败、极其龌龊的从政背境、人生环境中,他以“吾日三省”为准则,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高尚的人生品格,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他的所作所为、其言其行,于无意间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官场绝学,把中国人为官从政的智慧、廉政与谋略阐释得淋漓尽致。曾国藩一生中历经坎坷,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创造了辉煌伟业,不世之奇勋,作为一个完美的成功者,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社会经验,可以说让后人高山仰止。毛泽东,数尽帝王无赞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乱世枭雄权谋手,师承曾国藩。

曾国藩多才多艺,不仅在诗文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留下的书法墨迹称得上“寸纸千钧心力碎,十年一剑墨痕新”。他的挥毫是法度严谨,墨象华美,可谓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在当代,要数东方巨人曾宪梓博士。他也是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是党和政府把他培养成才。他成名之后,秉承祖训,生活十分俭朴,却向社会先后捐赠金额逾五亿七千多万元,为祖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九九三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三三八八”号小行星命名为“曾宪梓星”。这颗小行星闪耀着曾氏的光环,遨游太空,光耀万代。

寻根念祖,饮水思源,是人类的共性。曾祥文先生编撰的《曾氏辑佚》就是一部寻根探祖、激人奋进的佳作。筚路蓝缕,天道酬勤,一部洋洋数万字的《曾氏辑佚》就是他的心血力作,令人喜读不厌,放飞畅想;令人荡气回肠,思之弥香;更让我如醉美酒,激情感叹:寻祖觅迹吟哦千年往事,秉承祖德续谱明日华章。                                                                              

曾 祥 银                                                                              二零零九年四月

银公小档案:

曾祥银生于1944年,祖籍江陵县白马寺镇新口村八组。

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三年就读于郝穴中学,初、高中时期的高才生。高中阶段学生会主席。

一九六七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中南财大)法律系。

历任宜昌市公安处办公室主任、宜昌市


卷首语

《     曾氏辑佚    》是辑录曾姓前人或今人通行的集子以外的散佚的文章或史料,旨在传递曾氏古老的美德和智慧。使曾氏子孙感受到传承的责任和义务,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如下几点:

1、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曾氏辑佚》,将文中的生僻字加以注音;通假字在括号内注明同义字或注音;文言文增加了白话文的翻译;难理解的词,选择部份予以解释,置于《答疑解惑》栏内;

2、少数问题,今人观点与先祖遗言相左,笔者未加评说,留待后人或曾氏圣裔探究、确定;

3、“世系概述”,篇幅较长,侧重本地(江陵、潜江、监利),兼顾外地(珪、旧、略三大房系),意在便于莘莘学子、海外游子离者合,知其所出。散者萃,知其所处。

自2006年至今,历时八年之久,笔者先后到福建泉州,江西吉水,山东嘉祥,广东普宁·椒坑,湖南慈利·石门,重庆云阳,河南方城以及湖北的仙桃、洪湖、监利、荆门等省、市、县走访,收集资料。受到了福建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会长曾国杰,江西吉安《曾子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曾广文、《曾子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子彬,山东《曾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曾祥运,广东《椒坑曾氏续修族谱》主编曾观生、普宁曾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曾宪盛、副会长曾宪荣,湖南曾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国学院院长曾仲勋(令望),《湖南谱事研讨会(娄底)》副主编曾健清(德慧),湖南慈利·石门曾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曾祥锡,重庆云阳《武城曾氏续修族谱》主编曾密生以及湖北曾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曾长琨,《湖北曾氏会刊》主编曾宪华,常务副会长曾银安、曾垂海,《洪湖武城曾氏续修族谱》主编曾祥泰(粮州)等良师的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奉献资料。

原中共监利县委书记、湖北省水利厅厅长曾繁荣,原江陵县县长、江陵县政协主席曾祥泮,湖北省曾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曾庆观,恩施州曾子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曾氏宗亲联合总会顾问曾宪凡,原江陵县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曾氏宗亲联合会副会长曾宪波(对《曾氏辑佚》作了全面校对、修改)等宗亲的热情鼓励,不惜泼墨、挥毫题词。

原江陵《鹤鸣诗联》主编、荆州《楚风》诗社理事,已故先贤鄢大法先生生前对《曾氏辑佚》谋篇立局、结构调整,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对古文的句逗作出了重要修改。

编修《曾氏辑佚》,受到了原江陵县熊河中学副校长曾祥禹,熊河棉花采购站站长、高级经济师曾祥年的热情鼓励、积极参与、鼎力资助。现任江陵县秦市中学副校长、江陵县曾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曾恕祥宗亲对其进行了认真校对,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楹联学会会长、全国书法名家陈东成,江陵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章达,原宜昌市司法局副局长、宜昌市曾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祥银等名贤先后分别为《曾氏辑佚》封面题字、封面设计、辑佚代序。

江陵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曾广文(白珩)等宗亲慷慨解囊,鼎力赞助(赞助榜附后)。

《曾氏辑佚》乃举众多宗亲之力,集数十文人之才,才能付梓问世。在此,对于关心、支持、鼎力资助的曾氏宗亲,不惜泼墨、挥毫题词、代序的良师,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地敬意!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有关曾氏史料种类繁多且版本不一,可能取舍不当,由此产生的错误,请读者斧正。


曾祥文(东湾)

2013年   月   日

致曾氏宗亲:

   《曾氏氏辑佚》,已付梓问世,为方便读者所需,将有关事宜敬告宗亲:

一、资金来源:

 (1)编著者自筹;

 (2)曾氏宗亲赞助(并将赞助者名单附《曾氏辑佚》赞助榜内)。

二、书本发放办法:

 (1)凡宗亲赞助者,酌情赠送;

 (2)本地曾氏宗亲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热心曾氏族事的,有需要者,酌情赠送。

 (3)按成本销售剩余部分书(100元)。

曾祥文(东湾)联系地址: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西湖中学

       联系电话:13098312444


评论
全部评论

0.1986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