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宗亲十一好去处,水乡古村落卢家洲
卢氏开基得名, 古村卢家洲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曲濑吉州区泸水、禾水交汇冲积而成的绿洲上,距吉安市区13公里。面积约800亩,因望族卢氏开基于此而得名,
去卢家洲,要沿一条狭窄的乡道蜿蜒前行,入村随处可见青石板、黛色老墙、飞檐斗拱、长满青藤的院落、古老的门楣……年代久远,古韵深沉,让人有探古访幽之意!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村落,村中有明清建筑遗存63栋。其中有一处已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第三批全国传统村落。
村落系江西首位卢姓状元后裔所建,卢家洲文风鼎盛,公元882年,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在吉州刺史任上过世。600余年后的明宣德四年,他的后代袁州卢塘村人卢仲文,举家迁居吉州,在一棵枝繁叶茂的罗汉松旁,建造屋舍,繁衍子嗣。现在的村子,已有150多户,600多人口。这个千人不到的村庄,世代保护着这里的明清古迹,包括卢氏宗祠、明代斜塔、登仕郎、邑庠生等墓葬群,还有田字型古民居群、古井、大观第、节孝祠、古码头等。
卢家洲人虽处乡村,却非常重视知识传承、人才培养。村民们很早就开始办学馆,村落中有多处书院,还有义学旧址。义学作为一种专门为民间乡村孤寒子弟设立的学校,其开办有两种方式,一为地方、一些官员出资在家乡所为;一为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立。义学一般都免收学费,有的还提供部分学习用品,如书籍笔墨。目前所存的义学旧址为卢家洲族长公卢嘉缙清嘉庆十九年(1815年)创办,建筑占地面积127平方米。如今村子里尚有年逾八旬的老人曾在“义学”就读过,还学过英文。卢家洲村目前有5人执教于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有数十名大学生在全国各地大学里深造,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卢家洲人扶贫济困、民风淳朴。卢家洲现存一义仓,为1813年设立,至今200多年,建筑占地面积158平方米。卢家洲村近河道,人多田少,古时一遇灾荒,贫困者吃粮便成问题,为此村中绅士或有钱人闲时积储粮食,以解燃眉之急。义仓是卢氏宗族为度过灾荒及接济贫困村民而设的赈灾粮仓,同时为族人子弟中试者和品学兼优者发放义粮。
卢家洲现在村民140余户,600余人,有民居103栋,明清建筑遗存63栋,分为祠堂5座,书院4座,庙宇4座,古民居50栋。这些明清建筑,均为江南硬山式建筑风格,防火墙高耸,马头墙起翘,屋内或饰华丽的藻井,或刻画描金花卉、人文故事,或饰描金家训,数栋民居还饰有斗拱门楼,用雕、刻、塑、抹、填等多种装饰艺术手法,做工十分讲究。村中尚留古井两口,井口均为抹角四边形,大青石板竖砌而成。两井一深一浅,一大一小,用桶汲水发出的声响迥然不同,村民们将其称为锣井、鼓井。卢家洲位于泸水、禾水交汇口,西有宽敞的石砌码头,水运十分便利,卢氏为了美化家园,安全防范及用水便利,人工挖撅了一条围绕村庄的相连水系,引万硕垅流水入村,既便利了农田灌溉、方便洗涤,更使活水常流,成为丘陵地带中的一方水乡。体现了自成一体、小中做大、静中求变,幽深却又通畅的建村理念。
卢氏玉祠 卢氏宗祠是族人引以自豪,外人叹为观止的祠宇建筑。人们不称其祠名,却妮称“玉祠”。该祠清嘉庆十年建,位于村中偏西南的进村要道旁,座北朝南,面阔三间,二井三进,占地面积1.2亩,歇山顶,飞檐翘角,斗拱间饰圆形细雕图案70幅,给人以庄重典雅,却又飘然欲飞的美感。门楼下,板书“科第征贡”四个大字,标示元代基祖卢仲文为举进士,贡入朝廷的显赫身份。
玉祠、古松、斜塔三宝。卢家洲最引人称奇的是三宝的完整保护。一宝为“皇宫”式建筑—— —卢氏宗祠。该建筑清嘉庆十年建,面阔16.4米,进深42米,建筑占地792平方米。门楼处头拱饰圆形雕图案70余幅,板书“科第征贡”,大门、腰门、后堂以及门楣、门槛、条柱、门臼、墙角石、祠内16处柱础均用汉白玉制成。最长的明阶汉白玉长5.37米。
